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苏联解体的原因

来源 :新学术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7896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我们认识和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强大理论武器,唯物史观视角下的苏联解体原因亦是多方面的。结合对苏联解体原因的思考,从“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三个重要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唯物史观;苏联解体;原因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我们认识和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强大理论武器。苏联解体20周年下莫斯科萨哈罗夫街头的不平静,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我们要平静下来,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系统而又深刻地剖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特殊作用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最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一生对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形成了新的唯物史观的萌芽,根据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素材以及在批判性继承以往各种社会历史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在唯物史观那里,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是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然而,唯物史观从来也没有否认个人在重大历史发展关头的影响。列宁说道:“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丝毫也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马克思在这方面也有经典的论述:“在历史发展中,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色彩”。“历史发展的加速或者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其中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综上,苏联解体同戈尔巴乔夫个人的错误是分不开的。这集中体现在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失败的改造上。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而上层建筑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戈尔巴乔夫削弱国家政权的政治体制改革直接地制约了尚未完成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如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指出:经济改革、特别是涉及范围这么大、程序这么复杂的改革,首先必须保持政权的巩固,如果政权被削弱,便无法开始改革。后来情况是越来越严重,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有的领域已经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在这里,我们并未夸大地认为个人对苏联解体有着决定性作用,只是看到了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社会发展中的特殊的作用。这也为国内学者抛出“叛徒论”提供了理论依据,认为戈尔巴乔夫是社会主义的叛徒,是苏共垮台、苏联亡国的罪魁祸首。国内亦有学者反对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应承担主要责任,认为“苏联剧变的根本性原因是体制问题,就是说苏联传统的体制弊病太多,已走入了死胡同,失去了动力机制”。[1]“如仅仅停留在戈尔巴乔夫改革错误这一直接原因去分析苏联剧变,只能是一种浅层次的认识,戈尔巴乔夫的责任只能是直接意义和浅层次上的,是表面性的,属于导因性质”。 [2]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分析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及经济状况,进一步找出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二、僵化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改变。相对地,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会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在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在这个时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也会出现矛盾,但依靠人们对生产关系作出的某些局部调整,还未发展到需对整个生产关系进行根本变革的时期。然而,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经典论述那样:“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就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的时候,对整个生产关系进行革命时刻就将会不可避免的到来。
  在苏联建国初期的特定国际环境和国内状况下,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曾极大地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起来,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所谓苏联经济体制的高度集中,就是指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中央通过行政命令统一指挥生产。但是,到了苏联后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高度集中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已经不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反地,这种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巨大的弊端和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那就是导致了经濟发展粗放型经营,经济结构比例失衡,产业级次严重落后。偏重重工业及军事工业的发展导向使得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轻工业未能得到充分发展,最终形成了重工业一家独大的畸形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执政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任务,苏联后期的苏共却未能很好地完成。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的苏联人民的不满情绪逐渐加深。
  三、忽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深刻地揭示了真正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应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真理。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构成了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厉行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群众利益;马克思主义群众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人民主权。
  然而,作为苏联社会发展主人的广大苏联人民,在苏联后期,苏共的诸多方面均存在违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忽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严重错误。我们试以苏共选举官员为例。   普通民众看到了大多数地方的地方官员是以何种方式(而且通常会成功) 操控候选人提名和登记的。在工厂和其他工作地点,候选人都是事先得到了共产党秘密赞成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公民的极大抱怨。如果有人提出了官方不喜欢的候选人,官方通常拒绝颁发必需的提名会(至少要有500个选民参加)许可证,或者直到最后一刻才颁发,因此提名会不可能达到法定人数。要么,他们就选500个他们自己的支持者去参加提名会,然后把门锁起来。如果官方不喜欢的候选人通过某种方式仍然获得了提名,那么地方选举委员会通常会想办法不给他们登记——往往是以“技术”为借口。[3]《真理报》甚至报道说,它收到许多党员来信,抱怨党以这种方式破坏了选举原则。试问,通过这种方式选出的代表能够代表苏联人民的利益?或者说,苏联人民何以相信他们是自己利益的忠实代表?马克思主义政党厉行的群众路线与坚持的人民主权从何体现?
  失去群众基础的苏联发展之路必将是穷途末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面对腐败的苏联高层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改造中所犯的种种错误,极度怨愤和不满的人民群众采取了冷暴力的方式,进行了一场革命。这里所谓的冷暴力,是指苏联人民并未直接发动热暴力的社会革命推翻苏共政权,而是怀着对国家分裂主义及叶利钦之流的漠视态度,进行了一场无声的革命。广大苏联人民群众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苏共,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人。
  四、结语
  话说面对俄罗斯反对派对不诚实选举的抗议,委内瑞拉总统抨击道,美国才是这次大规模抗议活动的幕后黑手。不管美国在这次抗议活动中针对俄罗斯政局如何使力,我们可从中看到俄罗斯民众深埋在心中的在苏联时期未能得到满足的对“诚实选举”的强烈渴望。面对群众的呼声,望俄罗斯当局能够谨慎而为。
  让我们把思绪拉回到苏联解体原因的探究当中。唯物史观视角下的苏联解体原因是多方面的。这艘巨轮的迷失與沉没,是戈尔巴乔夫时期领导的苏共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失败的改造和苏联当时僵化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状况及根本利益遭到忽视的苏联人民的不满等众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叹息着这艘巨轮在各种历史合力作用下沉没的悲壮,站在唯物史观的视角,我们还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看到了当时苏联的社会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冲破束缚着它的苏联僵化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戈尔巴乔夫个人的特殊作用不能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有着苏联人民的一场革命——一场无声的革命。
  参考文献:
  [1]陆南泉.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41.
  [2]吴恩远.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J].世界历史,2009(1).112.
  [3][美]彼得·雷德韦.民众的不满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苏联的解体[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4).3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基础设施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已成为应用面最广、应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今后混凝土的用量还会不断增加。当前我国相当多的混凝土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全国恶性工程事故不斷,而尚未暴露出来的质量隐患则更是令人担忧。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认识到工程质量必须“标”、“本”兼治。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混凝土施工就是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钢筋制作绑孔
期刊
摘 要: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新闻采访是极其重要的,它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就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传播者的信息素养对档案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总结了档案工作者信息素养的构成,分析了国内档案工作者信息素养的现状,提出了提高档案工作者信息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档案工作者;档案信息传播;信息素养  信息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得到有效利用,档案信息也不例外,在档案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档案工作者充当着传播者的角色。把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引入到档案信息传播
期刊
摘 要:音乐教育是我国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德育渗透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美育;德育;音乐教学原则  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并贯穿于音乐教学过程始终的根本原则,是音乐教学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审美教育与德育渗透相结合,是教育的重要思想,也是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而能否正确地遵循这个基本原则,直接关系到音乐教学目
期刊
摘 要:有关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学理上一直有不同的观点。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产品责任应为无过错责任。但笔者认为,我国在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上对生产者和销售者实际上均适用双重标准,以过错责任为原则,在特定情况下适用无过错责任。  关键词:产品责任;归则原则;过错責任;严格责任;双重标准  我国《民法通则》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产品的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
期刊
摘 要:此次研究主要通过对实际典型案例的实施和跟踪调研,针对大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的特点、现状进行进一步分析,探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机制及效果,促进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新形式,是新时期新环境下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奉献中提高的重要途径。推行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也是解决当前许多党员及预备党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抓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建筑市场;问题;对策  全国各地相继发生的因业主私招乱雇、逃避监管、违法抢建、监管不力而酿成的重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一再向我们敲响警钟:建筑市场监管一定要严格认真,不能疏漏。要结合当地实际,既要严格贯彻各项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又要
期刊
摘 要:造成食品具有安全隐患的因素很多,微生物污染仍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世界性难题之一。为了更好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和检查工作,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就必须形成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体制化、标准化,本文正是从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的特点出发,探寻我国目前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对完善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
期刊
摘 要:此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变化对财务会计的影响;进而着重从完善会计法律体系、规范财务报告以及强化会计信息处理手段三个方面,对财务会计改革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会经济环境;会计改革;会计信息  近年来,在各级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财务会计改革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诸如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职能、管理原则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美贸易的关键议题,美国一直指责人民币被人为地低估了。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汇改后,人民币一直保持缓慢升值之势。本文从中国向美国的出口额、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中美贸易结构和中美双边贸易条件四个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关键词:汇改法案;人民币升值;中美贸易  一、背景:2010年9月29日美国会众议院以348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