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由于历史缺乏时效性,学生一般很难接受。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置身于其中,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本文试阐述情境教学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了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教育;历史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将历史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因为历史知识具有具体性、综合性以及过去性等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明显感觉难于其他课程。而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能够轻松学好历史课程,并全面发展自身的各项能力,从而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抓住学生求知欲的特点,让情境教学有效融入到历史课程上,这样对于学生提高历史知识水平十分有利。
一、情境教学的基本概念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师为学生教授历史知识时,根据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合理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过程得到优化,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模式。在开展情境教学时,教师要从历史课程与知识的特点入手,针对初中学生年龄与心理认知的特点,巧妙运用图片、录音、录像、电视、电影以及情感语言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出形象、生动、具体和感人的历史氛围与环境,从感觉、视觉以及听觉等多个方面,让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学习历史,不仅能够培养自己健康的情感,还能夠达到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目的。
二、情境教学的应用对策
(一)巧妙引导,创造情境
情境教学一个重要创设原则就是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要努力改善和学生的关系,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营造轻松欢快的氛围,并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引导学生,以此确保所营造的历史教学情境能够顺利开展下去。
比如,一方面,教师要巧设问题,通过问题带动学生思考。在设计问题时,必须紧扣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要尽量设计出有深度、有典型性的问题。同时,在讲解一些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时,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带到历史课本中2]。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问:林则徐销烟的意义?第一次鸦片战争给我国带来了那些影响?另外教师也可以就历史名人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比如教师为学生提问:假如没有孔子,儒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另一方面,教师要巧妙演示,运用多媒体教材或画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要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描绘出教学的轮廓,让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得到锻炼。比如教师在讲到南昌起义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南昌起义电影,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并融入电影画面中的情景,这样学生才能对南昌企业的发生过程及历史意义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联系生活,贴切现实
心理学上有资料显示,人们更容易注意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事情[3]。因此历史教师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让历史重现于现实生活,尤其是要将历史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这样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历史。
比如,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关于文字和语言的发展介绍很少,并且也没有直接给出相关结论,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因此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生活同历史相联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方言活动,让学生利用各种方言进行唱歌、朗诵或者演话剧,以此展现出各地的方言特色。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明确文字和语言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同时还能够感受到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历史意义。教师设计的这些游戏活动,有效的将历史融入到了现实生活,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另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紧密联系时政要点,让学生了解我国近几年来发生的事。比如教师在讲到邓小平提出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时,可以结合新世纪以来,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等事件。要将近年来发生时政热点同历史相结合,为历史赋予时代气息,让学生可以了解与思考我国的时政热点。
(三)角色扮演,重归历史
传统历史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整个历史课堂也显得沉闷、枯燥,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而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为了能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开展情境教学,改变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历史人物,达到再现历史的效果。
比如,可以利用每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排演历史课本剧,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辛亥革命时,可以通过事前编好的剧本,学生分别饰演孙中山、溥仪、袁世凯以及梁启超、蔡元培等角色,这样学生能对辛亥革命发生过程及意义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在讲解到中华文化时,为让学生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有着更加深刻认识,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扮演扁鹊、病人等角色,学生在扮演扁鹊时,要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为“病人”治病。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精彩表演,可以更加深刻理解扁鹊这位名义,同时也会更加尊敬和敬佩我国的传统文化。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加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将情境教学融入到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创设语言情境和表演情境,以此完成初中历史教学各项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燕明.论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4:65-66
[2]黄艳红、张国锋.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4,22:241
[3]邵秀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之我见[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1:118-119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教育;历史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将历史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因为历史知识具有具体性、综合性以及过去性等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明显感觉难于其他课程。而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能够轻松学好历史课程,并全面发展自身的各项能力,从而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抓住学生求知欲的特点,让情境教学有效融入到历史课程上,这样对于学生提高历史知识水平十分有利。
一、情境教学的基本概念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师为学生教授历史知识时,根据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合理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过程得到优化,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模式。在开展情境教学时,教师要从历史课程与知识的特点入手,针对初中学生年龄与心理认知的特点,巧妙运用图片、录音、录像、电视、电影以及情感语言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出形象、生动、具体和感人的历史氛围与环境,从感觉、视觉以及听觉等多个方面,让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学习历史,不仅能够培养自己健康的情感,还能夠达到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目的。
二、情境教学的应用对策
(一)巧妙引导,创造情境
情境教学一个重要创设原则就是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要努力改善和学生的关系,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营造轻松欢快的氛围,并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引导学生,以此确保所营造的历史教学情境能够顺利开展下去。
比如,一方面,教师要巧设问题,通过问题带动学生思考。在设计问题时,必须紧扣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要尽量设计出有深度、有典型性的问题。同时,在讲解一些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时,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带到历史课本中2]。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问:林则徐销烟的意义?第一次鸦片战争给我国带来了那些影响?另外教师也可以就历史名人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比如教师为学生提问:假如没有孔子,儒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另一方面,教师要巧妙演示,运用多媒体教材或画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要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描绘出教学的轮廓,让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得到锻炼。比如教师在讲到南昌起义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南昌起义电影,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并融入电影画面中的情景,这样学生才能对南昌企业的发生过程及历史意义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联系生活,贴切现实
心理学上有资料显示,人们更容易注意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事情[3]。因此历史教师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让历史重现于现实生活,尤其是要将历史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这样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历史。
比如,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关于文字和语言的发展介绍很少,并且也没有直接给出相关结论,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因此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生活同历史相联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方言活动,让学生利用各种方言进行唱歌、朗诵或者演话剧,以此展现出各地的方言特色。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明确文字和语言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同时还能够感受到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历史意义。教师设计的这些游戏活动,有效的将历史融入到了现实生活,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另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紧密联系时政要点,让学生了解我国近几年来发生的事。比如教师在讲到邓小平提出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时,可以结合新世纪以来,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等事件。要将近年来发生时政热点同历史相结合,为历史赋予时代气息,让学生可以了解与思考我国的时政热点。
(三)角色扮演,重归历史
传统历史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整个历史课堂也显得沉闷、枯燥,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而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为了能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开展情境教学,改变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历史人物,达到再现历史的效果。
比如,可以利用每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排演历史课本剧,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辛亥革命时,可以通过事前编好的剧本,学生分别饰演孙中山、溥仪、袁世凯以及梁启超、蔡元培等角色,这样学生能对辛亥革命发生过程及意义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在讲解到中华文化时,为让学生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有着更加深刻认识,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扮演扁鹊、病人等角色,学生在扮演扁鹊时,要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为“病人”治病。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精彩表演,可以更加深刻理解扁鹊这位名义,同时也会更加尊敬和敬佩我国的传统文化。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加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将情境教学融入到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创设语言情境和表演情境,以此完成初中历史教学各项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燕明.论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4:65-66
[2]黄艳红、张国锋.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4,22:241
[3]邵秀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之我见[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