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见明皇图》作品赏析

来源 :艺术品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hzhc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览·基本情况rn《张果见明皇图》[图1]是元代任仁发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纵41.5cm,横107.3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n张果老是道教八仙之一,神话人物,最早出现在《明皇杂录》等文献中,著有《神仙得道灵药经》等,对后世研究唐朝制造丹砂方法的发展具有不菲价值,名声在外.
其他文献
凯绥·珂勒惠支,对于中国版画艺术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她被誉为“全世界母亲的象征”。她的作品被称赞为“现代德国最伟大的诗歌”,照射出平民的困苦和悲痛。凯绥·珂勒惠支是谁?写下本文标题的时候。曾尝试着问起身边美术院校的几位年轻的绘画者。他们多数一脸茫然,只说知道这个人。这样一位对中国和世界绘画产生深远影响的德国女艺术家正离我们渐行渐远。
前言rnPREFACErn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100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rn从南湖的一叶红船,到领航中国跨越
期刊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育者具有勇于担当的教育使命和不落俗套的教育手段,也需要教育者完美地演绎“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期刊
目前,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进而主动把中国优秀
当发挥把控作用的“线”松动,画家们便会在“象”之外重新开辟天地,当“界限”的痕迹减弱,空间的力量遂被释放出来,这是中国画独有的虚拟性空间转换方式,它虽以物理空间的客
期刊
在20世纪60年代以极少主义艺术为主导的背景之下,德裔美籍艺术家伊娃·海瑟(1936-1970)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占据一席之地。英年早逝的她虽仅有短暂十年的艺术生涯,但其作品却在极少主义至后极少主义转向中发挥出关键性作用。本文通过对于海瑟艺术生涯中几件代表性作品的阐释与思考,聚焦于其身体主题,探讨她是如何通过从可见到不可见的形式嬗变,来表现身体从物质性至精神性的转换,进而开辟出一个具有个人符号性的情感领域。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了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山西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也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的红色精神。了解山西红色基因百年演进的历程,破解我们党百年辉煌的精神密码,探究山西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对于我们传承好山西红色基因,实现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意义重大。
每当一个外来的文化进入中国这片土地时,本土化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油画亦是如此.油画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被传教士带入宫廷之内,但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甚至油画在技法
期刊
针对陶渊明的诗歌特点,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中的评断自有精妙之处,而论诗以“豪华”,使其呈现出兼具外在文辞、形式和内在风格特征的内涵,这同样可以视为是遗山的一种
导正偏重物质主义、轻视精神文明的风潮,实有其必要性。希望借由艺术调和人心,培养优雅风气。相较于欧美,日本设立美术馆机构的起步时间较晚。东亚古美术中,又以中国美术的成就最高。这样的中国美术品在兵乱中散佚毁坏,着实令人难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