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的抗日战争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u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60年为一个甲于、一个轮回,在这个轮回中,老人在逝去,新人在成长,如何帮助孩子们了解60年前血雨腥风的历史?如何使历史不会在下一代那里失忆?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一个相对全面的历史概念?如何激发孩子富于同情热爱和平的天性,这些是每一个儿童教育工作者乃至每一个成年人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
  正是基于上面的思考,我们举办了题为“心灵·历史——孩子眼中的抗日战争”大型艺术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这是一个尝试,是儿童教育研究者和儿童美术教育者联手进行的一次跨学科个案研究。语言文字.绘画艺术、装置艺术及书法艺术都成为孩子表达自己的途径和手段,多元化的语言形式展示着孩子探索历史的执着和热情,同时生动而贴近孩子特点的教育方式也更有助于帮孩子建立更接近客观的历史概念。这是一次互动,是儿童与成人的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孩子与孩子的互动,归根到底是心灵与历史的互动。通过这个个案不仅能够了解到儿童历史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也能了解孩子审视历史的独特视角和独有困惑。
  我们期望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孩子的探索过程:以文字的方式记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用影像来记述孩子的解读过程,借助丰富多元的语言形式让孩子们表达出他们对战争的困惑和追问。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儿童历史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孩子审视历史的独特视角,同时也能够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帮助孩子形成更接近客观的历史概念。
  整个活动都是在儿童探索和主题探究活动基础上完成的,每个孩子们都参与了“搜集抗战资料”“观看资料片”“对战争提问”“为英雄立传”“我给亲人的一封信”“战争反思”等活动环节,同时也完成了与抗战主题相关的系列艺术创作。
  在系列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大胆地抛出了“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让孩子们尝试从更深层的维度思考历史的特点。我们得到了这样的感性和诗意的回答:“历史是一片天空,有时晴空万里,有时狂风暴雨”,“历史是一个传说”“历史是一个城堡,里面藏着很多神秘的事情”“历史是一个棉花糖,被人们一点点舔开”“历史是一杯浑浊的水”……
  孩子们用浪漫的方式竟然轻易地触摸到了藏在事物表象背后的那线玄机。
  整个活动的过程中,100个孩子用近二个月的时间绘制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谱”。”和平墙”、“抗战三字经”、“战争中的人””战争场景”等系列作品,同时还通过观看经典的老电影包括“地道战”“地雷战”等影片,与孩子合作完成了战争跳棋和地道战等艺术作品的制作。在艺术表现的行动中,孩子们一直致力于用艺术这种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发自心灵的感悟。
  二战老兵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怕死去,但我们怕被遗忘!”我们这次活动的初衷是希望历史的记忆能触动孩子的心灵。然而,活动结果似乎在告诉了我们另一个事实:借孩子的眼睛,可以穿透历史的迷雾,洞悉更加深刻的本质。
  “为什么会有战争?”“英雄是怎么变成英雄的,他们原来不是人吗?”这是孩子们自发提出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成年人会失措.8岁的孩子的困惑何尝不是我们所有成人的困惑呢?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是贴近战争本质的哲学性的问题了。
  “历史学之父”、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历史就是“询问”和“调查”;英国历史学家E·H·卡尔则认为“历史是现在与过去永无休止的问答和交流”,虽然这是对历史元概念的解说,但其中却洞悉了孩子历史学习的部分玄机。借助创作,展示,调查、发问和交流,可以启动孩子历史探索的兴趣和历史研究的热情,借助绘画和文字表达的手段,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有效表达自己的多元化的语言系统。在这里,探索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应试,自由的表达才是其最最重要的目的所在。
  儿童是自然之子、历史之子;儿童是“成人之父”、成人之师,借儿童澄澈的眼睛观纷繁复杂的历史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看似简单,看似单纯,但更贴近事物本质的东西。
其他文献
这几年,各式各样以“环保”为主题的儿童绘画比赛多如牛毛。我认识的一些美术教育工作者连连感叹这方面的好作品不多了。从内容上看不外乎就是爱护动物、放飞小鸟、绿化祖国等。可是看了这次比赛的作品,才感到随着环保教育的深入,孩子们的创意被不断地激发出来,又一批好作品涌现了出来。  《我们的生活需要绿树》无疑是一张好作品,远远看去,它就好像是一幅扇面那样引人瞩目。小作者为了表达对使用一次性筷子引发环保问题的关
期刊
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睡”了很久的瓶子呢?其实,它们也很孤单,想穿上漂亮的花衣裳啊!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假如你喜欢阿童木,让它在瓶壁上的蓝天上驰骋翱翔。假如你喜欢花木兰,崇拜她巾帼不让须眉的侠女风范,也可以将她画到了瓶子上:大大的、满满的、色彩明快的……  我们约定叫它“卡通瓶”。一起来,让我们一同动手,关注身边的“朋友”,描绘五彩的生活!    目标  通过在浸染过涂料的瓶壁上绘制卡通
期刊
作为多次参加比赛终评的评委,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获得书法一等奖作品的水平明显地优于往届。尤其是软笔书法作品,在保持楷书作品占优的态势外,隶书篆书作品也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且水平特别是楷书作品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书体风格有了鲜明的特征,学欧体的象欧体风格,学颜字的象颜字风格,除欧、颜、柳、褚之外,还有为数不少学习赵孟澹体风格和魏碑风格者。这是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值得充分肯定。  作为数量较楷书略少的隶书作
期刊
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浓郁民族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料器就是这个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料器又称玻璃器,是使用玻璃质的材料,配以各种色素,烧炼拉制的小工艺品。它最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山东博山的料器制作已经十分兴盛,一般称为“琉璃”。后来又逐渐流传到北京,而且逐渐形成了北京特色的料器工艺。
期刊
童年的快乐令人难忘,童年的快乐如何永远相随?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策划,动手留住自己快乐的记忆吧!    目标  1.培养学员大胆设计制作的能力,让学员在自己设计的几何形内自由想象、创作,并能用造型.色彩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  2.通过思考——交流一一绘画一一制作(剪、刻)的过程,培养学员眼、手、脑的协调能力,以及现代设计意识;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方法  引导学员用自己
期刊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这项活动每届确定一个主题,既有鲜明的导向性、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一定的艺术品位,又贴近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思想感情、艺术活动实践相沟通,受到了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欢迎。每一届都有大量的中小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浓厚的
期刊
1    我心想里面可能有人,就大声叫门,这时门开了,我大吃一惊!巴特比像个幽灵一样出现在门口,他晚上住在这里:他很平静的对我说“很抱歉,请不要进来,我正在办事。”我走开了。后来我发现他一直在我的办公室住,我决定帮助他。    2    “巴特比,你是在哪里出生的?”“我不要告诉你。”‘你可以告诉我你的什么事吗?”“我不要。”又过了一天我发现他站在窗前发呆,他告诉我他决定不再抄稿。我只得叫他离职,
期刊
2008,北京奥运,提到此,大家都会想到吉祥物福娃吧!也一定记得福娃妮妮头上的燕子吧!这么可爱的小燕子,大家知道其创作原型是什么吗?这就是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沙燕代表北京,燕也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为了进一步了解沙燕风筝、笔者特地采访了被称为北京风筝“四大家”之一的孔令民老师,并有幸亲眼目睹沙燕风筝的制作过程。  沙燕风筝和其它风筝一样,其制作技法分为扎、糊、绘、放四步。    一、扎  
期刊
为推动艺术品与公众的交流,特别是通过儿童来带动以家庭为单位的人群对展鉴的参与和欣赏,中国美术馆一直尝试以多种多样的活动拉近艺术精品与公众的距离。
期刊
刘廷瑶 赵鸿宇 郭佳瑜 徐一然  科技造福人类  1.五年级3班正在召开主题队会,黑板上写着“科学技术造福社会’几个大字,张老师问大家:“那位同学能用身边的事实证明吗?  2.乐小文首先说:“科学技术让我们生活得更方便、快捷,舒适。像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3.乐小明站起来:“是啊!现在我们所阅读的报刊都运用了激光照排技术。每天的新闻能更加迅速地传递给大家。”    4.“王选教授发明的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