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思考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未成年人的培养和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新形势下,我们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在机制、方式、环境等方面均有不尽人意之处。社会的鱼龙混杂,不良文化信息严重侵蚀着未成年人单纯的心灵;轻视德育教育现象依然存在等等。这些不利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因素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方针政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确立远大志向抱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小学未成年 思想道德 建设工作 思考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实施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学校的教育对未成年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少年儿童的很多行为习惯是在学校养成的,甚至其良好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学校学习期间已基本培养形成,由此可见,在学校中,重视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更是势在必行。那么作为学校这样一个大环境该如何实现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呢?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责无旁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学校教育期间,教师的品行往往成为了学生内心衡量道德的准则,教师的一言一行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加强自身师德建设,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努力使自己成为思想境界高,精神面貌好,品德高尚的人。要以德育德,身正为人师,要为孩子竖起一个榜样,立起一面镜子,让他们在正确的引导下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二.坚持实践育人,优化和完善社会教育
  思想道德建设的本质是实践。德育教育的过程是由知、情、意、行等环节结合而成的,实践贯穿于各个环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注重实践育人。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些学生,他们步入社会后经常会抱怨、懊悔自己当初在学校时没有珍惜时光,认真学习,原因何在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学校里,他们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中,犹如温室里的花朵,而一旦跨出校门后,他们经受的是暴风骤雨、日晒雨淋,干着沉重的体力活。此时的他们便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好比如,老师告诉学生菜要如何炒,要炒多久,要加多少盐才既不淡也不咸,也许老师讲上数十遍,学生也还是不清楚什么样是熟的,怎样才算味道口感好?但如果让他们亲自动手炒菜、亲自尝试青菜的味道,取到的将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学校,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学生的成长来开展。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重视社会实践,既进行认知教育又开展实践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在受教育中通过积极参与,实践体验,感悟道德,磨炼意志。
  三.坚持循序渐进,健全和强化家庭教育
  当前,学校教育可以说已经步入了“正规化时代”,而家庭教育却仍处于最原始的“自由化时代”。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农村部分家长素质低,其是非观、价值观摆不正,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的教育令人担忧。在许多情况下,孩子有了问题,往往来自家长。相当数量的家长功利思想严重、教育孩子的方法粗暴简单,普遍存在着“只看成绩而忽视品行”、“只重视智力投资而不注意方式方法”等现象,对“孩子的逆反心理”、“与孩子难于沟通”等问题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据统计,学校留守儿童较多,“他们缺乏父母的细心关怀和教育,大多心情抑郁,性格孤僻。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对家长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传播科学有效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交流成功家教经验,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四.利用心理疏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是反映人们的知觉、情感、记忆等复杂得心理活动。人们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特征是愉快的心情,在行为上是积极向上的;不健康的心理特征是心理障碍,更多的表现出错误的行为。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开展心理咨询和聊天活动,进行理想和道德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心理上进行沟通,使之有自信心,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抵制不良影响,做到防患于未然。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关系着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民族的兴衰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培养一代跨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学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我们做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在全社会齐心协力下,在学校有条不紊地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参考文献
  [1]刘卓然.少年宫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
  [2]徐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D].渤海大学,2014.
  (作者单位: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横山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日益增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外语学院为例,在问卷抽样调查基础上,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构建,分析辅导员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的方法和对策,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确实加强,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心理危机防范 外语学院 辅导员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历年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先
作为教师的我,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
内容摘要:图书电子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纸质工具书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衰退后,纸质工具书又重新被读者青睐,而且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还会与电子工具书并存。本文以英语工具书为例,就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展开了探讨,并对工具书出版如何选择适当的媒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纸质工具书 电子工具书 电子化  在图书电子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读者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读者出于便捷的考虑,都
内容摘要:本文以云南省蒙自市“三教合一”的寺观缘狮洞为个案,主要围绕缘狮洞形成的神圣空间和区域民间信仰圈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了解在这一神圣空间中民间信仰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可以由此管窥民间信仰参与社会整合和地方社会的构建。同时分析其兴盛不衰的原因,并对之提出展开深入研究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缘狮洞 三教合一 神圣空间 民间信仰  一.研究缘起  对于缘狮洞的田野调查和研究,缘起于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