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枪将军

来源 :少年文艺(1953)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541018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清早,父亲告诉少年,他们又要和邻国开战了,每户人家的成年男子都要上战场。两匹快马等候在门外,他的父亲和哥哥已经准备好了一切。
  临行前,父亲叮嘱母亲带着他住到远房亲戚家去。书暂时是不能念了。和母亲投奔亲戚家的路上,不断有战争的消息传来。他们的国家吃了败仗,损失了大片领土。寄出去的信石沉大海,也没有父亲和哥哥的任何消息。
  少年和母亲坐在马车里,偶尔掀开帘子向外看,沿途都是乞讨的人群,肮脏的手从帘子外伸进来。他们把干粮递出去,很快被抢夺分食完,又有更多的手伸进来。有一次,一名喝醉酒的乞丐愤怒地敲击着他们的马车外壁,嘴里骂骂咧咧。随后,那人掀开帘子,通红的眼睛瞪视着车里抱成一团的两个人。少年第一次和陌生人对视,许久,那人又骂骂咧咧地放下帘子,走了。
  母亲受了惊吓,半路生起了病。为了避开人群,他们选择走山路。路越来越窄,行程越来越慢。距离目的地还有两天的路程,母亲去世了。
  少年把盛水的碗砸碎,在山顶的大槐树旁挖了一个墓穴。
  他把剩余的银两给了马车夫,独自一人踏上旅途,在下山的路上遇见一名信使,信使从战场来,去王宫送信。他告诉他,这一仗输得很惨,第一批出征的士兵全部死亡,无一幸免。
  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和哥哥。
  他来到最近的征兵站,谎报了年龄,成为新兵里的一员。
  新征集的士兵没有时间接受训练,新的战役就要打响,他们必须在短时间里赶赴战场。每一队新兵都由一名老兵带领,他们一边行军,一边听老兵讲解各种兵器的用法,什么时候用枪,什么时候用戈,还有矛和盾、剑和箭。剑法讲得少,老兵说,剑是君子用的玩意,模样好看而已,其实不顶用。老兵参加过许多战争,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总有那么点本事。
  行军间隙,少年捡了树枝练习武艺。老兵不教花拳绣腿,“就教你两招。”老兵说,“一是砍,二是逃。”
  他们昼夜行军,赶赴战场。
  黄昏,在路边成堆躺着的伤兵中,仿佛有哥哥的脸一晃而过。少年回头去看,又什么也看不清楚。他想跑回去仔细找,被严厉喝止了。军令如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他抬起头,看着远方的夕阳,想起了自己的家。
  当然,他已经没有家了。
  打仗的时候,原来学过的那一点儿兵法全派不上用处。他们被编排成一个个方阵,听见一个声音喊:“冲啊——”他们就只管往前冲。步子慢一点,就可能被后来的人踢到,踩到。有人摔跤了,后面的人也不管。大家都没头没脑地冲上去。战鼓擂得震天响,分不清是自己的,还是敌方的。少年手握长枪,也跟着人群向前冲,不知敌人在哪里,只看见漫天黄土,只听见不绝于耳的喊杀声。
  少年站在一棵枯树边,握着枪的手抖得厉害,原本满满的勇气此刻荡然无存。忽然,一支冷箭射来,嗖一声,擦着他的耳朵飞过,直直插进树干里。长枪当啷一声坠落地面,他斜倚着树干颓然坐下,腿软得站不起来了。
  这样是不行的,即便有棵树可以靠着,敌人也是可以杀到眼前来的。少年没有想过,如果敌人站在眼前,自己该怎么办?他理想中的战争,是一群人一起冲上去,各自施展功夫,一片混战,乱中取胜。
  现在敌人真的杀到眼前来了。
  只有一个敌人,小个子,脸上挂了彩,手握砍刀,那眼神却是杀气腾腾。他想起那天在马车上,一个乞丐掀起帘子来,也是这样的眼神。
  小个子大吼一声,握着砍刀朝他扑过来。他从地上爬起,也是大吼一声,闭上眼睛,举着长枪只管向前冲。向前冲。使劲向前冲。
  然后他睁开眼睛,看见敌人向远处逃去的背影。
  握着长枪的手被汗水濡湿,枪杆滑得握不住,他把手心在裤子上擦了擦,朝地上吐了一口口水。
  晚上,睡在营帐里,少年听老兵说了半宿的老家。老兵的老家离这里不远,绕过两个山头就到。老兵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为了躲避战乱,他们被妻子带着住进了深山。困意袭来,蒙眬中老兵的声音模糊,少年渐渐睡去,梦见住进深山的人是自己,身畔是去世了的母亲。梦里他也知道母亲已经过世,但他仍然牵她的手,看着她,怕她知道自己不在人世,照她的脾气,或许转瞬就消失了。母亲的手冰凉,她抚摸他的面颊,替他拨开挡在额前的头发。母亲说:“醒醒,你快点醒醒!”
  少年醒来,老兵正轻拍他的脸:“醒醒,你快点醒醒!”
  醒来就要打仗。昨天没打完的今天接着打。还是那个方阵,还是那杆长枪。战鼓声一起就要冲上前去,少年一边冲一边想起昨晚的梦境,恍恍惚惚,脚下一个趔趄。“站稳了!”身后一双大手扶了他一把。回头看,是老兵。
  这天的战况似乎有了变化,敌方忽然没了气势。趁闲暇,少年靠着大树休憩,摘一片树叶擦拭枪杆。他有点羡慕可以使刀的人,那意味着他们可以更为果断地杀退敌人。当然,他也知道,即便给自己一把大刀,他也未必能在敌人进攻前抢先出击。想到这里,他对自己又多了几分失望。
  正胡思乱想,忽然听见身后草丛里一阵响动,一阵冷风倏地袭来,少年本能地侧过身,一道寒光闪过,慌乱中他举起长枪去挡,只挡了一下就被震脱了手。他摔倒在地,偷袭他的是个高个子,头发披乱,手里握的正是他羡慕的大刀。然而现在刀握在敌人手里。他的枪离他足有五尺远。他坐在地上,看着对方逼近,他的身体向后移动,手摸到几块石头。他拿起石头向对方扔去,有一块击中了对方的肩膀,对方停了一下,刀却举得更高了。少年忍不住喊叫起来,叫了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眼看大刀就要劈下来,那人的身体忽然僵住了,随后,对方以一种非常奇怪的挺直姿势向左侧倒了下去。
  在敌人身后站着的是老兵。
  少年攥着老兵的衣襟嚎哭了一场。很没用,是的,但他忍不住。老兵什么也没说,自顾自削着竹片。等他哭声渐弱,老兵淡淡地说了句:“去吃饭。”
  行军锅里已经没什么吃的了,少年也吃不下什么东西,但是老兵说饭总是要吃的。老兵还说,马上会有几场硬仗要打。老兵又说,敌人这次是在用计,出来的几个都是送死的,大部队藏在后面,只等咱们松懈了,没劲了,他们再打一个措手不及。   少年听得一愣一愣的,老兵说罢,停了好一会儿,他才喃喃道:“那咱们该怎么办呢?”
  老兵瞅了他一眼,冷哼一声,把什么东西往他怀里一塞,“拿着吧!下回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他低头看,怀里是一把光洁簇新的竹刀。说是刀也有点勉强,只比匕首大那么一点,削得倒很精致,刀柄上用心刻着鱼鳞纹,每一片都闪闪发亮。他把竹刀别在腰间,用手摸了又摸,确定不会掉下才放心。
  战争的日子是难熬的。等待战争的日子更难熬。少年仰卧在草丛里,望着天上缓缓移动的云,很长时间里,他似乎什么都不想。偶尔,耳畔一阵军鼓声,咚咚咚,急促有力,他从地上弹起来,拔腿就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跑了几步,声音没了,他停下,惶恐着,寻找着,直到确定那不过是自己的幻听。
  有两个士兵坐在离他不远的草丛里用方言聊天,少年听不懂任何一句,但他听得出神。周围只要有人说话,似乎就意味着他暂时是安全的。但是聊天的人总有累的时候,声音过会儿就消失了。于是他跟他们商量,让他们接着聊。那两个人都觉得他的脑子有问题,骂了他两句,他很高兴,因为他们又说话了。
  以前在家乡,少年也常常躺在草丛里看天。他会摘一片草叶儿,折成哨子,吹出悠长清亮的哨音。方圆十多里,没人比他吹得更响了。碰到天气晴朗的日子,会有几个放羊的小孩围拢过来,静静地听他吹,怯生生地向他讨教。他教他们,很耐心地,但总也教不会。也许是他们没用心学。草地上诱惑他们的东西太多。蚱蜢,蝴蝶,瓢虫,还有一种茎秆嚼起来有股淡淡甜味的野草。过了十三岁就不该贪吃了,他这么鼓励自己,却也忍不住和放羊娃们一起嚼食甜草。想到这些,他随手摘了一片草叶,放到唇边,却怎么也吹不出漂亮的声音了。他想,也许是因为没有嚼到甜草的缘故。这里没有甜草。
  仗是什么时候又打起来的,他已经不记得了。总之浑浑噩噩过了好些天,一个温暖的午后,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急促的脚步几乎把他踏碎了。他翻滚着,从草丛里爬起来,随着人群向前挤。走了不知多久,忽然想起自己忘了带上长枪。已经来不及了。他赤手空拳地挤在人堆里,眼前是一片开阔地带,远处隐约几座瞭望塔。许许多多的身影已经厮杀成一片,分不清谁是敌,谁是我。兵器的撞击声,战马的鸣叫声,士兵的呼喝声交织成一张无边巨网。他看见离他不远的地方横卧着一名敌兵,也许已经死了,那人手里攥着一支长枪。他几乎没怎么想就跑过去,他想取下枪,但那人忽然转过头,他们同时露出惊恐的神色。他看清了,这人的肩膀和腿部都受了伤,但抢夺间竟从地上站了起来,喉头咯咯作响,表情越发狰狞。他们的双手都紧握住枪杆,所有力气都凝结在这杆长枪上。渐渐地少年支撑不住了,他感觉手快断掉了,他想不如我放开吧,死了就死了,但他仍然紧握着不放。对方忽然松开手,直挺挺向后倒去,扬起大片尘土。少年没有防备,握着长枪,噔噔噔向后退了几步,一屁股坐在地上。
  现在他有了武器,他可以冲进沙场了。但是他仍然站着没动。他不知道该冲向哪里。哪里都有人,哪处都在乒乒乓乓地打,有喊杀声,也有惨叫声。他被巨网罩住,几乎忘了身在何处。源源不断的士兵向这里奔来,奔进漫天黄土里,就像沙子流进大海。他们的身影迅速消失在巨网中,只剩下各种声音。然后他听见一声尖叫,有点熟悉,他提着枪朝那里奔去,找到一片模糊的影子,渐渐近了,是几个扭打成一团的士兵。都丢了武器,都挂了彩,用尽了全身力气,谁也不肯先松开。少年提着枪,站着看了会儿,大声喊:“快给我松开!快滚!不然我就扎下去了!”那几个人听见了,看着他和他手里的枪,手真的松开了。有两个站起来向远处跑去,地上躺着一个,半死,咻咻地喘着气,还有一个蹲着,满脸是血,刚才那声尖叫是他发出来的。少年认得他。
  “你猪脑子啊!”满脸是血的士兵指着少年,“你不会拿枪捅吗?干掉一个是一个!你猪脑子啊!”
  少年低下头,握着枪杆在泥地上画圈圈。
  他们三个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休息。说是僻静的地方,也有点勉强。不过是一辆废弃的战车,车轱辘断了,车身歪斜,恰好形成一个遮蔽的角落。三人勉强坐着,谁也不说话。少年依旧握着枪杆在泥地上画圈圈。
  许久,满脸是血的那个夺过他的枪,扔在地上:“找死!你不怕别人看见?”
  少年叹了一口气。
  那士兵不知从哪里捡来一块布片,慢慢擦拭面颊,已经凝结的血痂成片掉落,他的耳朵被砍掉了半个。另一个人的左腿折了,却只抱着胳膊呻吟。等他们稍微有了点力气,就互相搀扶着离开了。
  少年一个人坐在那里。经过了刚才的事,他已经没有勇气再次冲进战场。他甚至连把长枪捡起来的力气也没有。
  随后,一个冰凉的东西抵住了他的后颈。他本能地缩了缩脖子,忽然一阵寒意,他僵住了。那也是杆枪,和他的枪几乎一模一样。
  “不许动!”拿枪的声音嘶哑地低声喝道,“站起来!”
  不许动和站起来是矛盾的,少年不得不照着做了,与此同时,他心头一动。
  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小兵,肤色黝黑,握枪的手微微颤抖。他们互相看了一会儿。少年问:“你是哪儿人?”
  小兵愣了一下,他听见少年说的是自己家乡的话。
  从一个地方走出来的人,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自己,另一个成了敌人。
  小兵很快恢复了常态,拿枪对着他:“转身!向前走!”
  少年照着做了。他们沿着僻静的道路走进一片房屋的废墟中。两边是低矮的茅草屋,风吹过残破的窗户纸,发出唰唰的声音,和两人的脚步声混杂起来,废墟越发显得荒凉。肮脏的小路穿过挨挨挤挤的房屋之间,蜿蜒伸向远处。
  只有他们两个人。
  “你还没回答我呢。”少年边走边说,“你是哪儿人?”
  “别废话!”
  沉默。继续走。许久,少年说:“你也是塬城人?”
  小兵没有回答。
  枪头依然抵着他,他能感觉到后背坚硬冰冷的锐器。   “这个时节,塬城的槐花已经开了吧?”少年说,“你会吹叶笛吗?”
  小兵没有回答。
  他们来到一个岔路口。阳光照在路边的石礅子上,一株野草随风摇曳着。少年停下脚步。
  “怎么不走了?走呀!”小兵说。
  少年俯下身子,摘下草叶。他的举动无疑是冒险。小兵的枪抵着他,随时都可以刺进去。但是小兵没有动。少年摘下叶子,放到唇边,呜呜地吹起来。
  这次他吹得不太好,嘴唇发抖,吹出的声音也是抖的。他想起家乡槐树上成串的白花,继续抖抖索索地吹下去。草叶被吹破了。他捏着叶子,站在那里。
  小兵说:“你走吧。”
  “呃?”他没有听清楚。
  “你走吧!”
  他有点不相信耳朵,但是小兵收回了枪,那张黝黑的脸对着他,眼神亮闪闪的。
  他理了理衣衫,问小兵:“你认得回去的路吗?”
  小兵看了他一眼,提着枪向远处跑去。
  路的尽头大概就是他们的营地了吧。少年想。他长长吐出一口气。
  这是一次离奇的遭遇,以至于几乎没人相信他的话。
  “你当我们和你一样傻吗?”那个耳朵只剩半个的士兵草草包扎了伤口,他歪着脑袋发表看法,“大概是你睡了一觉,做了个梦吧!”
  “你不会趁他放下枪时活捉了他吗?上边说了,活捉一个赏银一两呢!”另一个士兵说。
  少年说:“这种事我不做的。”
  “说得像真的一样!”士兵们都笑起来,“别打仗了,回去说书吧!”
  在笑声中,少年低下头,把脸靠在枪杆上。枪杆是簇新的,有根毛刺扎着他的面颊。这是从别人手里抢来的枪。他还没有适应这新家伙。
  老兵负了伤,胳膊上打了绷带。他叫少年吃饭。少年没动。老兵用剩下的一只手把他从地上拽起来,“饭总是要吃的。”还是这句话。
  他说:“我大概是回不去了。”
  “别胡说。”
  “真的。我求你件事。”少年说,“如果你能回去,请帮我回一次塬城,看看那里的槐树,替我摘一片草叶子,行吗?”
  老兵说:“你还是别当兵了,回家当秀才去吧!”
  少年沉默。老兵说:“行了我答应你了,赶紧吃饭!”
  第二天,少年被告知,他被编派在营地留守。少年和伤兵们待在一起,多少显得有些怪异。伤兵们乒乒乓乓地敲打行军锅,说些粗俗无聊的笑话,他们的视线越过少年的头顶,仿佛他不存在似的。少年和伙夫们一起挑水,和面,蒸面饼。他安安静静地做事,蒸出的面饼比别人的圆。
  有个伤兵走过来,拿起一个面饼咬了口:“喂,你就是那个小孩儿?”
  少年没搭理他。
  “老家伙硬是把你留下了,他代你打仗去。”伤兵咬着面饼说。
  “老家伙”是老兵的外号。
  这一仗打得昏天黑地。不断有将士伤亡的消息传来。少年蹲在营地门口的哨楼边,搂着那杆抢来的枪。他摩挲着枪杆,想象自己拼死杀敌的情形。然而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提醒自己,他已经没有资格打仗了。
  “什么武功招式都是假的,打仗的时候,你得有力气才能赢,知道吗?”老兵这么说过。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甭惦记什么花拳绣腿,不管别人使什么招,你能挡就挡,挡不了就逃,明白吗?”老兵说。
  “吃饱了饭才有力气打仗,才有力气跑。我不是跟你吹啊。”老兵拍拍自己的腿,“别看我年纪大了,腿脚可好呢。一生征战无数,临危不乱,跑得比谁都快,你信不信?”
  少年记得当时自己放声大笑。很久没有这么笑过了。
  又一匹快马跑来,骑马的士兵满脸血污,神情凝重。又是一轮新的战报。
  间或还有人驾驶战车,将死伤士兵运回营地。军医医治伤员,其他人就去认尸。营帐后面是一大片空地,尸体被横七竖八地堆放在那里,过两天就在附近埋了。不是每个人都会被领回来,有些实在不像样了,面目全非的,就留在战场上。过不了多久,风沙自会将他们重重掩埋。
  每运来一批伤员,少年就要跑去看一看,想从那些皱着眉,闭着眼,伤口流血,不断呻吟着的人中辨认出自己认识的脸。他既希望能在人群里看见老兵,又害怕真的瞧见他。当他回头望见摆放在空地上的尸首时,又宁愿自己在伤兵堆里找到他。因为极度矛盾而焦虑不堪,以至于当他真的在空地的尸堆里找到老兵时,他不能相信这是真的。
  老兵真的在那里,俯卧着,头发蓬乱,腰间系着的正是刻有他姓名的腰牌。
  少年想扑过去,被人拖住了。都劝他别去看了,没什么好看的,人回来就行了,等天亮刨个坑埋了吧。打仗的时候,死人这种事都太过寻常。
  晚上,在清亮的月光下,少年有了一个主意,他想把老兵的尸体运回老家去。老兵的老家离这不远,绕过两个山头就到。他觉得自己咬咬牙能办到。他跨过成堆的尸体,找到老兵。他把老兵扛在肩膀上,尸体软软地往下滑。他用力耸起肩膀,艰难地行走。然而他毕竟过于瘦弱,没走多久,他就摔倒在地,尸体也滚落一旁。借着月色,他意外地发现老兵长着一张陌生的脸。
  那人不是老兵。
  少年慌乱起来。那人活着,还睁着眼睛,右手在身畔摸索着。就在这瞬间,他意识到,这人在寻找武器。少年也把手伸向自己的腰间,他真的摸到一样东西。几乎没怎么想,他就抽出那东西,抵住陌生人的脖颈。
  他抽出的是老兵送给他的竹刀。竹刀削得又薄又亮,像真的刀一样。
  闻声赶来的士兵们抓住了陌生人,又揪出了几个同样藏身尸体之间的同伙。天还没亮就审出了结果。这些人都是探子,原本打算乔装改扮成尸体,趁夜色摸清军营的动向,然后同大部队里应外合,放把火将整个营地一锅端的。没料想被一个小兵坏了事。他们不仅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和企图,还吐露了敌营的确切方位,兵力布局以及运送粮草的路线。士兵们欢呼雀跃,这是自开战以来最为欢乐的一天,他们设定了周密的计划,打算将敌人一举歼灭。这对少年来说一点也不重要,他唯一想知道的是老兵的下落。
  战争胜利那天,少年在敌营的牢房里找到了被俘虏的老兵。老兵的眼睛瞎了,精神还挺足。“其实那天我能跑开。”老兵拽着少年的手说,“不知怎么的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现在还能跑吗?”少年问他。
  “能啊!”老兵梗着脖子说,“还能飞呢!”
  “行,那咱们飞回老家去吧!”少年把老兵扶上马车,一挥鞭,马撒腿奔跑起来。
  沿途的人们都能看见这辆疾驰的马车,车上坐着一位瞎了眼睛的老人,驾车的是一名看似羸弱的少年。传说这位少年使一杆绝世长枪,枪杆是由一整棵白蜡树制成,长一丈有余。少年使那长枪征战沙场,英勇杀敌,歼敌无数,令敌人闻风丧胆。在他离开后很多年,当地依然流传他的故事,说书人给了他一个外号,叫“千里追魂长枪将军”。
其他文献
美国波士顿的一家餐厅里,一对母女原本在好好地吃饭。女儿接到一个电话后,母女突然开始抽泣。隔壁桌的男子看见了,便写给服务生一张纸条,文字大意是:“帮个忙,她们的账单我来
亲爱的孩子们:五年的小学生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你们将带着母校的期望、父母的希望进入新的学校学习,迈出人生新的步伐。学校里最宝贵的是学生,母校感谢你们作出的努力
期刊
目的 了解复治结核病患者结核菌的耐药现状 ,探讨结核菌发生耐药与化疗时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化疗提供依据 ,为防止耐药产生提供方法。方法 选择 32 2例复治患者的菌株 ,
我院于1997年3月至2000年5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病人35例,分别用胸腺五肽治疗20例(A组)与干扰素治疗15例(B组)进行对比观察。 1 治疗方案胸腺五肽(TP-5海口市中和制药集团生产
当前小学教育模式逐渐向素质教育发展,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每一个体育老师来说要注重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最近听了十来节语文课,听到最多的几句话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用你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背诵你喜欢的段落”。“让学生采用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贵阳学院校园网应具有“可管理、可增值、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性。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覆盖全校范围的高速的、开放的、分布的、多媒体的信息基础设施,使校园计算机网进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美国海军E-2C型“鹰眼”空中预警机@张雷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
“现在教书,需要的不是创造性,而是卖力气干活;需要的不是提高专业水平,而是低水平的高强度劳动;需要的不是策划,而是执行……”那年,崇阳县第二小学教师陈睿无意间在一个朋
<正> 在科技进步发展现阶段,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一方面要考虑到经济诸因素,另一方面就是注重经济的生态因素。经验表明,将资金用于解决生态问题、贫困和灾祸比用于消除因上述原因而造成的后果要有效得多。综观本世纪后半期先进国家的发展进程,可以得出结论:人类基本上具备了实现科技进步、稳步提高物质福利和人们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必要能力。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也突出地暴露了社会生产技术潜力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愈益具有全球性,给土壤、水域(河、湖、海)、森林地带、整个生物圈和大气层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