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垃圾感动世界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w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应该成为当今时代的一首诗——安蒙斯
  
  大自然对人类制造的“垃圾”真是束手无策:塑料、玻璃、油漆桶、废电池在土壤里能够长眠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其有毒成分和重金属会破坏土壤和地下水,最终它危害的肯定是人类自己。对它不加控制,人类可能面临着灾难;而善于利用,它就能够为人类服务,甚至变“废”为“美”。
  如果你对祖国色彩斑斓的民间艺术有所了解,就可能会惊叹于民间艺术家们的智慧。他们设法将废弃物再利用,把糖果纸用细线串起来,创作出色彩缤纷的漂亮门帘;他们把碎布头拼缝成哄孩子的布老虎;他们把麦秆编织成稻草人和具有夏日风情的帽子……垃圾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摇身一变为富有民族特色、融入本土文化的艺术品。
  对孩子来说,变废为宝也并不新鲜。一些在成人看来是垃圾的东西可能就是孩子们眼中最新奇好玩的玩具。不信你看!那些轮胎做成的秋千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和欢笑。也许,只有那些喜欢“捣蛋”的艺术家们才保持了与垃圾游戏的童心吧。这些似乎与众不同的人们善于发现垃圾们的迷人侧面,用自己敏锐的眼光、飞转的大脑和灵巧的肢体把垃圾变成艺术品,带给人们视觉享受和精神满足。他们对垃圾进行着诗意的改造,使垃圾富有魅力,赋予垃圾以灵魂,充分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又感动了世界。前几年的长城:曾经出现过一批“兵马俑”,这些“兵马俑”与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代兵马俑不一样,它们是一群金属垃圾“兵马俑”,是由德国艺术家赫·舒尔特花费8万马克,经过数年时间创作出来的,它们由废旧金属包装罐做成,一共1000个。可别小看它们,它们被送到包括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希腊雅典神庙等各大文明遗址展览。
  其实,中外许多艺术家都在与“废”为“伍”,从事着变“废”为“美”的创造。中国艺术家高觥、高强的《预言》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既赏心悦目又令人深思。远观中国艺术家谷文达的《香港纪念碑:历史的冲突》,就像由斑驳墨迹书写而成的特大篆字。其实,这些特大篆字竟然是由千千万万根发丝,经过谷先生的妙想演绎而成的。这可以看作是谷文达在书法探索上找到的一个更为开放的表现符号。也许在你看来,自行车和牛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吧?但是,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却把自行车把手和车座组合成一个秀骨清像的《牛头》。英国艺术家克拉戈用各种废旧材料“建造”了一座座《大教堂》,有一种庄严静穆的壮美,洗涤着人们的心灵。而法国艺术家毕卡西特却用碎石建造了一间色彩缤纷、色调高雅的小房子,连房子旁边的花盆也是同样的材料制成的,花盆里的花儿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一切是那么和谐地融为一体,具有世外桃源般的童话色彩。《秃岩的庆典》也是用碎石做成的,经过英国艺术家鲍斯的奇思妙想,这些组合后的碎石有了灵魂,看!它多像一条正在舞动的飞龙!再一看,又像婀娜的美少女正在为秃岩的壮美歌唱、跳舞!你曾经到海边捡过贝壳吗?只要你留心生活,会发现这些美丽的贝壳是很好的装饰品。聪明的商人把它们变成各种各样的饰物,卖给大众。充满生活情趣的人们把它们放在鱼缸里或串成项链,或创作成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小饰品、小玩具。法国艺术家梅宗诺夫就是用贝壳创作了作品《头像》,我们可能忍不住要为这些形态各异的、可爱的小人赞叹!当你去看海的时候,可要好好留意这些贝壳了。你会从中得到快乐和惊喜!
  你可以不喜欢艺术家们的创作,但是不能不钦佩他们变“废”为“美”的努力。当你面对垃圾时,有没有慧眼辨识它们的“价值”呢?能不能像艺术家一样把垃圾变为视觉的享受呢?或许,我们也可以发挥想象力,发现垃圾的美,用智慧的双手艺术地改造、利用垃圾,娱乐自己,感动他人,甚至感动世界。
其他文献
作为多次参加比赛终评的评委,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获得书法一等奖作品的水平明显地优于往届。尤其是软笔书法作品,在保持楷书作品占优的态势外,隶书篆书作品也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且水平特别是楷书作品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书体风格有了鲜明的特征,学欧体的象欧体风格,学颜字的象颜字风格,除欧、颜、柳、褚之外,还有为数不少学习赵孟澹体风格和魏碑风格者。这是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值得充分肯定。  作为数量较楷书略少的隶书作
期刊
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浓郁民族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料器就是这个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料器又称玻璃器,是使用玻璃质的材料,配以各种色素,烧炼拉制的小工艺品。它最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山东博山的料器制作已经十分兴盛,一般称为“琉璃”。后来又逐渐流传到北京,而且逐渐形成了北京特色的料器工艺。
期刊
童年的快乐令人难忘,童年的快乐如何永远相随?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策划,动手留住自己快乐的记忆吧!    目标  1.培养学员大胆设计制作的能力,让学员在自己设计的几何形内自由想象、创作,并能用造型.色彩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  2.通过思考——交流一一绘画一一制作(剪、刻)的过程,培养学员眼、手、脑的协调能力,以及现代设计意识;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方法  引导学员用自己
期刊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这项活动每届确定一个主题,既有鲜明的导向性、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一定的艺术品位,又贴近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思想感情、艺术活动实践相沟通,受到了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欢迎。每一届都有大量的中小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浓厚的
期刊
1    我心想里面可能有人,就大声叫门,这时门开了,我大吃一惊!巴特比像个幽灵一样出现在门口,他晚上住在这里:他很平静的对我说“很抱歉,请不要进来,我正在办事。”我走开了。后来我发现他一直在我的办公室住,我决定帮助他。    2    “巴特比,你是在哪里出生的?”“我不要告诉你。”‘你可以告诉我你的什么事吗?”“我不要。”又过了一天我发现他站在窗前发呆,他告诉我他决定不再抄稿。我只得叫他离职,
期刊
2008,北京奥运,提到此,大家都会想到吉祥物福娃吧!也一定记得福娃妮妮头上的燕子吧!这么可爱的小燕子,大家知道其创作原型是什么吗?这就是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沙燕代表北京,燕也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为了进一步了解沙燕风筝、笔者特地采访了被称为北京风筝“四大家”之一的孔令民老师,并有幸亲眼目睹沙燕风筝的制作过程。  沙燕风筝和其它风筝一样,其制作技法分为扎、糊、绘、放四步。    一、扎  
期刊
为推动艺术品与公众的交流,特别是通过儿童来带动以家庭为单位的人群对展鉴的参与和欣赏,中国美术馆一直尝试以多种多样的活动拉近艺术精品与公众的距离。
期刊
刘廷瑶 赵鸿宇 郭佳瑜 徐一然  科技造福人类  1.五年级3班正在召开主题队会,黑板上写着“科学技术造福社会’几个大字,张老师问大家:“那位同学能用身边的事实证明吗?  2.乐小文首先说:“科学技术让我们生活得更方便、快捷,舒适。像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3.乐小明站起来:“是啊!现在我们所阅读的报刊都运用了激光照排技术。每天的新闻能更加迅速地传递给大家。”    4.“王选教授发明的激
期刊
按照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60年为一个甲于、一个轮回,在这个轮回中,老人在逝去,新人在成长,如何帮助孩子们了解60年前血雨腥风的历史?如何使历史不会在下一代那里失忆?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一个相对全面的历史概念?如何激发孩子富于同情热爱和平的天性,这些是每一个儿童教育工作者乃至每一个成年人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  正是基于上面的思考,我们举办了题为“心灵·历史——孩子眼中的抗日战争”大型艺术活动和主题教育活
期刊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课外丈体活动工程示范区进行实验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