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设计

来源 :物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jia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好的教学设计。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对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针对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师应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程;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order to get good teaching effect, teachers must have good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he teaching idea of working process, this paper uses the case study method to design 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ives the teaching design case of a knowledge point. Teachers should carry out teaching design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objects, 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instructional design; cours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0 引 言
  上好每一堂課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职责,也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但如何上好一堂课,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却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虽然“教无定法”,但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好的教学设计。而不同的课程,针对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设计也会千差万别。自2008年以来,国内高职院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已经在教学工作中得到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际货运代理》是高职物流专业核心课程,如何设计该课程自然引起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师的广泛关注。张建奇等[1](2016)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对国际海运货代岗位任务及岗位要求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初步的教学实施方法;彭娟等[2](2012)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现有的设计主要侧重于对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理念的应用,对课程开发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对教学设计、教学考核与评价的设计则很少,难以对教师设计好一堂课进行课堂教学提供示范。与现有研究视角不同,本文以《国际货运代理》课程为设计对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该课程教学设计,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案例。
  1 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均围绕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展开。课程开发的思路是,(1)进行社会调研,确定国际货运代理的典型工作任务;(2)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要求进行分析,确定职业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3)根据职业综合能力分析的结论,确定培养学生具备职业能力的学习情境;(4)对学习情境分解,确定一个个学习任务。据此开发教材和教学设计。笔者按此思路开发的教材见文献[3],学习情境及对应项目如表1。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如何考核与评价的问题,主要包含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设计、考核与评价方式设计,下文将详细说明。
  2 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
  2.1.1 总体目标
  通过教师讲授、演示,指导学生动手实训,完成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了解并能运用国际货运代理的相关业务知识,具备揽货、国际海运代理、国际空运代理、国际货代纠纷处理的职业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商务沟通、谈判能力和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能够胜任国际货运代理岗位的工作。
  2.1.2 教学内容及具体目标
  按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将课程设计成7个项目模块组织教学,每个项目的功能对应表1中的学习情境。而这7个教学项目再划分为若干教学任务(即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目标及学时安排如表2所示:
  2.2 教学方法设计
  2.2.1 设计思路
  为激发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渴求,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以“真实任务导入、分析任务”→“讲授关键知识与技能点”→“演示实例”或“研讨问题解决方案”→“单项任务实训”或“软件实训”→“学习测评”或“课后作业”5个板块来进行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
  2.2.2 教学方法
  主要有:讲授法、案例法、模拟法、归纳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在教学实施环节,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选择。
  2.3 教学活动与评价设计
  2.3.1 教学活动设计
  每个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分为6项,如表3所示:
  2.3.2 教学活动评价
  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评价,采取模糊评价(优、良、中、差)的方式,从4个维度,按百分制加权评分,每个维度权重各占25%,其中优85分、良75分、中60分、差50分。评价得分=(1)课程参与度得分×25%+(2)回答正确度得分×25%+(3)实操结果正确度得分×25%+(4)作业正确度得分×25%。
  3 教学设计案例
  以下以“如何查询班轮公司船期表”一个知识点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与考核。如表4所示:
  在教学设计时,要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提高教学单元颗粒化程度,注意建立教学单元的“三点”支撑功能,即让每一个教学单元均具有吸引学习者注意力的“看点”,引起学习者求知欲望的“思考点”,学习者聚焦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发力点”。
  4 结束语
  好课程始于教学设计,落实于教学实施。按文中的教学设计方案,笔者对本校高职生开设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进行了详细设计,制作了配套的PPT课件、教案、课程教学网站,编写出版了教材,经过了3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均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由于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即便是同一门课程,其教学设计也可能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应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采取科学的方法设计课程、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建奇,韩军烈,殷慧慧,等. 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内容开发与实践[J]. 物流科技,2015(4):57-59.
  [2] 彭娟,万守付,胡凌. 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设计[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2):26-28.
  [3] 郑克俊.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处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给出了图解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角度问题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可使作图过程简化,并且容易掌握.
通过讨论(L)积分、(IR)积分及(H)积分三者的关系,给出一类(H)可积而非(L)可积的函数.
为了实现快速高效的弹药保障,通过对弹药托架集装的简单分析,建立了托架集装弹药优化模型,并对模型求解进行了探讨,为解决弹药集装优化问题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基础。
摘 要:文章基于对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教学体系建设的实际思考,结合现有教学的两大不足,从理论基础、教学前提、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大实践型教学改革,探索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实践型教学模式,对于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流工程;研究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ctu
介绍了当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几种主要生产工艺,如化学机械抛光、离子注入、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刻蚀等,并对今后使ULSI特征尺寸从0.13 μm进一步减
就基础英语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提问答疑法和小组活动的师生、生生
根据语言标记理论,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句型包括无标记句型和标记句型。无标记句型的语序符合语言普遍性结构,而标记句型的语序与语言普遍性结构不一致。虽然标记句型在语篇中出现
通过与当前发达国家保险投资的比较,发现:长期以来,我国的保险投资与现代保险发展之间存在诸多矛盾.而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给保险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应以此为契机,深化改革
结合RFID、WSN和NFC三种技术进行商品的追踪溯源和防伪。将商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的各种物流信息写入RFID电子标签,以便于进行商品的跟踪回溯。通过WSN技术随时监控商品的温度、湿度等相关信息,并将RFID作为接收节点将信息及时反馈到数据控制平台,如果出现异常及时发出警报,便于相关人员做出处理。采用NFC智能终端查询和核对信息进行商品的防伪认证。将三种技术综合运用,使得商品在生产、运输
针对拉扭薄壁疲劳试样,在控制总应用拉扭循环加载下对中碳钢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测试对称与存在平均拉扭应变情况下,比例加载与非比例加载时,拉与扭的应力响应值随循环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