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提升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写作能力

来源 :成功密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emai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经常会被家长和亲朋好友求助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人们都知道,孩子写作能力的培养有许多切入点,我认为在提升孩子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写作能力,是一个有效的根本性措施。本文就在提升孩子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写作能力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打开语文教材,就会阅读到一个个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就是艺术化地组织语言的一种作品,“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其宗旨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因此,在提升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写作能力,是一个有效的根本性措施。
  其次,家长如何在提升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如何通过提升孩子审美鉴赏的过程中培养写作能力?
  第一,做孩子的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老师,言传不如身教。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多吸收正能量,自己先看到事物的美,才能引导孩子看到事物的阳光一面,避免给孩子输送过多阴暗面。家长经常与孩子一起去发掘、一同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和孩子一起用最朴素或最华美的语言描述这种美好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第二,构建温馨美好的居家环境。
  家庭环境是陶冶孩子审美情趣,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独特空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家居环境,和孩子一起动手布置家具物件的摆设,鼓励孩子创作手工作品,激发孩子空间结构的审美,和孩子一起共同营造美的氛围,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生活细节中提升审美鉴赏素养,在美的生活氛围中找到有趣和精致的写作素材。
  第三,带孩子亲近自然。
  让孩子徜徉大自然,去发现、感受山光水色之美,四季轮换之美……家长可带孩子开展远足、旅游、露营等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和孩子一起做好相关的知识储备:比如,搜集与自然景物、名胜古迹相关的科学知识、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人诗词,帮助孩子认识理解自然景物,加深对美的感受;指导孩子写生、摄影、采集标本、创作诗文、撰写游记等来积累写作素材;在游览的过程中,让孩子欣赏建筑物的美,了解建筑物的布局、功能、结构、色彩、造型上的特点,使孩子感受到建筑宏伟精巧之美。如此一来,孩子在提升审美鉴赏的过程中自然积累了写作知识,培养了写作能力。
  第四,带孩子走近艺术。
  让孩子在艺术欣赏和学习中享受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带孩子走进美术馆是提升孩子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方式。为了让美术馆之行达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可以先根据孩子的实际,挑选相应的美术作品展,带孩子走进美术馆与孩子一起赏析。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家长要时刻与孩子互动交流,引导孩子学会欣赏:比如欣赏风景画时,可问孩子:有什么联想?你认为画中什么最重要?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有什么感觉?假如让你画,你会怎样画?家长要细心倾听孩子的回答,肯定他们说得对的地方,不对的地方给予指正,从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学习一门艺术来提升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比如学习书法。家长可以在孩子课余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书法。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用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并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去。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不能用“像不像”来说,要鼓励孩子,让孩子保持积极性,愿意坚持下去,并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增强自信。
  第五,与孩子共读美文。
  好的文学作品具有诗、境、字、情等多种美。要让孩子学会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体验美,在文学艺术中陶冶情感和开阔眼界。与孩子共读美文是在提升孩子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家长要在文学作品中引导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和鉴赏美,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审美实践活动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作家冯骥才说过:“古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让人在现实生活中创造诗意。”无论季节轮回还是时空转换,都有相应的诗情,家长总是可以和孩子读到应情应景的诗。春天到了,家长和孩子一起用诗赞美春天,描绘春天:“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夏天来了,和孩子感受夏季的诗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秋天和孩子一起解读:“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冬季和孩子共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当面对各种情境孩子总是能张口念出诗文佳句时,那么孩子的写作素养早已提升了很多。
  以上几点浅显的见解,旨在建议有同样疑问的家长可以從这些方面着手,实现在提升孩子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将于2008年9月18至21日在风景秀丽的杭州举行。会议将集中展示近年来国内在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及心电生理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瞩目成就,荟萃近两年来我国心律失常诊治、心脏电生理及起搏领域内的丰硕成果。
期刊
患者男性,40岁,因胸闷心悸1周就诊。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心电图(图1)示,各导联QRS波前均未见P波,RR间期基本相等,心室率100次/min,心电轴显著右偏(+128°),各导联QRS波时间0.12~0,16s,终末部粗钝,aVR导联呈宽矮挫折rs型,V1导联呈RsR1′,V2~V6导联呈rS型,且V2、V3导联S波增深。
心律失常的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射频消融和植入起搏器等尽管已有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基因工程改造细胞技术的发展,干细胞移植的触角已延伸到心律失常领域。虽然目前尚处于实验研究的起步阶段,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自永久心脏起搏器问世以来,已成功挽救了上亿患者的生命。在我国,经过30余年的努力,这项技术已在地市一级医院得到成功推广、普及,造福于我国人民。但近十年来,关于传统右心室起搏可能损害左心室射血功能,恶化心力衰竭的怀疑越来越多,也不断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见诸文献。由此关于心脏起搏器的这种促心力衰竭效应在心血管界成为热点问题之一。而同时,随着双心室起搏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推广,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又成为一
美国心脏节律学会(Heart Rhythm Society,HRS)年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心律失常学术盛会。第28届年会于2007年5月9日至1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Colorado)首府丹佛市(Denver)举行。本次会议内容包括首届心房颤动峰会(包括9场分会)、12个病例讨论课程、92个核心课程、24个辩论、9个专题论坛、19个专家见面会、
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各种心脏病的主要死因。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Ⅲ级以上心力衰竭患者1年死亡率超过50%,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长久以来,人们更多关注于CHF的心肌舒缩功能,其传导性的改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
近年来研究表明,个性因素在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某些个性特质可能是保护性因素,而有些则能加速其发展、引起不良预后。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表现和机制复杂。冲动的发生、传导异常,包括折返、异常自律性和后除极等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心律失常发生和维持机制,但启动这些机制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更多注重心脏解剖和功能的变化对上述机制的启动作用,如心脏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推进,幼儿园阶段作为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只有实现了幼儿园内部管理工作的优化,幼儿园教育的价值才能最大程度彰显出来。基于这一背景,该如何解决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常见问题呢?本文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  一、幼儿园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规划  不同时代下,幼儿和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需求也存在差异。虽然幼儿园大多会跟随时代发展和需
期刊
目的观察冠心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后的长期预后。方法2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71.56±10.38)岁。心功能不良16例。22例行血运重建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2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术后发生晕厥9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发作22例,心室颤动(VF)发作5例。植入单腔ICD(VVI)15例,双腔ICD(DDDR)1例,三腔I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增加心血管病致残率和致死率的重要因素,至今仍未能阐明其确切机制。对房颤模型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认识。房颤模型也由最初的心房肌组织片计算机模型和Langendoff灌注离体心脏房颤模型发展到现今的在体房颤动物模型。本文就目前房颤动物模型的制备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