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军试飞员:托举中国人航空强国梦想
航迹承载梦想,蓝天见证辉煌。空军试飞员群体,是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和人民空军装备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一个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的英雄群体。
1998年3月23日,是空军试飞员雷强至今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要驾驶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三代新型战机歼-10进行首次试飞。但试飞的风险性很大。航空界公认,一架新机装备部队前,伴随出现的故障数以千计。即使在航空强国,每一种新飞机试飞,也难免出现摔机事故。起动、滑出、加速、拉杆,飞机呼啸着冲向蓝天。雷强有条不紊地做完各种试飞动作……20分钟后,飞机终于安全地降落在跑道上。歼-10成功首飞,使我国一跃成为能自主研制三代战机的国家。
61年来,一代代试飞员飞最新型飞机、做最惊险动作、出最有分量结论,他们遭遇险情3000多次,成功处置险些机毁人亡的重大特情400多起。27人壮烈牺牲,先后成功试飞160多型2万多架国产新机,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200多项,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
点评:从抗美援朝战场战伤飞机修复试飞,到相继把被誉为“民族之鹰”“长空利剑”和“大国标配”的战机飞上蓝天,60多年来,空军试飞员成功试飞了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160多型2万余架飞机,攻克了一大批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部队战斗力的尖端技术,托举起亿万中国人航空强国的梦想。透过空军试飞员群体的先进事迹,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军人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挑战极限、英勇无畏的军人血性;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聆听他们的故事,我们被一种“强军报国、筑梦蓝天”的“试飞精神”所感动;细品他们的精神,我们更加明确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更加明确了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应尽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谭靖夷:平生志在治山川
1941年,谭靖夷被保送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学习。大学期间,他读了孙中山《建国大纲》中有关建设三峡水电站的宏论,深受鼓舞。毕业后,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铁路工程,他却选择了水力发电工程。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身于水电建设和江河治理,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工作在水电科研一线,虽然中途几次有机会调到京城,他都放弃了。努力进取和一丝不苟是谭靖夷一贯坚持的作风。在担任施工总工程师期间,他主持建成了8座大中型水电站和一些水利工程,其中广东流溪河拱坝、贵州乌江渡拱型重力坝和湖南东江双曲拱坝,均以质量优良著称。1985年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7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我国水电工程界知名施工专家,他的足迹遍及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从1990年到2010年的二十年间,谭靖夷以70到90岁高龄从事水力发电工程技术咨询活动的时间仍高达3213天,平均每年160.6天。
点评:“平生志在治山川,闽粤湘黔不计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电工程施工专家谭靖夷30多年前入党时的抒怀言志,至今仍在身体力行。谭靖夷一生忠诚于祖国的水电事业,始终坚持在水电施工一线。他亲身打过风钻、放过炮、浇筑过混凝土,并在水电施工技术攻关和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亲自参与建设和参与技术咨询的水电大坝有80余座,被人誉为“从江河里走来的院士”。实际上,谭靖夷早在1989年便从水电八局总工程师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的职业生涯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已经93岁的他直到今天,依然被业界和施工方奉为“神明”。
成翼娟:热爱护理事业乐在其中
在从事护理事业的第45个年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原主任、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成翼娟教授获得了第44届南丁格尔奖。“不知疲倦地翻越了一座座山,为最偏远地区的病人带去医疗护理服务。”在颁奖会现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莫雷尔这样描述成翼娟的工作状态,感谢她用自己的事迹诠释着承诺与奉献,挽救着弱势群体的生命,并为全社会发展和推广人道思想与人道行动所做出的特殊贡献。与新中国同岁的成翼娟,19岁开启了自己的护理事业,连续15年扎根于山区基层医院,29年忠诚服务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线护理岗位和管理岗位。参与松潘—平武、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地震医疗救援,3次为西藏护理事业的发展冒险登上西藏高原,她的足迹遍布凉山、巴中、南江等老少边穷地区。在学生眼中,要求嚴格的她从骨子里热爱护理事业,对病人非常好,急病人所急。对于此次获奖,成翼娟十分谦虚:“这份荣誉属于整个团队,我个人只是载体。”
点评:“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致力于救护伤病员、残疾人或战争灾害的受害者。”这是南丁格尔奖的评判标准。据了解,南丁格尔奖从1912年开始设立,每两年举办一次,获奖者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护士,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过50人。我国自1983年首次参加第29届南丁格尔奖章评选以来,先后有68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在第44届南丁格尔奖评选中,凭借丰富的工作经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贡献,成翼娟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此项殊荣。她是我国护理人员的代表,从骨子里热爱护理事业,把一生献给了护理工作,并且乐在其中。
陈 生:像谈恋爱那样去创业
“你们是肉类切割专业的国内第一批毕业生。”北大“猪肉才子”陈生在屠夫学校的结业典礼上跟学员们骄傲地强调。今年5月,陈生一手创办了全国首家屠夫学校,筹备历时8个月,200人报名,招收68人,不收学费,包吃包住,外带补贴。2013年8月7日,首批40名毕业生终于毕业。几年前,陈生步同学陆步轩的后尘果断转入生猪产业,在不长的时间里,构建了“壹号土猪”的连锁销售模式,成立了“屠夫学校”,创设了研究院,引入了大学毕业生,成功塑造了“壹号土猪”品牌。目前,陈生在广东已经有600多家“壹号土猪”档口,去年销售额近6个亿。“今年,预计销售额可达到八九个亿。”今年年初,他还将“壹号土猪”连锁店开到了上海。从房地产“老大”到广东天地食品集团总裁到“猪肉大王”,再到屠夫学校的校长,陈生在这几个角色间华丽穿梭,游刃有余。
点评:陈生喜欢把自己在“土猪壹号”之前的所有创业尝试统称为谈恋爱,“谈了几个,直到找到自己最心仪的那个结婚”。而他的“择偶标准”与“恋爱史”也非常实际。“我们选择职业的时候,有很多的时间性、空间性问题,时间就是那个时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外部环境,空间就是我的周围到底有多少条路可以供我选择。”当初陈生下海经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生存,等收获了“第一桶金”之后,陈生就开始规划人生。“要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创业者。”他最终选择“土猪壹号”做起“卖猪佬”,并开办屠夫学校,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兴趣。“我在湛江做了几年房地产,虽然很赚钱,但觉得跟自己的兴趣还是不一样,不是自己喜欢的,最终不是我靠岸的地方。” 从陈生的成功之路中,人们也许该学到些放宽眼界,不带偏见的择业精神。
航迹承载梦想,蓝天见证辉煌。空军试飞员群体,是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和人民空军装备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一个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的英雄群体。
1998年3月23日,是空军试飞员雷强至今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要驾驶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三代新型战机歼-10进行首次试飞。但试飞的风险性很大。航空界公认,一架新机装备部队前,伴随出现的故障数以千计。即使在航空强国,每一种新飞机试飞,也难免出现摔机事故。起动、滑出、加速、拉杆,飞机呼啸着冲向蓝天。雷强有条不紊地做完各种试飞动作……20分钟后,飞机终于安全地降落在跑道上。歼-10成功首飞,使我国一跃成为能自主研制三代战机的国家。
61年来,一代代试飞员飞最新型飞机、做最惊险动作、出最有分量结论,他们遭遇险情3000多次,成功处置险些机毁人亡的重大特情400多起。27人壮烈牺牲,先后成功试飞160多型2万多架国产新机,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200多项,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
点评:从抗美援朝战场战伤飞机修复试飞,到相继把被誉为“民族之鹰”“长空利剑”和“大国标配”的战机飞上蓝天,60多年来,空军试飞员成功试飞了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160多型2万余架飞机,攻克了一大批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部队战斗力的尖端技术,托举起亿万中国人航空强国的梦想。透过空军试飞员群体的先进事迹,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军人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挑战极限、英勇无畏的军人血性;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聆听他们的故事,我们被一种“强军报国、筑梦蓝天”的“试飞精神”所感动;细品他们的精神,我们更加明确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更加明确了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应尽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谭靖夷:平生志在治山川
1941年,谭靖夷被保送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学习。大学期间,他读了孙中山《建国大纲》中有关建设三峡水电站的宏论,深受鼓舞。毕业后,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铁路工程,他却选择了水力发电工程。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身于水电建设和江河治理,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工作在水电科研一线,虽然中途几次有机会调到京城,他都放弃了。努力进取和一丝不苟是谭靖夷一贯坚持的作风。在担任施工总工程师期间,他主持建成了8座大中型水电站和一些水利工程,其中广东流溪河拱坝、贵州乌江渡拱型重力坝和湖南东江双曲拱坝,均以质量优良著称。1985年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7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我国水电工程界知名施工专家,他的足迹遍及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从1990年到2010年的二十年间,谭靖夷以70到90岁高龄从事水力发电工程技术咨询活动的时间仍高达3213天,平均每年160.6天。
点评:“平生志在治山川,闽粤湘黔不计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电工程施工专家谭靖夷30多年前入党时的抒怀言志,至今仍在身体力行。谭靖夷一生忠诚于祖国的水电事业,始终坚持在水电施工一线。他亲身打过风钻、放过炮、浇筑过混凝土,并在水电施工技术攻关和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亲自参与建设和参与技术咨询的水电大坝有80余座,被人誉为“从江河里走来的院士”。实际上,谭靖夷早在1989年便从水电八局总工程师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的职业生涯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已经93岁的他直到今天,依然被业界和施工方奉为“神明”。
成翼娟:热爱护理事业乐在其中
在从事护理事业的第45个年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原主任、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成翼娟教授获得了第44届南丁格尔奖。“不知疲倦地翻越了一座座山,为最偏远地区的病人带去医疗护理服务。”在颁奖会现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莫雷尔这样描述成翼娟的工作状态,感谢她用自己的事迹诠释着承诺与奉献,挽救着弱势群体的生命,并为全社会发展和推广人道思想与人道行动所做出的特殊贡献。与新中国同岁的成翼娟,19岁开启了自己的护理事业,连续15年扎根于山区基层医院,29年忠诚服务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线护理岗位和管理岗位。参与松潘—平武、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地震医疗救援,3次为西藏护理事业的发展冒险登上西藏高原,她的足迹遍布凉山、巴中、南江等老少边穷地区。在学生眼中,要求嚴格的她从骨子里热爱护理事业,对病人非常好,急病人所急。对于此次获奖,成翼娟十分谦虚:“这份荣誉属于整个团队,我个人只是载体。”
点评:“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致力于救护伤病员、残疾人或战争灾害的受害者。”这是南丁格尔奖的评判标准。据了解,南丁格尔奖从1912年开始设立,每两年举办一次,获奖者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护士,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过50人。我国自1983年首次参加第29届南丁格尔奖章评选以来,先后有68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在第44届南丁格尔奖评选中,凭借丰富的工作经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贡献,成翼娟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此项殊荣。她是我国护理人员的代表,从骨子里热爱护理事业,把一生献给了护理工作,并且乐在其中。
陈 生:像谈恋爱那样去创业
“你们是肉类切割专业的国内第一批毕业生。”北大“猪肉才子”陈生在屠夫学校的结业典礼上跟学员们骄傲地强调。今年5月,陈生一手创办了全国首家屠夫学校,筹备历时8个月,200人报名,招收68人,不收学费,包吃包住,外带补贴。2013年8月7日,首批40名毕业生终于毕业。几年前,陈生步同学陆步轩的后尘果断转入生猪产业,在不长的时间里,构建了“壹号土猪”的连锁销售模式,成立了“屠夫学校”,创设了研究院,引入了大学毕业生,成功塑造了“壹号土猪”品牌。目前,陈生在广东已经有600多家“壹号土猪”档口,去年销售额近6个亿。“今年,预计销售额可达到八九个亿。”今年年初,他还将“壹号土猪”连锁店开到了上海。从房地产“老大”到广东天地食品集团总裁到“猪肉大王”,再到屠夫学校的校长,陈生在这几个角色间华丽穿梭,游刃有余。
点评:陈生喜欢把自己在“土猪壹号”之前的所有创业尝试统称为谈恋爱,“谈了几个,直到找到自己最心仪的那个结婚”。而他的“择偶标准”与“恋爱史”也非常实际。“我们选择职业的时候,有很多的时间性、空间性问题,时间就是那个时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外部环境,空间就是我的周围到底有多少条路可以供我选择。”当初陈生下海经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生存,等收获了“第一桶金”之后,陈生就开始规划人生。“要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创业者。”他最终选择“土猪壹号”做起“卖猪佬”,并开办屠夫学校,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兴趣。“我在湛江做了几年房地产,虽然很赚钱,但觉得跟自己的兴趣还是不一样,不是自己喜欢的,最终不是我靠岸的地方。” 从陈生的成功之路中,人们也许该学到些放宽眼界,不带偏见的择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