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赶到超越

来源 :中国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u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7年到2018年,中国高考改革大刀阔斧,也是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一个缩影。
  高考恢复:希望在招手
  1977年冬天,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1978年春,他们中的5%走进了各大高校的校园,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管培俊就是这百万大军中的一员,40年后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的他回忆起那时的岁月,作为78级大学生,跨入新时代的门槛,庆幸、欣慰、感奋、憧憬,感慨万千。
  40年间,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已从奋进的青年变成了睿智的长者,中国也发生了焕然一新的沧桑巨变。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曾说,恢复高考最直接的动因就是国家对人才的渴望。“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一缺资金,二缺人才。”
  要资金,就得开放,引进外资;不仅引进外资,还要引进外國的先进技术。但引进技术以后,谁来承接这个技术呢?必须要靠人才。可见作为选拔人才工具的高考有多么重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曾任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机械系主任。1977年8月初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潘老就是与会代表之一。
  1978年4月,苏步青被任命为复旦大学校长,在人才培养方面,他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科学发展的规律,也是一条教育规律,要“培养学生一代超过一代”。他的这一观点曾被称为“苏步青效应”。
  同年,潘懋元在《光明日报》上号召“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他提出“高等教育”学科需要一系列研究和改革,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高等教育科学。1978年5月,我国第一个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专门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正式成立。这时,距潘懋元把“高等教育”搬上讲台已过去了整整22个春秋。
  1981年仅为讲师的刘道玉被中央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这是当时中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他带领武汉大学经过了改革黄金时代,被奉为“武大的蔡元培”,武汉大学也被称为“高校战线上的深圳”。
  1982年,年已七旬的钱伟长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他以教育家独有的眼光和魄力,对上海工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了破“四道墙”的口号,即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破师生之间的墙、破科系之间的墙、破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墙。
  1999年,教育部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由1999年的9%提高到2010年的15%,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2017年,在《出彩中国人》节目中,一群平均年龄72岁的清华老一辈学子,以一曲《我爱你中国》唱出对祖国深沉之爱。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从这些前辈身上,他们感受到唯有将自身前途与祖国命运相连,方能答好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2017年,共有300多名清华毕业生奔赴西部去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同样奔走在各地基层的还有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为了实现陶行知先生“乡村教育”的理想,方明不顾高龄,先后在安徽休宁和山西吕梁、阳曲等地进行“农科教统筹”,在江苏苏州、重庆渝北等地开展“科教兴乡”“科教兴县”等一系列实验。
  基础教育:百花齐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改革开始了繁荣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成果,如1988年徐晓锋、刘芳编写的《教育教学改革新篇》、1990年刘舒生等编写的《教学法大全》、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杭州大学等与中小学合作进行的中小学教育整体(综合)改革实验,还有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充分挖掘儿童少年智慧潜力的教改实验”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丁义诚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李吉林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验”、马芯兰的“改革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调整知识结构,培养能力实验”、赵宋光的“综合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新体系实验”,以及北京景山学校以学制改革为龙头的多项改革实验等,百花齐放,蔚为大观。
  于漪的一节《海燕》公开课被上海电视台直播,在大上海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争睹她上课时的风采。事后,就连高教界也在谈论于漪与她的《海燕》。


  1989年的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让业界惊叹,北京赛区一二等奖的15名获得者中,有12名是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数学教师孙维刚的学生。这个班的41名学生中,有38名考上大学本科,15名进入北大清华。
  1994年,叶澜提出并主持的“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正式启动,而后的几十年间,“新基础教育”已在十几个省区市展开,吸引了全国200多所中小学参与。这被称为“第一个本土化的中国教育学派”,学校开始充满勃勃生机。
  1999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主题为“知识改变命运”的系列公益广告。当河南省唐河县农民教师马景武带着自己的“识字歌”与张艺谋、袁隆平、张海迪等名人一起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这位上世纪50年代众人熟知的扫盲模范,着实把当时的年轻人“雷”倒了,但他开办的科教兴村图书馆却成为了农民的“精神高地”。
  2003年3月2日晚,全国两会前夕,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完成了一篇题为《实行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应自农村始》的文章,这份建议在报纸发表后,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之后周洪宇连续在全国人大以及会外许多场合呼吁,尽快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从2006年起,我国逐步实行完全免费义务教育。从2017年春季起,免费教科书实现了在全国所有地区的全覆盖。
  一篇题为《陶西平:中学“赛课”成风很危险》的文章刊登在2006年10月30日的《北京青年报》上,作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督导评估中心课题专家组组长的陶西平认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被孩子亲切称为 “知心姐姐”的卢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万千家庭熟知,她34岁起担任《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从事少年儿童教育工作,在数千场对孩子和家长所作的讲演和报告中,在与无数个孩子的信件往来和电话交谈中,卢勤和千千万万个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成为了知心朋友。
  2006年十一黄金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于丹站在镜头前,神采飞扬,一部《论语》从她口中娓娓道来。于是,大众又认识了《百家讲坛》四大掌门:易中天、阎崇年、王立群,大众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古典气质,温润如玉、风度翩翩、温文尔雅……
  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女省长的顾秀莲,于1982年至1989年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兼省体改委主任。2008年,退休后的顾秀莲非常忙碌,并拥有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多个头衔,青少年问题、环保问题、公益慈善等都是她关注的领域。
  从托幼服务到学前教育、从“教师中心”到“以幼儿为本”、从“保姆”“阿姨”到“专业化的”教师……这些转变都彰显着中国学前教育的日新月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从1978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成为恢复高考后学前教育专业的第一届本科生。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刘焱开始了针对学前教育的近40年研究。
  2016年,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学前教育志愿者联谊会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顾秀莲表示,办好学前教育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神圣使命。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实现每个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在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对外教育:跟跑到领跑
  1999年1月,杨福家卸下已任6年的复旦大学校长之职。他原想一心一意地继续研究原子物理,但一个消息瞬间传遍了全世界:2000年12月12日,英国诺丁汉大学董事会宣布,选举中国科学家杨福家为下一届校长,从2001年1月1日起任期3年。
  楊福家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在国内引起轰动。这一堪称中英两国教育史上破天荒的大事,一时传为美谈。
  时间回到1978年,当时教育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的报告》,确定了选派计划。为落实扩大派遣留学生的出国渠道,中国政府首先与美国达成互派留学生协议,其后又与英国、埃及、加拿大、荷兰、意大利、日本、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政府商谈,成功达成交换留学生协议。
  自此,中国大量派遣留学生出国,并接收外国留学生来华,从而拉开了教育对外开放的序幕,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调整与恢复中迎来了学习跟跑的新时期。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刘利民也是教育改革开放的受益者。1985年他被教育部派往苏联普希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归国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精英。
  当时,中国国内也是一片沸腾。
  1988年,马云毕业,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之后马云成为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办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小有名气。这一年,俞敏洪毕业留校任教,在北大的工作让他感觉如沐春风。但很快,1993年从北京大学辞职的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当他顶着寒风,骑着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贴小广告时,谁也没有想到,13年后他会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在美国、加拿大的任何一所著名高校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70%是从新东方走出来的。
  1995年,信力建注册了中国第一个教育商标——“信孚”,信孚教育集团成为民办教育的代表,开创过民办教育的很多个“第一”,第一家民间“MBA培训”、第一个“国有民办”“公私合办”的办学模式。
  2009年,黄大年放弃剑桥之畔处于巅峰的事业,回到长春,只为赴一个与祖国的约定。“这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研究,我愿意做。”黄大年二话不说挑起科技部航空重力梯度仪的项目重担。
  2018年6月1日,59岁的李晓红当选为新一任中国工程院院长,这位中国工程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长,未来将率领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才智。李晓红1978年考入重庆大学采矿系,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其间,1989年至199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曾任重庆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
  辉煌的对外教育历史中,中国工程院历任院长朱光亚、宋健、徐匡迪、周济都曾在海外名校留学经历中闪耀出中国智慧。
  教育行业代表人物
  管培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推动者,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原院长,中国当代教育的推动者。
  潘际銮:南昌大学名誉校长,完成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套核反应堆焊接工程。
  苏步青: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在仿射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
  潘懋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其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奠定了这一新学科的基础。
  刘道玉:1981至1988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
  钱伟长: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并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邱 勇:清华大学校长,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方 明:组织编制陶研课题,建立陶研实验基地,复刊《生活教育》杂志等。   陶行知: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教育杰出人物“教育救国”思想家。
  徐晓锋:与刘芳共同编著《教育教学改革新篇》,展现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典型经验和重要信息。
  刘舒生:编著《教学法大全》,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早的教学方法书籍。
  丁义诚:首创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引起了教育界和语文学界的广泛注意。
  李吉林:儿童教育家,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
  马芯兰:创造了“马芯兰教学法”,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赵宋光:1988-1993年担任重点科研课题“综合构建教育新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负责人。
  于 漪:总结出教学中应以“点、线、面、体”为主体化教学的方法。
  孙维刚:国家数学奥利匹克首批高级教授,“孙维刚高考特训班”创始人,创建了“结构教学法”。
  叶 澜:著名教育家,其开创和引领的“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马景武:最早开办了科教兴村图书馆,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人民教师奖章。
  周洪宇:提出“现代中国教育史”的新概念,推动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
  陶西平:较早将教育评价理论引入我国,并在教育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卢 勤:高级编辑,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从事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被称为“知心姐姐”。
  易中天:曾在《百家讲坛》开讲《品三国》,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
  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曾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是十年来连续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的学者。
  阎崇年:被誉为《百家讲坛》的“开坛元勋”。
  顾秀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聯主席,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刘 焱:“学前教育”推动者,承担国家教育学重点课题“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的研究工作。
  杨福家:2000-2012年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兼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成为出任英国校长的第一位在籍中国人。
  刘利民:中国1985年第一批留学人员,后为促进民族间友谊与合作交流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
  陈省身:美籍华裔数学大师,是20世纪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曾在1988年受到邓小平接见。
  俞敏洪: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创立新东方教育集团。
  信力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注册了中国第一个教育商标“信孚”。
  黄大年: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成为科技部航空重力梯度仪的项目工程师。
  李晓红:我国矿业工程领域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长。
  朱光亚:参与领导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核科学事业开拓者。
  宋 健:在控制论研究、航天技术和人口控制论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为推动 “科教兴国”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徐匡迪:中国钢铁冶金专家,主持制订上海钢铁工业“三优”规划,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周 济:中国工程院院长,长期致力于机械设计与数控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10月13日,由新华社主管的中国名牌杂志社主办的“发现本来美——城市人文精神与文化自信”研讨会在新华社新闻大厦举行。近20位国内顶级城市研究专家与企业代表,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本来美”在城市品牌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并一致认为“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国家的和谐发展,不仅仰赖于经济的腾飞,更应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与提升。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要有文化的积淀,文化自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10月25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汽车)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刘正荣,新华社总经理室总经理张永平,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安进,江淮汽车党委副书记王东生,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吴迎秋等出席签约仪式。  安进表示,民族品牌既是一个国家“硬实力”的核心载体,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参与和
期刊
一花一叶一知秋,六十九载数风流。  新中国成立69年,中华民族无比接近伟大复兴的梦想,各民族融合大发展,经济繁榮、社会安定,其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与共和国同行的优秀品牌。  这些品牌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或根植于经济命脉,或负有特殊使命,或因缘际会而来,或追溯铭记而生。他们的发展见证了共和国的历史,一点一滴铸就动人的传奇;他们的足迹丈量祖国的山山水水,一步一脚印写下恢弘的诗篇;他们的脉搏与时代同步
期刊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98.2亿美元,其中中国预计达到87.4亿美元,占据全球近1/3的市场规模。2013至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增长率达到29.7%,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5.1%。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退和“中国制造2025”政策指导,中国正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片蓝海
期刊
从中国钢铁工业的萌芽,到上世纪60年代初“鞍钢宪法”的发源地,到如今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探路者,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精于管理、勇于创新,都是这家特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的孜孜追求。  她就是与共和国同行的鞍钢,不仅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也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国家意志,成就了鞍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转轨,提升了她抗击产能过剩和
期刊
以“龙腾新时代,智汇靓冰城”为主题的第25届中国国际广告节近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成功举办。作为中国广告协会的副会长级单位,新华社旗下中国广告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新华社参与了本次活动,并隆重推介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本届中国国际广告节由中国广告协会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得到了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黑龙江省贸促会、黑龙江省工商局、哈尔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哈尔滨
期刊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正式迈入第40个年头,回首我国各个领域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领域可称得上独树一帜。  号角吹响前的黎明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  在那一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的屠呦呦,虽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但她的名气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大。  1979年9月,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苏、英、法等6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外
期刊
当记者来到谢利民的诊室时,一位年轻的医者告知谢大夫已经连续坐诊了4个小时。察觉到有人前来诊室,靠着椅子闭目休息的谢大夫猛然坐了起来。尔后戴上眼睛略带愧疚地向来访者询问道:“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得知是来采访的记者而不是患者,谢利民赶忙道歉:“不好意思,让你见笑了。”  这位谦和内敛的大夫便是中国医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谢利民,湖南邵阳人。1986年6月至今,他一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骨科从事
期刊
推薦理由  方成与丁聪和华君武,并称中国漫画界的三老。他以独有中国特色的水墨漫画,将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绘形纸上,比如钟馗、济公、鲁智深、布袋和尚等等侠义之士皆栩栩如生。  2018年8月22日上午9时54分,著名漫画家方成,因病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100岁。  方成,原名孙顺潮,杂文笔名张化。祖籍广东中山,1918年生于北京,1947年任《观察》半月刊漫画版主编和特约撰稿人;1
期刊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就是人民生活的变迁史,从单调到多彩、从怀疑到确信、从自卑到勇敢。一路艰辛之后,人们既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也成为生活的主人。  生活与梦想  改革不仅关乎一个国家,也关乎每一个普通人。大思想在改革的风浪里撑船掌舵,个体的“小智慧”在为改革开疆拓土。一大一小之间,都有一种无畏、勇敢与锐气。  1980年,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一份特殊的营业执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