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导学法在滑步推铅球单元教学中的成功尝试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vi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步推铅球是中学主要投掷教材,由于项目本身单调枯躁,学生不爱学,教学效果差。笔者依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针对中学滑步推铅球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高一男生(水平五)教学中,采取分层导学法进行改革创新,加强了教学针对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一个单元4课时的探索实验,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教学研究结果与分析
  1.分层导学法的含义
  首先把学生按体能、技能划分成几个等级,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分层导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区别对待;学生则采取多种有针对性的学法。教师的“导”通常包括引导、指导和辅导;学生的“学”包括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这种导学法是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符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和新课标理念,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生滑步推铅球技术,发展投掷能力,共同实现课的教学目标。
  2.分层导学法的实施步骤
  第一次课:引导激趣 分解强化
  (1)教师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师首先以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并结合技术图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欲望。其次是设疑启发,教师提出疑问,如:决定铅球投掷远度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推铅球的出手角度要小于45度?让学生用物理学知识解答。通过研讨使学生加深对滑步推铅球动作的认识和理解,引发探究兴趣,建立滑步推铅球的完整技术概念,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做滑步推铅球分解动作,强化基本技术,发展投掷能力。
  ①学生分组做循环练习。
  ②课的后半时,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自选循环练习中的某一两项练习,强化薄弱技术环节,练习中学生不受时间、练习次数的限制,自我练习,自我评价。
  (3)导学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对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练兴趣,这是本节课教师导学的重点之一。
  ②学生在分组循环练习中,要认真参照有关动作图解,练习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强化滑步推铅球分解基本技术,发展投掷能力。
  ③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及时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如:为了使学生滑步时两脚蹬、摆协调配合,增加练习趣味,让学生滑步踢小木块。
  ④学生在自选练习中,要加强针对性,突出关键技术和重点,不断强化基本技能,提高学练效果,为学习滑步推铅球完整动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次课:分层指导 区别对待
  在上节课学习分解动作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掌握程度,把学生分成A.B.C(好、中、差)三个等级,进行分层次教学,教师分别指导,重点关注B、C组学生。
  (1)A组学练步骤:
  ①学生参照滑步推铅球动作图解,自主学练,合作探究,相互评价。
  ②教师点拨动作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滑步与最后用力的密切结合是技术的重点和难点。
  ③由组长组织学生在投掷圈内做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练习,铅球重量5kg。
  (2)B组学练步骤:
  ①教师示范并讲解。
  ②学生做侧向滑步推铅球完整动作,铅球重量4kg。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评价,提高动作质量。
  ③教师指导,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
  (3)C组学练步骤:
  ①教师反复示范、讲解,重点指导。
  ②学生在投掷圈外徒手或持轻器械做滑步练习,可连续做滑步动作。
  ③学生在投掷圈内做完整技术动作,铅球重量3kg。
  ④学生做各种实心球抛掷练习,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投掷能力。
  (4)导学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本节课是分层导学法的重点,学生采取同质分组。教师的导主要是分别指导;学生的学主要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②A.B.C 三个组在教学目标,学练内容,导学方法,器械重量上区别对待,加强教学针对性,学生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三个组也分别为中上等、中等和中等偏下。
  ③在小组合作学练中,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骨干和龙头作用,让他们在教学中“唱主角”,帮助较差学生并协助教师做好各项组织工作,培养锻炼他们的多种能力。
  ④要严密课堂组织,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安全有序。
  第三次课:分级辅导 提高技能
  各组学生继续改进提高滑步推铅球技术,发展投掷能力,教师分别辅导。
  (1)A组学练步骤:
  ①巩固提高侧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
  ②学生进行投掷铅球比赛,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③拓展延伸练习,学生尝试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教师辅导。
  (2)B组学练步骤:
  ①学生在投掷圈内做侧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铅球重量5kg。
  ②学生之间互教互学,相互观摩评价。
  ③教师辅导,解决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④课的后半时,B组优秀学生可以晋升到A组。
  (3)C组学练步骤:
  ①学生改进提高侧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持5kg铅球在投掷圈内练习。
  ②教师重点辅导,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
  ③A组部分优秀学生参与辅导,发挥体育骨干的龙头和助手作用。
  ④课的后半时,C组优秀学生可以晋升到B组或A组。
  (4)导学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本节课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侧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分层导学法中教师的导主要是分组个别辅导,重点仍然是B、C组学生;学生的学是以自主和小组探究学习为主,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②学生分组学练中,要突破教学难点,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改进提高滑步推铅球技能,增强锻炼效果。
  ③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积极鼓励B、C组学生通过主观努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尽快晋升到A组。
  ④倡导A组优秀学生与C组学生结成帮教对子,热情关心帮助较差同学,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第四次课:考核评价 检验效果
  滑步推铅球考核,检查教学效果。考核内容包括技术评定和远度测验两个方面。在考核过程中,吸收部分学生骨干参加,如:参与技术评定,丈量远度成绩,协助课堂组织等,把考核评价的过程变成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变成巩固提高滑步推铅球技能的过程。具体方法略。
  二、分析与建议
  分层导学法,符合高中学生实际,优化了滑步推铅球教学程序和学练环境,加强了教与学的针对性,较好克服了课堂教学“吃大锅饭”、“一刀切”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消除了铅球练习的枯燥感,增强了主动参与意识;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精神,同学们享受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营造了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强了学生竞争意识,提高了滑步推铅球技术,发展了学生投掷能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一定实用价值。
  建议:
  1.在分层导学法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要有机结合,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务求实效。如:在第一节课中可以尝试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多种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2.教学中要课上课下相结合,学习滑步推铅球技术与发展学生力量素质相结合,对于少数体能较差的学生还要布置课外作业,给他们“吃小灶”,加强个别辅导。
  3.教师要积极培训体育小组长,让他们在分层导学法教学中发挥骨干作用,带领本组学生努力完成各项学练任务,增强课堂主角意识。
  4.要加强纪律和安全教育,严密课的组织,做到秩序井然,活而不乱,防止伤害事故发生。同时要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拼搏进取、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贯穿教学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其他文献
俗话说:教研之道则是以教之为本、研之兴教、训之有道、行之有效。在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教研理念、新的教研方式、新的教研评价、新的教研员与教师关系都发生了根本的
土建工程专业的建筑识图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各种复杂抽象节点构造等原因,使得其在学习过
目的 对高阶混合矩的计算公式中均值条件进行了研究。方法 动用了无编号分组的方法,将高阶混合矩的均值为任意n维实向量状态下的计算公式加以推广。使得高阶混合矩的计算具有
新创的"双生(绳)同步"不仅丰富了花样大绳的跳法,还可避免单绳向双绳过渡的跨度过大,它既是反绳练习的延续,又是双绳学习的开端,有效的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便于顺序、分步深入学习
在体育学习评价中,评价标准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工具和尺度,其好坏是决定整个评价过程是否合理与有效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体育课程提倡各地、各校甚至体育教师,根据本地、本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但是,长期在体育教学的一线体育教师都已经习惯地使用已有的、由国家或省市统一制订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评价,对于如何制订科学、合理的体育学习
排球垫球和传球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2013年3月20日,北京的一场大雪后,在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的操场上,百余名体育教师进行了气排球的自传、自垫考核。这是东城区教委教研室为了提
摘 要:“项目运动文化”和“体能锻炼文化”是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重要知识保障。然而,在长期的课程实践中,“体能锻炼文化”始终处于附属、隐性地位,这不利于学生身体锻炼科学性的提高。针对该问题,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修订之际,本文提出在课标中增设“体能模块”的建议,并对之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