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个体需要是激励员工的基础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w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对需求和健康人格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了解人类的人格和动机的重要方法。
  20世纪早期,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被引入管理学研究领域,行为科学理论(也即人际关系理论)试图从人的心理、需要、行为等方面来改善生产中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提高组织目标实现效率的目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以及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等,拓展了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范畴,并成为组织行为学中经典的激励理论。
  激励既可以是个人追求目标的内在状态,也可以是管理者激励人们追求目标的过程。激励理论的假设前提之一就是人们存在某种未被满足的需要,这种在特定的时间体验到的匮乏可能是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或社会方面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供了个体激励理论中的具体激励因素,因此也被归为内容理论。内容理论强调产生、引导、延续和终止行为的个人因素,经理人员需要关注个体的需要、动机和目标的差异以达到有效激励员工的目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管理和激励多元化的劳动力队伍,提高组织绩效提供了有效的理念和工具。
  虽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已为许多企业理论家和实践家熟悉,但是,关注个体需要是激励员工的基础,并不是每个经理人都十分清楚的。因此,目前,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和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创新薪酬和福利管理模式、降低员工流失率和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等方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我们的实践界和理论界在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将该理论简单化与工具化的误区。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这篇文章中对大量需要层次颠倒的例子和优势需要的相对满足程度对新需要出现产生的影响的描述,给我们在实践中应用该理论作出了提醒:虽然人们的基本需要存在很大的共同性,但是,个体的差异使得看似属于一类的员工在动机和需要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管理的创新和柔性是我们取得良好激励效果的必然选择。
  目前,企业界普遍存在着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悖论: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断采取扁平化、外包、裁员等措施,结果造成员工组织承诺的不断降低,流动性增加,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剧增。员工为获得职位的提高和薪酬福利的改善而频繁跳槽、在不同的组织中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其后果是企业不愿为员工成长买单,员工被一些企业理解为“快速消费品”—需要时马上招聘、不需要时随时辞退。企业和员工的恶性互动造成社会效率出现巨大损失。企业追求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员工追求的幸福—薪资福利的改善和地位的提高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也变成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马斯洛对人的动机的研究告诫人们:重视人本主义管理、理解组织的目标应当是帮助和激发人们实现自己最大的潜能的场所;员工应该怀抱组织为自己提供扮演好“我”的角色从而可能发现自我实现机会的感恩之心。如此,企业方可能实现持续的利润最大化;员工才能够获得幸福—持续的快乐。
其他文献
该集团下属的三家医院虽同属一个公司,也同属于医疗服务产业,但是却不属于同类,因此其发展与竞争战略也有所区别。眼科医院属于专业性医院,在整个医疗服务市场中属于补缺者的角色,走的是专业化道路,小而精,发展得也很不错。在波士顿矩阵的分析框架内,眼科医院对于该集团的医疗服务部门而言是明星类的业务。  主要问题集中在另两家医院,这两家医院目前经营状况不佳,举步维艰,前途迷茫,在波士顿矩阵框架中属于问题类业务
期刊
陕鼓(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有一个高空作业台,操作工因操作台问题,经常爬上爬下,结果车间领导对之大加表扬,说其工作如何忙碌,兢兢业业。后来换了位工人,新员工发现上上下下、折腾来折腾去很不方便,于是进行革新和修理,结果无需上上下下地折腾了,但赢来的却是领导的不满意,认为其工作不如原来那位勤快、努力,原因是看不到他忙忙碌碌的身影。显而易见,这位领导只观其表,看不到事件背后的真相或无心去思考背后的
期刊
于泳泓,安永(ERNST & YOUNG)企业咨询大中华区合伙人,美国管理会计学会(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IMA)理事,有二十多年专业企业顾问经验,专长平衡记分卡、策略管理、绩效管理、组织设计、流程再造、作业基础成本制度、策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企业e化、变革管理等在企业中的运用。近著《CEO管理锦囊》。本刊就咨询采访了于泳泓
期刊
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就犹如一个商业帝国的皇帝。这个帝国由电器零售连锁、房地产和资本运作三驾马车构成。当然,还包括生意场上的一些大宗买卖。商者无域,在黄光裕对国美的规划中,未来5年内,国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之一,而在未来10年内,将成为全球第一的、最优秀的家电连锁企业。一连串的决策将在前方等待着黄光裕。国美以及黄光裕的决策基因是什么?    对少年时期就闯荡江湖的黄光裕来说,商道成长的轨迹就是
期刊
在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中,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独树一帜。作为美国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斯金纳在把科学方法引入心理学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他根据自己的实验,创造性地发展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提出了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强化理论。对于管理学来说,强化理论是对激励机制进行科学分析的理论平台。尤为重要的是,斯金纳通过大量实验,对强化的作用机理、强化物的分类与组合、强化的过程分析以及强化的
期刊
除了频繁出新并逐步“北上的”的港台演艺明星外,商业的渗入也成了“北上”队伍中最重要的一支。拿职业经理人来说,“北上”的职业经理人,补给了国内职业经理人队伍的不足,同时也为这支队伍注入了更新鲜的管理元素。盈科中心总经理吕干威便是这其中的一员。  紧邻盈科中心的工体北路4号院,土地面积为14123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46300平方米。这是吕干威曾拍下的一块地。从吕干威的办公室向下看,工体北路4号院清晰
期刊
作为世界著名的质量专家,戴明却对质量管理有一句令普通人颇感意外的名言:“质量无须惊人之举”。  初见这句话的人可能感到不解,然而,从戴明对质量历程的贡献和他对质量阐述的观点来看,它又确有一定的哲理和深刻内涵。最能体现这句话内涵的,就是戴明的“管理十四要点”,即他为经理人在质量管理中提出的十四点建议。戴明认为,管理的十四要点是美国工业转型的基石,也是日本高层管理者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懈努力的方向
期刊
作为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学派的典型代表,斯金纳在美国民众中的影响可能比在学界还要大。在大众眼里,斯金纳是一位发明家,一位播火者,一位“美国神话”的典范。而在学者眼里,斯金纳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一位人类行为的研究者。在管理学领域,凡是讲到激励和强化,都少不了他的理论。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Susquehan
期刊
读斯金纳的书,使人不禁联想起安迪·格鲁夫的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位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和前任总裁,在现实管理中靠着“偏执”打造了企业神话。而斯金纳则靠着自己的“偏执”,在心理学中开出了一片崭新天地。对于这种以“偏执”而出名的学者,我们需要考察的是:在斯金纳的偏执后面,隐藏的是一种什么冲动?  斯金纳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科学主义者。在科学与人文的争论中,他坚定不移地站在科学一边。对几千年来人文主
期刊
1923年夏,唐炳源(字星海)学成回国,此时他已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制造和企业管理两个硕士学位。之所以匆匆回国,因为一直帮助父亲打点生意的长兄不久前去世了。唐炳源在美留学期间,既是泰罗制逐步为美国企业广泛接受的时候,也是他父亲唐保谦草创庆丰纺织厂的时候。轰轰烈烈的科学管理运动给了唐炳源很大的刺激。泰罗制带来的效率革命让唐炳源对未来的事业充满了期待。  唐保谦对儿子的工作安排让顶着两个洋硕士头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