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看的电影中,印象最深的无疑是《赛德克·巴莱》。这部筹备了十多年的大片,是中国台湾导演魏德圣的作品。虽然票房成绩不算太好,却没妨碍它史诗巨片的口碑。276分钟的长度、7亿新台币的投资、根据史实改编,这些都还不足以成为史诗。史诗,在于审美维度,在于叙事的方式和角度。某种程度上,魏德圣做到了。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改编自雾社事件,讲述台湾原住民赛德克人抗暴的一段过往。但其中展现出的血腥与杀戮、文明与野蛮、族群与信仰、骄傲与尊严,种种议题让人不得不坠入复杂的思考。影片一面挑战观众神经,一面制造认知困惑。这里没有非黑即白的立场,没有文明与野蛮的明确分野,没有正义非正义的简单划分,一切都是交织的、矛盾的、甚至未解的。
赛德克人信仰彩虹,未成年人只有“出草”(割下敌人首级)才有资格在脸上纹图腾,成为真正的男人,死后才能回归祖灵。一开场主人公莫那·鲁道即展露了赛德克人的原始和血腥。少年的他身手矫健,穿行于原始丛林,猎杀敌对部族人头颅,成为男人,进而成为部族首领、英雄。日本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坚船利炮迫使塞德克人接受了现代文明,然而这种文明带给他们的并不是更好的生活,反而更看到自身的贫穷落后。20年来壮男苦力伐木,妇女帮佣陪酒,猎场一点点消失,图腾一点点淡化,仇恨、隔阂一点点累积。
影片有句经典台词:“如果文明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骄傲,血性,尊严,很容易产生情感唤起和共鸣;反抗异族压迫,似乎天然正义。然而,魏德圣并没有把赛德克人一味英雄化。在暴动中,赛德克人血腥杀戮,妇女儿童无一幸免,场面惨烈。起事前,部落间也是有分歧的,如果明知是一场毁灭性的反抗,用生命去换取图腾信仰,是否值得·如果说“出草”代表赛德克人的核心价值,那捍卫这种文化图腾又显然违背现代文明和人道。一个接受了日本高等教育的赛德克人面临身份认同的困惑,虽然最终他选择回归祖灵,却使用了切腹的自绝方式。
影片诠释的并不像宣传的那样,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交战。文明和野蛮从来是相对的,什么是文明·我们又文明吗·约翰·路威在《文明与野蛮》中告诉我们:“文明不过是件东拼西凑的百衲衣,谁也不能夸口是他独家创造。如果没有了解、尊重,不愿对话、沟通,如果被人种学、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绑架,对他国、其他地区的人用狭隘的眼光和党同伐异的态度,则比野蛮人的心理没有任何进步。”
很明显,电影肯定并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价值,不仅从故事诠释的角度,拍摄上也大量使用原住民演员和赛德克语对白,还有诸多细节也值得称道。但对人类学有过一点涉猎的观影人来说,看完难免有些许不安,这不安也许来自于影片背后的历史观。它在用一种全知的叙事方式试图重现一段不可重现的历史,过度诠释了我们已无从了解的、有着完全不同世界观的赛德克人的内心世界。虽然感性告诉我,电影的功能更多在情感的唤起;但理性告诉我,对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无法被合理化的、无法再现的空白,要保持一点尊重的距离。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改编自雾社事件,讲述台湾原住民赛德克人抗暴的一段过往。但其中展现出的血腥与杀戮、文明与野蛮、族群与信仰、骄傲与尊严,种种议题让人不得不坠入复杂的思考。影片一面挑战观众神经,一面制造认知困惑。这里没有非黑即白的立场,没有文明与野蛮的明确分野,没有正义非正义的简单划分,一切都是交织的、矛盾的、甚至未解的。
赛德克人信仰彩虹,未成年人只有“出草”(割下敌人首级)才有资格在脸上纹图腾,成为真正的男人,死后才能回归祖灵。一开场主人公莫那·鲁道即展露了赛德克人的原始和血腥。少年的他身手矫健,穿行于原始丛林,猎杀敌对部族人头颅,成为男人,进而成为部族首领、英雄。日本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坚船利炮迫使塞德克人接受了现代文明,然而这种文明带给他们的并不是更好的生活,反而更看到自身的贫穷落后。20年来壮男苦力伐木,妇女帮佣陪酒,猎场一点点消失,图腾一点点淡化,仇恨、隔阂一点点累积。
影片有句经典台词:“如果文明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骄傲,血性,尊严,很容易产生情感唤起和共鸣;反抗异族压迫,似乎天然正义。然而,魏德圣并没有把赛德克人一味英雄化。在暴动中,赛德克人血腥杀戮,妇女儿童无一幸免,场面惨烈。起事前,部落间也是有分歧的,如果明知是一场毁灭性的反抗,用生命去换取图腾信仰,是否值得·如果说“出草”代表赛德克人的核心价值,那捍卫这种文化图腾又显然违背现代文明和人道。一个接受了日本高等教育的赛德克人面临身份认同的困惑,虽然最终他选择回归祖灵,却使用了切腹的自绝方式。
影片诠释的并不像宣传的那样,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交战。文明和野蛮从来是相对的,什么是文明·我们又文明吗·约翰·路威在《文明与野蛮》中告诉我们:“文明不过是件东拼西凑的百衲衣,谁也不能夸口是他独家创造。如果没有了解、尊重,不愿对话、沟通,如果被人种学、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绑架,对他国、其他地区的人用狭隘的眼光和党同伐异的态度,则比野蛮人的心理没有任何进步。”
很明显,电影肯定并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价值,不仅从故事诠释的角度,拍摄上也大量使用原住民演员和赛德克语对白,还有诸多细节也值得称道。但对人类学有过一点涉猎的观影人来说,看完难免有些许不安,这不安也许来自于影片背后的历史观。它在用一种全知的叙事方式试图重现一段不可重现的历史,过度诠释了我们已无从了解的、有着完全不同世界观的赛德克人的内心世界。虽然感性告诉我,电影的功能更多在情感的唤起;但理性告诉我,对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无法被合理化的、无法再现的空白,要保持一点尊重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