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则久的国货商店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wanshi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外务省情报部1932年编的《现代中华民国满洲人名鉴》称:“宋则久是爱国布的创始人,是天津有影响的实业家。1915年,他乘抵制日货运动之机,推销爱国布,获利颇奇。”提倡爱国布只是宋则久商业活动的一个方面,他一生都以振兴国货为己任。宋则久在1913年之前,是津门商界的著名经理人。此时,国货在商战中已被洋货逼到了墙角,洋货既美且廉,充斥市场,对于商家来说,买卖洋货已经成为致富的捷径,多少商人趋之若骛。宋则久决定逆流而上—创办只卖国货的商场。这个想法,在当时的商界人士眼里,太幼稚了,太理想化了。不但友人不愿投资,银行也拒不贷款。宋则久的东家郭庆隆绸缎庄的老板纪锦斋也劝他不要这么冲动。宋则久说:“卖绸缎洋货,对自己有利而对国家有害。卖国货,做好了对国家有利,做不好国家得利小些,对国对民总是有利……舍己济公,绝不中途退缩。”纪锦斋为宋则久爱国热忱所感动,批准了他的辞呈,同时还批准了郭庆隆另外二十二名职工的辞职申请,让他们随宋则久一起去创业。这些人都是宋则久一手带出来的业务骨干,纪锦斋深知,他们的离去对他的生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一年春,宋则久拿出半生积蓄两万元,创办了天津工业售品所,后改名为天津国货售品所,祭起了“专卖国货”的大旗。
  专卖国货不但出于宋则久的爱国之心,同时也是他最主要的经营模式,这一点可谓独树一帜,在竞争理念上实现了差异化。但实施起来,谈何容易,宋则久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货源不足。偌大的商店,只有三百多种货品。到该年年底,售品所营业额不足八万元,勉强获利千元,第二年,营业额未超过十三万元,第四年,货品增至两千种,营业额也未超过二十万元。为摆脱困境,宋则久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动,一是发展自身的生产,同时呼吁商界办厂生产国货;二是加强采购,增辟外地货源;三是利用文艺等各种宣传工具提倡国货,完善售品形象以扩大商品销路,同时在赈灾、公益事业上投资,以扩大商店的知名度。
  为了解决货品不足的问题,1917年,宋则久在上海设立采购申庄,接着又在其他地方设点或派人采买,申货、广货源源运至津门,宋则久建立起了全国性的国货采购网。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国货汇集在天津国货售品所,吃穿用俱全,成为名副其实的百货公司。北京的景泰蓝、雕漆、铁花、宫灯、玩具、松花,广东的名贵药材、嵌螺钿,广西的白铜器,福建的画漆、皮枕,江苏常州的篦梳,宜兴的陶器,河南道口的锡器、剪刀,烟台的座钟……这些国货精品、各地土产引人注目,满足了市民的需求。但市民不知道的是,天津国货售品所采购、物流的艰辛,大多商品获利甚微。
  在购买国货与爱国挂钩的年代,宋则久深知宣传和广告的作用,而只卖国货本身就是宋则久经营上的惟一卖点。宋则久认为宣传的作用无非出于政治和经济两种目的,而对于天津国货售品所,这两种目的兼而有之。宋则久决定自办一份报纸,来做宣传。在售品所开张两年后的1915年2月15日,天津第一家商业报纸《售品半月刊》创刊。宋则久亲自主持编写、设计工作,这显示出他在办报上的才能。《售品半月刊》以“提倡实业,鼓吹国货,激发道德,矫正风俗,灌输知识,传递技能”为办刊宗旨。这份报纸在天津曾风行一时。
  1915年中秋节,天津国货售品所在中山公园举办首届国货展览会,会上商品品类比平时增多,装饰和陈列也格外完备,为游人意想不到。看到一些国货精品精致实用,市民在惊讶之余,争相购买。展览会上还有天津国货售品所职工们演出的各种文明戏(话剧),如《一元钱》、《庸人自扰》、《一念之差》等。1916年8月,售品所在天津举办第二次国货展览会。10月,又在公园举办天津商办国货展览会,参展厂家已经增至144家。两年内,天津国货售品所举办国货展览四次。自1915年起,到1932年,售品所独自承办国货展览会十五次,他们把这种活动,纳入了自己日常的业务范围。
  国货展览会、《售品半月报》使天津国货售品所声名大噪,他们还印有售品所商品目录,上有国货品种、生产厂家、价格等,在顾客买货时增送。
  在售品所成立的第三年,为了刺激群众的购买,开始举办买货抓彩活动。每买货一元,赠送一彩。彩分十等,头彩价值银元二十元。同时结合不同商品,举行赠彩促销,比如喜鹊臭虫药大赠彩、锦地卫生衣大赠彩、绒卫生裤大赠彩等等,形式名目层出不穷。
  从开张到1926年的十几年间,售品所举办每期一个月的竞卖会七次,儿童选举会五次。会上,随货赠彩,随货赠纪念券、选举票、商品、荣誉章、名人对联等。至于儿童选举会,则是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寓爱国教育于儿童日常生活之中。方法是,每买货一元,赠送选举票一张,每票选举儿童一人。多买货物,儿童中选的几率就会越大。第一名当选儿童,售品所赠“大博士”头衔,同时可获赠品二十元。最低的“得业士”,可获赠三角。名额从最初的一百五十名,扩大到千名之多。每逢家长带孩子逛店,临走时,孩子们总要问一问有没有忘记要选票。
  宋则久还别开生面地举办“一天不要钱”活动,即顾客在购买时,售品所附上带有购货钱款和购货日期的货券。然后抽签公布哪天中奖,顾客可以凭货券到售品所退回该日购货的钱款。
  至于“一元钱”奖励法,就是将价值一元的商品分组陈列,商品上附有“赠品宝袋”,袋袋不空,最高价值为一元。
  宋则久的种种创造性举动强化了售品所和顾客之间的粘着度,在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驱使下的天津国货售品所如果不是诞生在旧中国,它发展成另一个沃尔玛,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其他文献
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就犹如一个商业帝国的皇帝。这个帝国由电器零售连锁、房地产和资本运作三驾马车构成。当然,还包括生意场上的一些大宗买卖。商者无域,在黄光裕对国美的规划中,未来5年内,国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之一,而在未来10年内,将成为全球第一的、最优秀的家电连锁企业。一连串的决策将在前方等待着黄光裕。国美以及黄光裕的决策基因是什么?    对少年时期就闯荡江湖的黄光裕来说,商道成长的轨迹就是
期刊
在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中,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独树一帜。作为美国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斯金纳在把科学方法引入心理学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他根据自己的实验,创造性地发展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提出了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强化理论。对于管理学来说,强化理论是对激励机制进行科学分析的理论平台。尤为重要的是,斯金纳通过大量实验,对强化的作用机理、强化物的分类与组合、强化的过程分析以及强化的
期刊
除了频繁出新并逐步“北上的”的港台演艺明星外,商业的渗入也成了“北上”队伍中最重要的一支。拿职业经理人来说,“北上”的职业经理人,补给了国内职业经理人队伍的不足,同时也为这支队伍注入了更新鲜的管理元素。盈科中心总经理吕干威便是这其中的一员。  紧邻盈科中心的工体北路4号院,土地面积为14123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46300平方米。这是吕干威曾拍下的一块地。从吕干威的办公室向下看,工体北路4号院清晰
期刊
作为世界著名的质量专家,戴明却对质量管理有一句令普通人颇感意外的名言:“质量无须惊人之举”。  初见这句话的人可能感到不解,然而,从戴明对质量历程的贡献和他对质量阐述的观点来看,它又确有一定的哲理和深刻内涵。最能体现这句话内涵的,就是戴明的“管理十四要点”,即他为经理人在质量管理中提出的十四点建议。戴明认为,管理的十四要点是美国工业转型的基石,也是日本高层管理者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懈努力的方向
期刊
作为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学派的典型代表,斯金纳在美国民众中的影响可能比在学界还要大。在大众眼里,斯金纳是一位发明家,一位播火者,一位“美国神话”的典范。而在学者眼里,斯金纳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一位人类行为的研究者。在管理学领域,凡是讲到激励和强化,都少不了他的理论。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Susquehan
期刊
读斯金纳的书,使人不禁联想起安迪·格鲁夫的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位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和前任总裁,在现实管理中靠着“偏执”打造了企业神话。而斯金纳则靠着自己的“偏执”,在心理学中开出了一片崭新天地。对于这种以“偏执”而出名的学者,我们需要考察的是:在斯金纳的偏执后面,隐藏的是一种什么冲动?  斯金纳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科学主义者。在科学与人文的争论中,他坚定不移地站在科学一边。对几千年来人文主
期刊
1923年夏,唐炳源(字星海)学成回国,此时他已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制造和企业管理两个硕士学位。之所以匆匆回国,因为一直帮助父亲打点生意的长兄不久前去世了。唐炳源在美留学期间,既是泰罗制逐步为美国企业广泛接受的时候,也是他父亲唐保谦草创庆丰纺织厂的时候。轰轰烈烈的科学管理运动给了唐炳源很大的刺激。泰罗制带来的效率革命让唐炳源对未来的事业充满了期待。  唐保谦对儿子的工作安排让顶着两个洋硕士头衔
期刊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对需求和健康人格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了解人类的人格和动机的重要方法。  20世纪早期,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被引入管理学研究领域,行为科学理论(也即人际关系理论)试图从人的心理、需要、行为等方面来改善生产中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提高组织目标实现效率的目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期刊
1990年,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 ”一词分析集群现象。产业集群是同一产业或相近产业的一批企业和相关机构等行为主体,如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最大的效果在于产生了集聚效应,共享了资源、降低了交易成本、
期刊
由于现代战略管理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诸多对战略认识的误区,将战略绝对化、片面化、狭隘化、静态化(僵化)、功利化、工具化和时尚化(标签化)就是其典型表现。透彻地理解“什么是战略”和“战略是什么”自不待言,但明确“战略不是什么”,无疑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和更辨证地揭示战略的本质和精要。  战略不是战术  大多数企业都是从某项具体业务起步,由于使用某种战术而获得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