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视唱中音准、节奏、视唱反应协调能力三者综合内容的学习,有必要先分类进行系统化的强化训练,打好单项知识基础,再实施三项内容有机结合的视唱曲目的练习,为在教学中增强趣味性、新鲜性、灵活性提供了实施基础。
【关键词】音乐 视唱 方法
在十几年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想学习音乐,但他们不认识谱子,不识五线谱,甚至连简谱也不会,更谈不上唱谱子了。有的学生不掌握视唱识谱的科学方法,见到谱子就头痛,更有甚者将五线谱译成简谱,这样不但谱子没唱好,反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视唱的学习。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视唱呢?视唱练习有哪些方法呢?
我们认为视唱中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音准、节奏、视唱反应协调能力等。因此,对于视唱中音准、节奏、视唱反应协调能力三者综合内容的学习,有必要先分类进行系统化的强化训练,打好单项知识基础,再实施三项内容有机结合的视唱曲目的练习,为在教学中增强趣味性、新鲜性、灵活性提供了实施基础。
为了打破过去单一教学法的沉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迅速提高视唱学习质量,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种分类强化练习方法。
一、音准框架练习法
选择适合学生音域的音如:C1到C2,按顺序三个音一行,构成如下框架:以拍子进行环绕式的上下行音程音准练习,如三度音程练习,按排列唱为:131-|313-|242-|424-|……直至最后一音时返回。四度音程:141-|414-|252-|525-|……五度音程:151-|515-|262-|626-|……以此类推至八度音程都能进行练习。
这种框架型环绕音程练习法实际是把视唱曲中的各种音程组合分开,重新归纳为单一高度的音程音准训练,让学生在相对固定的节奏中将注意力集中在音准方面,尽快建立内心音准衡量尺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此练习法简便易学,针对性、操作性强,而且在练习视唱中可将一些不易唱的音程抽出反复加强训练,同时由于在黑板上进行点唱,学生注意力较集中,易收到效果,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较快建立常用音程的音准概念,为解决音准问题打下基础。
二、节奏归纳练习法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的稳定、准确是视唱练习的关键,由于中小学生缺乏内心拍律的基础训练,因此面对多种节奏组成的视唱曲视唱时,极易产生各种节奏的切换组合练习,熟悉各种组合切换形态而形成良好的节奏概念,节奏的简单形态和特殊形态有以下基本的几种:(1)XXXXXXX (2)X.XX.X(3)OXXXXXXX
第一种类型是四分、八分、十六分节奏,可作为基础训练。第二种类型是附点节奏。第三种类型是切分节奏与特殊节奏。训练时可用手拍口读的方法,用 手将内心拍率动作化,在手拍动作的规范和比较下将节奏读出,各类型节奏分别熟练后,在逐步进行组合、切换,由简至繁,循序渐进。
三、倒唱练习法
当学生在音准和节奏练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对视唱练习也以有一定能力时,可进行一种不同常规的视唱练习:倒唱。倒唱是从联系取得最后一小节倒着唱回来,它主要是锻炼视唱者的反映协调能力,因为倒唱破坏了视唱曲原有的旋律线条,而且音符的位置也不合常规,视谱时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对音准、节奏做出及时的判断和反应,从而使大脑协调能力得到强化训练。同时,由于倒唱视唱练习曲原有的旋律丧失,还能克服过去因多次练习视唱而产生无意识的“背唱”,并增加视唱练习的趣味性,不然会弄巧成拙,反而影响视唱练习效果。
上述三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有独立的一面,也有联系的一面,应在练习中审时度势,将三项内容组合相融,切不可机械地将三者切割开来。
在练习视唱时还要注意做到“五到”,即“眼到、心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就是看清谱子的调号、拍号、谱子中有没有其他的音乐符号;“心到”就是想想谱子是几拍子,用什么调什么速度什么语气去演唱;“口到”就是声音洪亮、准确地把谱子唱出来;“耳到”就是用耳朵分辨唱的音准、节奏、速度等唱的是否正确;“手到”就是嘴里唱着手中打着拍子,用手掌握速度、节拍。
学习视唱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定信心、持之以恒,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喜欢上视唱,把视唱学好。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音乐 视唱 方法
在十几年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想学习音乐,但他们不认识谱子,不识五线谱,甚至连简谱也不会,更谈不上唱谱子了。有的学生不掌握视唱识谱的科学方法,见到谱子就头痛,更有甚者将五线谱译成简谱,这样不但谱子没唱好,反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视唱的学习。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视唱呢?视唱练习有哪些方法呢?
我们认为视唱中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音准、节奏、视唱反应协调能力等。因此,对于视唱中音准、节奏、视唱反应协调能力三者综合内容的学习,有必要先分类进行系统化的强化训练,打好单项知识基础,再实施三项内容有机结合的视唱曲目的练习,为在教学中增强趣味性、新鲜性、灵活性提供了实施基础。
为了打破过去单一教学法的沉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迅速提高视唱学习质量,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种分类强化练习方法。
一、音准框架练习法
选择适合学生音域的音如:C1到C2,按顺序三个音一行,构成如下框架:以拍子进行环绕式的上下行音程音准练习,如三度音程练习,按排列唱为:131-|313-|242-|424-|……直至最后一音时返回。四度音程:141-|414-|252-|525-|……五度音程:151-|515-|262-|626-|……以此类推至八度音程都能进行练习。
这种框架型环绕音程练习法实际是把视唱曲中的各种音程组合分开,重新归纳为单一高度的音程音准训练,让学生在相对固定的节奏中将注意力集中在音准方面,尽快建立内心音准衡量尺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此练习法简便易学,针对性、操作性强,而且在练习视唱中可将一些不易唱的音程抽出反复加强训练,同时由于在黑板上进行点唱,学生注意力较集中,易收到效果,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较快建立常用音程的音准概念,为解决音准问题打下基础。
二、节奏归纳练习法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的稳定、准确是视唱练习的关键,由于中小学生缺乏内心拍律的基础训练,因此面对多种节奏组成的视唱曲视唱时,极易产生各种节奏的切换组合练习,熟悉各种组合切换形态而形成良好的节奏概念,节奏的简单形态和特殊形态有以下基本的几种:(1)XXXXXXX (2)X.XX.X(3)OXXXXXXX
第一种类型是四分、八分、十六分节奏,可作为基础训练。第二种类型是附点节奏。第三种类型是切分节奏与特殊节奏。训练时可用手拍口读的方法,用 手将内心拍率动作化,在手拍动作的规范和比较下将节奏读出,各类型节奏分别熟练后,在逐步进行组合、切换,由简至繁,循序渐进。
三、倒唱练习法
当学生在音准和节奏练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对视唱练习也以有一定能力时,可进行一种不同常规的视唱练习:倒唱。倒唱是从联系取得最后一小节倒着唱回来,它主要是锻炼视唱者的反映协调能力,因为倒唱破坏了视唱曲原有的旋律线条,而且音符的位置也不合常规,视谱时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对音准、节奏做出及时的判断和反应,从而使大脑协调能力得到强化训练。同时,由于倒唱视唱练习曲原有的旋律丧失,还能克服过去因多次练习视唱而产生无意识的“背唱”,并增加视唱练习的趣味性,不然会弄巧成拙,反而影响视唱练习效果。
上述三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有独立的一面,也有联系的一面,应在练习中审时度势,将三项内容组合相融,切不可机械地将三者切割开来。
在练习视唱时还要注意做到“五到”,即“眼到、心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就是看清谱子的调号、拍号、谱子中有没有其他的音乐符号;“心到”就是想想谱子是几拍子,用什么调什么速度什么语气去演唱;“口到”就是声音洪亮、准确地把谱子唱出来;“耳到”就是用耳朵分辨唱的音准、节奏、速度等唱的是否正确;“手到”就是嘴里唱着手中打着拍子,用手掌握速度、节拍。
学习视唱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定信心、持之以恒,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喜欢上视唱,把视唱学好。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