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观”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启示——基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u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情操论》作为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情观贯穿始终,对今天进行道德建设仍具有启发性.”同情观”启示我们: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建立公正的奖惩评价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用户评论成为网络新闻的标准特征并被视为重要的公众舆论场,影响其互动性的因素也引起学界重视.但在公认的几个主要因素中,有关个人卷入的研究相对薄弱,其作用也被低估,常被视为需与其他因素配合或充当其他因素的中介.文章依循受众卷入研究中以受众书写和会话作为受众互动与反思之证据的方法论,采取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自然发生的用户评论话语来考察其中所反映的认知性和情感性卷入,发现在用户评论这一与新闻报道紧密相关的公众舆论场中,受众卷入不仅可以自主地影响用户评论的互动性,还可以自主地影响公众舆论.
在认知图式的视角下,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规律:感性认知阶段的同化、理性认知阶段的顺化和外化为实践的平衡,并以艺术类大学生为调研对象,提取群体的认知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
无障碍建设经历传统社会到信息社会变迁,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无障碍社会发展可观,由此产生从社会到学界对信息无障碍的关注.但目前学界对信息无障碍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技术中心范式,信息无障碍研究辐射出的在残障用户效果上的研究也显得严重不足,因此难以回答用户的媒介使用行为.该研究从”无障碍传播”这一理论视角出发,了解视障用户使用媒介的动机,进而分析视障用户在媒介使用后的主观获得感.研究发现:无障碍信息服务模式单一、手机内置无障碍建设的缺失、滞后的无障碍电影创作和匮乏的特殊教育成为现阶段无障碍传播建设的突出问题.文章也提
艺术从原始时期的多感官混合感知状态,发展到门类固定且多数门类只使用单一感官进行审美,在长期的五官审美分立状态中形成感知能力的分化与固化,而且形成独尊”视””听”两种感官的理论传统.数字时代的互动艺术、沉浸艺术实现了艺术媒介的跨界融合,打破感官分化状态,允许人们将整个身体、多种感官投入动态审美过程.人类的多种审美感知重新聚合于艺术欣赏活动中,并将在数字科技的支持下迈入新颖、辽远的发展空间.
”战邮精神”作为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本文调研南京邮电大学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状况,总结南京邮电大学红色文化教育的体验,立足南京邮电大学实际,提出将战邮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构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提出小剂量甲状腺素、麻黄碱和阿米三嗪及氨茶碱、VB12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提出慎用其”首选”药”利鲁唑”;提出ALS可能与运动神经元甲状腺素受体表达减少有关.提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之未累及侧索型是所谓”纯感觉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首要鉴别诊断,并对许贤豪学者等提出商榷.
以云南吴氏扶阳流派和上海祝氏扶阳流派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地理这一更广的视角,研究扶阳流派的文化扩散现象,丰富扶阳流派的文化内涵,探索富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人—地”思想中国特色的文化地理研究”1”,从而发掘文化地理学研究在中医流派传承中的作用与意义,拓宽中医扶阳流派文化内涵的深度和广度.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形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醒后与非醒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各种发病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病科及综合内科入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共258例,按照发病时的状态把病人分为醒后卒中48例及非醒后卒中210例.收集病人一般情况、入院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头颅CT或MR、头颅CTA或MRA以及心电图).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醒后与非醒后急
探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辅助教学的可行性,将课件、重点难点解析、知识点总结等上传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以工科办学为主的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工科办学的定位、管理、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工科的实践教学的办学定位、实践模式、管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产生了趋同化的影响,一方面推进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探索,提高办学质量.另一方面产生了以工科标准推行的实践教学环节,限制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应给予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