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思考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00582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家在中小学大力推行科技创新教育,这为不同年龄段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连贯性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与小学、初中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不同,高中学校普遍面临较大的高考升学压力,致使科技创新教育在课程设置、普及性教育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本文就此对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破解策略予以简要分析。
  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桎梏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影响,包含家长、学生,甚至教师在内,大家普遍认为,高考理想的结果是考取名牌大学,而“刷题训练”则是这一成功的重要手段。诸如科技创新活动等仅是高中生活的点缀普遍不受重视,或是极少数学生通过大学自主招生的敲门砖,没有在全体学生中达成共识。
  必修课时被占用,校本课程开发不足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目前是高中学校开展普及性科技创新教育的两门基础课程。但当学校举行阶段性检测或重大考试时,这些课程往往会被停课或被其他高考学科补课占用。同时,科技创新类校本课程因其较高的专业性,所以开发不足,校本课程整体的授课环境和授课时间受限。
  多学科整合培养意识不足 实际上,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工程,如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教学,数学模型的构建,语文人文素养的积淀,历史思辨力的培养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但目前,各学科各自为政,重视知识性、试题性训练,忽视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跨学科整合教学。
  专任师资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发明创造及其他科技创新类教育专任师资一是数量不足,二是梯队建设不合理,青年教师短缺,缺乏了解和掌握科技创新学术前沿的高素质教师。同时,多维度承担科技创新教育的其他学科教师受困于应试训练,忽略了自身学科科技创新教育要素的提炼,以实验课教学尤为明显。
  社团主题活动开展不及时,氛围营造不够 学校的社团活动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发组织成立。但因科技创新教育在小学、初中阶段即是短板,因此到了高中,有一定基础且有浓厚兴趣的學生数量不是很多,大多学生缺乏基础培训,单凭好奇心参加科技创新类社团。同时,又受制于时间限制,因此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功能价值并未充分彰显。
  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破解的策略
  虽有种种问题,但笔者已然看到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复兴战略,逐步加大了对高中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扶持力度和探索指导。作为一名高中生,笔者对破解高中科技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一些思考。
  更新观念,家校共育 新时期,我国加大创新举措,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励志实现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学校和家长要以此为政策导向,更新发展理念,加强交流合作,家校合力,加大对科技创新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度。
  合理设置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完善该领域校本课程体系建设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实验课程、机器人教育、创客教育、发明创造等是当前笔者所在学校探索科技创新教育的主要方式,从结构设置来看,内容比较丰富,但以课时的形式予以落实才是关键。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的作用,提前对课程设置和实施进行预评估,制定出整体的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指导意见和具体的课时安排表。课堂评价部门也要及时跟踪评价,定期印发科技创新教育教学课堂评价整改意见。科技创新类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上述必修课程为基准逐层辐射衍生,形成整体性、互补性的科技创新校本课程体系。
  增强各学科的整体性培养 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培养核心要素一样,科技创新教育亦重视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科技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既然各学科都有着同样的教育元素,教师就要依据各学科教学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所侧重地向创新思维培养倾斜。首先,各学科教研组要在学期前的集体研备上论证明确本学科讲授知识段中蕴含的创新思维培养因子有哪些,对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有什么作用?其次,各学科教研组长要定期进行跨学科交流,分享彼此学科教学中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的经验。
  优化专任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育主管部门要给予学校一定的教师招聘自主权,支持学校组建专门的考评团队到高校自主招聘具有一定专长的科技创新教师。学校要创造条件,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强化对科技创新师资的培养力度,加大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普及。成立校外科技创新兼职导师团队,充分借助家长、校友、科研型公司等资源,拓宽科技创新教育教师教育资源,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丰富科技创新类社团组织和主题活动 学校要依托校本课程开发多元化的科技创新类学生社团组织,并以此类社团为主体,定期开展科技创新主题普及型展演和宣传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结束语
  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要素,也是国家和民族复兴发展的内驱动力。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加强交流合作,家校合力,加大对科技创新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度。
  (作者系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时,课外作业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点,在对其进行评价时需要科学转变评价方式,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本文分别从评价分层、评价主体、家校联合和评价竞赛四个方面探究如何转变评价方式。  关键词:小学英语;个性化;课外作业;评价方式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评价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状况时,需要进一步确保其个性化,为了进一步明确在进行小
认为来自企业内部的动力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收益预期和创新成功概率预期,来自企业外部的动力是技术推力、市场激励和政府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基本构成进行分析,对于从企
如今,为了适应各界对人才的整体需求,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被提了出来。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是脱离生活实际,教师注重模板化的教学,给学生灌输的是什么样的作文容易得高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体现个人思想,最后的作文成绩并不高,错误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呢?  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和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来收集写作素材,例如
汾河流域治理工程项目于2008年在我省启动,治理工程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汾河流域80%的退化草地得到治理,60%的牛羊实现标准化小区养殖,50%的草地得到保护免受鼠虫害侵袭。
本文对市场竞争如何影响新产品扩散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各类竞争特性对产品扩散过程影响具有显著差别.特别是基于行业产品扩散过程识别Ander&Levinthl(2001)在实证中提出的竞
近年来,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了“群文阅读”这种新的阅读模式。教師利用这种方式来指导学生展开英语阅读,促进师生之间相互的交流。将“群文阅读”这一阅读模式引入到英语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作者的文章,并对其展开分析和思考,进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往往采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教师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笔者以乡村教育为背景,着眼英语课堂教
秸秆氨化与气温关系较大,一般氨化的适宜温度范围在0-5%,最适宜温度在10—35℃。在冬季最好选在中午,这样可以加快氨化速度,提高氨化效率。如在夏季,最好避开气温超过35℃的时期。
1流行情况猪衣原体病是由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类多症状性传染病。一般呈慢性经过,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急性暴发,表现为急性经过。猪衣原体病的发生呈散发、地方流行性。病猪和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雾霾频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生存已经面临严重的威胁。因此,全面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参与环保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已成为当今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地理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地理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就决定了中学地理教育是培養学生环境意识的主阵地。那么怎样在平时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