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与“闲寂”——中日文艺审美范畴比较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62084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寂”隶属于日本传统审美意识“寂”,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范畴.“虚静”自老子首次提出,在中国古代文艺审美上就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闲寂”与“虚静”都受到老庄、禅宗思想的影响,但经各自民族的发展又具有了各自的独特性.通过对“闲寂”与“虚静”的比较,可以发现中日美学概念在艺术价值上的相近之处,以及在审美内涵上存在的差异,也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哲学体系对日本形成本土美学特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文论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太湖以东考古遗址出土的炭化大植物遗存,结合相关聚落调查与环境考古研究成果,尝试探讨该地区马家浜文化至广富林文化时期(距今7000-3800年)的稻作农业发展与人类适应.结果 表明,全新世长三角滨海地带的水环境变化深刻影响了这个地区马家浜文化至广富林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的演化轨迹.其中,良渚文化时期,浅水湿地的沼泽化过程可能促进了史前稻作农业社会的扩张发展;而距今4200年左右的全新世晚期气候干冷事件对太湖以东地区人类稻作农业活动产生了明显不利的影响;良渚至钱山漾-广富林文化时期太湖地区聚落和农业经济
自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以来,中国与蒙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持续增长,产品种类有效拓展,贸易结合度增强,贸易互补性较显著.但双边贸易合作中仍存在着总体规模较低,产品种类数量有限,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不高,产能合作不足等问题.新时期,积极推动中蒙两国发展战略良性对接,完善双边农业合作机制;提升贸易总量,优化产品结构;深化产能合作,推动全产业链合作;提升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水平,完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推动中蒙双边农产品贸易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共筑新时代“中蒙命运共同体”.
本文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对《人民日报》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的报道文本进行个案研究,旨在揭示媒体如何建立一套关于“共同体”的话语策略.研究发现,媒介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道存在以下四种话语维度:宏大叙事与权威话语、合法运作与空间突破、重新发现与再度阐释、身份建构与差异消解.宏大叙事与权威话语用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合法运作与空间突破旨在延申“共同体”的涵盖范畴;重新发现与再度阐释用以确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法来源与依据;身份建构与差异消解旨在建构“集体身份”、共同利益与利他性.
大豆是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古老作物,数千年来大豆不但养育了中国先民,还因其多功能性被广泛地引种传播.经由陆上和海上的多条全球贸易通路,遍植于亚洲、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由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风俗习惯,大豆在各地出现了本土化的发展,共同展示了大豆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多重价值.
庄子思维方式之一是否定,并运用否定的论证方式以证明其学说的合理性.首先,庄子的否定对象总的来看有两方面:庄子反对人的成心,成心将导致一隅偏见,因此他反对师心;庄子亦反对外物,以道观之,物仅为暂时的状态且变化无常,不如归于道.其次,庄子的否定思维方式有三类:其一,执相对两端而皆否定之,庄子在相对对立之间皆不取其中之一,而是从相对中寻求道的本质;其二,层层递进否定,庄子用否定而再否定的行文思路,说明道的终极性、绝对性;其三,反向否定,反向否定即谓否定常人的思维方式,朝其反方向论之,“材”即“不材”,“祥”即“
近日,蒙牛对使用了22年的LOGO进行了焕新升级.针对此次设计,蒙牛秉承“在传承中不断进行形象焕新”的理念和“年轻化、国际化的新形象”的LOGO升级理念,经过多方精心打磨和精心挑选,最终版的蒙牛新LOGO终于面世.
期刊
2019年8月至10月,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唐代郭行及夫人梁氏合葬壁画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未遭盗扰,壁画及出土器物保存较好,是目前发现太原地区规模最大的唐代壁画墓.经过对陶罐内容物以及墓葬各部位填土进行采样、提取和鉴定工作,发现植物遗存集中分布于陶罐中,墓道偶有发现则应是埋葬时混入所致.植物大遗存种类主要为粟、黍、大麻,另有少量狗尾草,粟、黍遗存仍然鲜亮;此外,还提取到小麦花序组织中的树枝状植硅体、粟与黍稃片中的Ω型和η型植硅体、早熟禾亚科种子稃片植硅体以及疑似罂粟等遗存,表明唐代太原地区食用和种植
明代黄河夺淮,淮安府首当其冲,宋代出海口北沙淤积成陆,作为盐场的庙湾承担起出海口的角色,并兼具海防功能,以镇建城.沿至清代,庙湾又在淤沙成陆的趋势中逐渐失去出海口功能,升格为新县阜宁县治所在.显然淤沙成陆的区域兼具海陆发展的双重特征,政府过急地将其纳入农业生产方式的管理之下,势必难收成效,因此明清王朝对庙湾管辖既有成功的经验,又颇多失误,究其根源在于行政治理中海洋意识的尚未树立.
目前,对“无外(乎)”一词尚无所认识.其实,“无外(乎)”既可以充当动词带宾语,又可以充当副词修饰动词.动词“无外(乎)”在“是”“有”“包括”等动词前演变成限定副词,在其他一些语气副词前还有进一步虚化为语气副词的趋势.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由类推带来的成分搭配的扩展导致了结构的重新分析,这是“无外(乎)”语法化的主要机制.而“无外(乎)”所表达的语义的自信力则是其主观情态功能凸显的深层次动因.
明初在贵州推行实土卫屯制,以军屯为主移民实边,人口和垦田数量呈现规模增长,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促进了发展方式和经济制度的演变.实土卫屯制的实施促进了贵州土司地区农业经济开发,推动了西南边疆和内地的一体化进程,在贵州开发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