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8—羟基喹啉—5—磺酸络合物电极反应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增敏机理

来源 :分析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钯-8-羟基喹啉-5-磺酸形成的络合物的峰电流(pH 8.6,-0.68 V)具有吸附特性,为不可逆电极反应过程.其电子转移数(n)、电子转移系数(α)及饱和吸附量(Γs)分别为2、0.46和2.2×10-9 mol/cm2;钯与8-羟基喹啉-5-磺酸的络合比为1∶2;稳定常数(K)为8.73×107.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未形成三元络合物,催化电流是由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共吸附在电极表面上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氧化了络合物的电极反应中间体所产生的.
其他文献
在0.2 mol/L HCl介质中,罗丹明S(RDS)分别在520 nm和550 nm处有一个吸收峰和荧光峰.当有Au存在时,Au与Cl-形成AuCl-4,AuCl-4与RDS+借助于静电引力形成疏水性的AuCl4-RDS缔合
在pH 3.6的Clark-Lub′s缓冲溶液中,四磺基锰酞菁(MnTSPc)和蛋白质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均十分微弱.当两者形成复合物时能使RRS信号急剧增强,在330~370 nm范围内呈现较高的散射
合成了新试剂5-碘[杯(4)芳烃偶氮]氨基喹啉(ICAQ),并研究了该试剂与钴显色反应条件.在弱碱性介质中,不加任何辅助试剂, ICAQ与钴发生显色反应,生成1∶1稳定络合物.λmax=615
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涂布硅胶管采集空气中的C1~C10羰基化合物,经乙腈洗脱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分析检测.吸附管的采集效率>95%,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10%;
采用细胞膜色谱法(CMC)筛选,并结合离体药理实验确定主要活性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比较了淫羊藿根与叶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差异性。色谱条件为Kromasil ODS柱(150mm&#215;4.6m
研究发现十二烷基硫酸钠胶束对氧氟沙星荧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直接测定人体尿液中氧氟沙星的等波长差同步荧光光谱法(Δλ= 90 nm).经样品测定,其线性范围为 0.12~3.
研究了在硝酸介质中,酪氨酸与α-亚硝基-β-萘酚的显色反应.采用流动注射-合并带-停流分光光度法,建立了测定人体尿液中酪氨酸总量的新方法.显色产物在520nm处有最强吸收.酪
以玻碳电极(GCE)为工作电极,KH2PO4-Na2HPO4为支持电解质,通过循环伏安法首次观测到了单宁的不可逆氧化峰.在单宁浓度为1.0&#215;10-7~1.2&#215;10-5 mol/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
建立了高纯锡锭中砷、锑、镉等12种痕量杂质元素的超声雾化-ICP-AES测定方法.考察了基体对杂质元素的干扰影响.采用HCl+H2O2 沸水浴蒸干排Sn处理,使样品中90%的Sn基体挥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