新冠疫情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途径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一场新冠疫情阻击战,是一次爱国主义精神洗礼,也是一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每一位教育者都应把握这个契机,把这场战斗作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对学生进行一次彻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在创设战疫环境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在疫情背景下,对于校园战疫环境的创设,我们必须注重与爱国主义思想有机结合,有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校园醒目场所悬挂或LED显示屏滚动显示党中央的战疫要求——“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等,传递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让学生感受党和国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态度,感受党和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又如,在各宣传栏张贴习近平总书记走访疫区民众的相关图片和语录,张贴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及众多战疫英雄的照片和事迹,张贴如“战疫,我们在一起”“逆行的身影最美”等鼓舞人心的宣传画和标语,让万众一心、保家卫国、守望相助的战疫精神在学生中传扬。
  有关措施都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积极“战疫、防疫”的目标的同时,把爱国的种子悄无声息地播撒进学生幼小的心灵中。
  二、在讲好战疫故事中激发爱国主义思想
  (一)“三渠道”
  其一,充分利用学校宣传平台广泛宣讲,如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等,每天及时播报,利用微信群等适时推送,在国旗下讲话活动、班会、队会上积极宣讲。
  其二,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教育主阵地认真宣讲。这次新冠疫情中涌现的感人故事涉及各行各业,无论担任哪一学科的教师,都可从这次战疫中寻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联系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语文课上,当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我们可联系到在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以张伯礼院士为代表的中医们让中药大显身手这一事实,让学生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发自内心地认同、尊崇自己的文化,从而对祖国有更深沉的爱。
  其三,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大力宣讲,例如,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部门、班主任、家委会等各方联手,专门成立“战疫故事宣讲团”,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去讲好战疫故事,提高战疫故事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两创新”
  其一,创新讲故事的途径,寓讲故事于各种活动之中。为了使战疫故事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须把战疫故事的宣讲和传播巧妙地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例如:组织开展战疫故事演讲会、战疫故事交流分享会;开展如“写给抗疫先锋的一封信”“最感动我的抗疫故事”等征文活动;开展以战疫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等竞赛活动;开展“唱响战疫歌曲,学习英模精神”等红歌比赛活动;开展“寻访战疫英雄”等实践活动。
  其二,创新讲故事的载体,引用现代媒介讲故事。如抖音等时下流行的现代媒介,师生喜闻乐见,更具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利用这些媒介来讲战疫故事,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一深化”
  在这场战疫中,中央领导、院士、普通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全国上下,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斗中。在宣讲时,我们要以全方位的视角,挖深故事内涵,让学生深刻领悟到: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屹立不倒,是因为每到危难之际,总有无数人挺身而出,救国救民;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能书写这样气势磅礴的动人篇章,是因为有坚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优越的社会制度作保障等,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其樹立起爱国奉献的远大理想。
  三、在落实战疫行动中升华爱国主义思想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到具体行动上,让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在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得到真正落实。例如:让学生讲卫生,让其明白自觉讲卫生、讲文明就是爱国;要求学生做好个人防疫措施,这也是爱国行为;引导学生踊跃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等等。
  责任编辑    黄铭钊
其他文献
农村学生视野窄,见识有限,教师可利用的资源又相对缺乏,导致农村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基础不牢,厌学情绪严重。这就促进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材,结合实际,创设各种语言环境,让学生感知语言魅力,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创造生活情景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真实、活跃,提高农村学校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创造和谐对话氛围,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语言知识的获取来自于学生生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包含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诉求,既涵盖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普遍化的价值诉求,也包含公民个体的特殊道德生活诉求,与公民道德教育内在契合,为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提供根本的价值遵循。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时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精心设计作文教学,效果却并不明显。教师可尝试设计出一套写作指导和文本教学融通方案,在目标达成的路径和方式上进行优化,适时将写作技巧点拨和修辞鉴赏与仿写等融入文本教学,让写作指导与文本教学无缝对接,这有效解决写作课堂教学时间不足,训练不充分的问题。  一、积累素材,学以致用  让学生主动去发掘、积累写作素材。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文本教
期刊
一、初三年级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笔者的日常教学当中,对初三年级的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虽然经过了两个学年的德育工作,但这些学生们还是有一定的欠缺,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一)区别对待导致学生不会感恩。首先,学校在管理初三学生方面,会相比于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由于初三学生的作息时间相对比较紧凑,与初一、初二进行了明显的区别。例如,在午餐时间,会
期刊
小学生天生好玩,理解水平较低,单调枯燥的数学课程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前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教学效果也比较一般,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效果一直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探索与分析显得重要且必要。  一、引入游戏活动,寓教于乐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驱使学生主动学习。十九世纪早期,著名的德国科学教育奠基者
期刊
支架式教学方式提倡的是引导和协助的教学,而非包办式的灌输和代替;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主动建构时所需的支架和协助,并在学生能力及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时适当地抽离支架,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则在教师和同伴的支持与引导下逐步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构建,从而到达自身的潜在发展水平,从事更高思维层次的活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是主动思考者和探索者,而非被动的接收者。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下面以佛山市《信息技术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伴随义务教育始末。说到基础性的理论学科,常常伴以“枯燥”“无聊”的刻板印象。我们期盼能利用“助研单”生成的“助学课堂”,引导更多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自学的能力,带领他们感受“数学之美”。  有“助研单”的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基本使用讲授法贯穿始末的课堂,而是基于“先研”的本质,即学生在教师的教之前,先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把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带入后续学习。
期刊
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就必须坚持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库。我校作为广东省信息化建设示范校,近年来在微课、慕课创新、翻转课堂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微课制作经验。  一、制作优质PPT,吸引学生注意力  PPT是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文件,它包含图文、动画、视频、背景音乐等内容。不仅可以单独作为课件使用,也能够在演示的过程中通过录频后作为微视频的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PPT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期刊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下,我在习作指导课上实践“自改互评”课堂教学模式,收效颇丰。  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改互评三三制” 模式。三次的自我修改习作分别有三次不同层次的要求。  第一改:文通字顺,切合题意  “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达意”。在学生完成习作的初稿后,我都会在黑板上板书
期刊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爱国热情,让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落地生根。但是,就现阶段而言,部分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欠佳,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情感品质、心理品质难以均衡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站在党史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合的角度,从教材、故事、实践三方面入手进行了策略方面的探析。  一、从教材入手,学史明理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为了渗透党史教育,丰富教育资源,解决当前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