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萋萋鹦鹉洲

来源 :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文学地理学批评,我曾在《文学地理学概论》一书里给它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文学地理学批评,简称 ‘地理批评’,是一种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文本分析为主,同时兼顾文本创作与传播的地理环境的文学批评实践。”这种批评与传统的文学批评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与空间要素,来把握作品的内涵、意义和特点。
  我们以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为例。崔颢这首诗,不仅是所有写黄鹤楼的诗中最好的诗,也是唐人律诗中最好的诗之一。宋代著名诗歌批评家严羽甚至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有人对严羽的这个评价颇不以为然,其实严羽并没有夸大其词。前几年,武汉地区几位学者做了一个“唐诗排行榜”,在100首最有影响的唐诗中,崔颢的《黄鹤楼》排位第一(见王兆鹏、邵大为等著《唐诗排行榜》)。正因为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影响太大了,所以历来选录它的唐诗选本很多,关于它的评点也很多(参见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我仔细看了这些评点,确实各有心得,也不乏精辟之见,但是也有缺憾,就是都没有回答读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即这首诗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我认为,可能是前人的视角和方法存在某些局限。而对于像崔颢《黄鹤楼》这样的写地理景观的作品,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和方法应该是最为有效的。因此在这里,我想用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和方法,对这首诗作一个简要的分析,看看它究竟写了什么?究竟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进而回答它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这首诗的空间要素较多,有黄鹤楼、白云、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日、乡关、长江等九个,其中属于地理景观的主要有四个: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长江。正是这些空间要素,尤其是这四个地理景观,建构了一个具有江城之特点的地理空间。这几个地理景观各有什么内涵和特点呢?让我们回到作品本身。先看开头四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原是吴主孙权在这里修建的一个军事瞭望楼。它的得名,则缘于仙人骑黄鹤的传说。“昔人”,就是这个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唐代是一个崇奉道教的时代,黄鹤楼又有一个仙人骑黄鹤(仙鹤)的传说,所以那时候的人登临黄鹤楼,多少都有一点寻找仙人踪迹的意思,有一点求仙访道的意思。然而崔颢所见到的黄鹤樓是个什么情景呢?人去楼空。黄鹤楼上不见黄鹤,更不见仙人。这就不免有些失落了。因此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就是通过黄鹤楼这个地理景观,表达了一种人去楼空、求仙不得的失落感。
  再看五、六两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就是指汉水。汉阳树,就是汉阳的树。汉阳即汉水之阳,也就是汉水的北边。公元605年,隋炀帝在这里始设汉阳县。汉阳树不是一个专用名词,不是指一棵树,而是指一排树。汉阳树是由一排树组成的一个景观。
  黄鹤楼上人去楼空,求仙之事渺茫难寻,于是诗人就把思绪由传说拉回到现实,站在黄鹤楼上看长江对面的景色。先看汉水之北。由于天气晴好,汉水北岸的那一排树木历历在目。再看汉水之南。由于在春夏之交,鹦鹉洲上的芳草已经很茂盛了。
  需要指出的是,正是这个鹦鹉洲,被以往的说诗者忽略了。人们都把它当作一个普通的景物,甚至认为是现成语,没有去考究它的来历和意义。例如清代有个叫钱德承(慎庵)的说诗者就这样讲:“‘鹦鹉洲’乃见成语,‘汉阳树’则扭捏成对耳。且‘芳草萋萋’亦属见成,而‘晴川历历’则何所本?”(见陈增杰《唐诗志疑录》)意思是说,“鹦鹉洲”是一个现成语,“芳草萋萋”也是一个现成语,都没有新意。而“汉阳树”则是拼凑的。似乎诗人先有了“鹦鹉洲”这个现成语,然后再拼凑一个“汉阳树”来与之对偶。总之,钱氏把“汉阳树”和“鹦鹉洲”这两个地理景观,乃至把这两句诗,全都给否定了。钱氏可能不懂地理,更不可能懂文学地理,他的粗疏武断似可原谅。而《广阳杂记》的作者刘献廷就不一样了,他可是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然而他也不懂“鹦鹉洲”这个地理景观的意义,他甚至对钱德承的上述言论备加称许,说“慎庵此言,细入毛发”(见陈增杰《唐诗志疑录》)。可见作为地理学家的刘献廷也不懂文学地理。
  我认为,要想真正理解这首诗所包含的情感,必须正确理解第六句的含义。第六句是关键,不可匆匆看过。而要正确理解第六句的含义,则必须搞清楚鹦鹉洲的来历,必须了解这个地理景观所包含的意义。
  鹦鹉洲这个地理景观的得名,源于祢衡的《鹦鹉赋》。
  据《后汉书·祢衡传》记载,祢衡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士,才华横溢,名气很大,但是也有一点脾气。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由于曹操对他无礼,让他在一个宴会上脱掉自己的衣服,换上“岑牟单绞之服”,也就是鼓史的衣服,为参加宴会的文武官员击鼓助兴。也就是把他当作一个优伶来侮辱他。这祢衡呢,只顾演奏自己拿手的《渔阳参挝》,根本不理会曹操的要求,及至走到曹操跟前,才脱掉衣服,“裸身而立”,以此羞辱曹操。曹操只好自我解嘲:“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这之后,祢衡又坐在曹操的营门之外,“以杖捶地大骂”,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都骂了。曹操恨得咬牙切齿,想杀他,但是又怕落下一个不能容人的名声。怎么办呢?曹操就来个借刀杀人,把他推荐给荆州刺史刘表。
  刘表也不傻啊,他一眼就看出了曹操借刀杀人的用意,于是他也来个借刀杀人,把祢衡推荐给江夏太守黄祖。心想黄祖是个粗人,性子急,祢衡必死无疑。
  没想到祢衡到了江夏,竟然和黄祖相处得不错。尤其是黄祖的儿子黄射(时任章陵太守)非常欣赏祢衡。有一次,黄射大会宾客,有人送他一只鹦鹉,黄射就请祢衡写一篇《鹦鹉赋》。祢衡当场作赋,文不加点,一气呵成,而且文辞非常漂亮。在座的人无不为之惊叹。鹦鹉本是一种美丽而聪明的鸟类,但是落在了人类的手里,就完全失去了自由,任人玩耍,任人宰割。祢衡的这篇《鹦鹉赋》,实际上是借鹦鹉的命运来写文士的命运,思想既深刻,文词又很优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祢衡写作了《鹦鹉赋》后,更加受到黄氏父子的器重。但是没过多久,祢衡还是把黄祖得罪了。他在言语上冲撞了黄祖。黄祖令手下把祢衡推出门外,杖责之。祢衡就破口大骂。于是黄祖就下令杀他。黄祖的儿子黄射得知消息,着急了,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光着脚丫火速赶来救他,但为时已晚,祢衡已经人头落地。
  祢衡死时才26岁。祢衡死了之后,黄祖又有些后悔了,于是“厚加棺敛”,把他埋在汉水之南也就是黄鹤楼西南方向的江中小洲上。这个小洲本来是个无名小洲,因为《鹦鹉赋》的作者祢衡葬在这里,人们就叫它鹦鹉洲。
  在今天的武汉市汉阳区境内,还有一个鹦鹉洲,不过这个鹦鹉洲已经不是崔颢写的那个鹦鹉洲了,那个鹦鹉洲在明代末年就沉没在江中了。清乾隆年间,在今天的汉阳拦江堤外新淤成一个洲,曾名“补课州”。当地人为了纪念祢衡,将它改名为鹦鹉洲,又在这里重修了祢衡墓,题为“汉处士祢衡墓”。
  鸚鹉洲上由于有著名文学家祢衡的墓,因此就成了一个著名的文学景观,而不是一般的景物或景点。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李白等都曾写过鹦鹉洲,都曾对祢衡的遭遇表达深切的同情。
  崔颢对祢衡的遭遇也是深表同情的。他由祢衡的遭遇想到了自己的遭遇,进而想到了古往今来文士的命运。《旧唐书·文苑传》载:“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皆名位不振。唯高适官达,自有传。”意思是说,崔颢、王昌龄、孟浩然这几位诗人,虽然很有才华,在诗坛上也很有名气,但是在仕途上并不得志。因此“鹦鹉洲”这个文学景观出现在崔颢的这首诗里,就有了特别的意义。诗人正是通过这个文学景观引出祢衡的故事,再通过祢衡的故事来抒发文士不得志的感慨。
  再看“芳草萋萋”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出自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九歌·少司命》:“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意思是说,一年一度的芳草又绿了,又是一个春天到了,漂泊在外的王孙,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很显然,“芳草萋萋”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是乡愁。
  正是因为有了“芳草萋萋”这四个字,才引出了最后两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的家乡在哪里呢?在遥远的汴州(今开封)。这个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江夏城下起了小雨,江面上暮色苍茫,烟波浩渺,诗人根本就看不到自己的家乡,也看不到回家的路,于是就感到十分愁苦了。
  诗中的长江这个地理景观也是引人注目的,为什么引人注目?又为什么长江上会烟波浩渺呢?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唐代,江夏城(今武汉市)境内的长江、汉水两岸,远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楼房,黄鹤楼周围更没有这么多的建筑。人们登上黄鹤楼,视野非常开阔,映入眼帘的主要景观,就是长江、汉水。二是江夏地处亚热带湿润区,长年多雨,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尤其是在春夏之交,梅雨连绵,使得境内的长江、汉水,经常被雨雾所笼罩,从而形成烟水迷茫的景观。正是这种烟水迷茫的景观,最容易触发人的乡愁。
  总之,崔颢这首诗通过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和长江这四个地理景观,建构了一个令人失落、伤感和惆怅的文学地理空间。这个空间的意义是层层递进的。第一层,即开头四句,以黄鹤楼为主要景观,写黄鹤楼上人去楼空,仙人的踪迹杳无可寻,表明求仙之事是虚无缥缈的;第二层,即五、六两句,以鹦鹉洲为主要景观,写古往今来文士的命运,表明功名之事也是微茫难求的。第三层,即结尾两句,它的意思是顺着前面两层来的。既然求仙之事虚无缥缈,功名之事也微茫难求,那就回家吧,只有家乡,才是最后的归宿。可是江面上暮色苍茫,雨雾笼罩,根本就看不到家乡在哪里。
  因此,这首诗的主题就不是古人所说的寻仙了,也不是今人所说的写景,而是写人生的失落感,写乡愁。这就是崔颢这首诗为什么会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进而成为文学经典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 何子英
其他文献
摘 要: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当学习活动要用到的认知资源总量超过了个体具有的认知资源总量时,就会造成认知超负荷,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得低效甚至无效,这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作用。基于认知负荷理论,以“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教学为例,通过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知识图式,对现行的教学路径进行深度变革,如此可降低学生的内外认知负荷,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进而可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  我出生在湖南湘阴县,十几岁时经历了抗日战争,那时候真是性命堪忧。日本人当时到处拉夫,土匪也很猖獗。当时我家算是一个小地主。祖父科举未第,后赴疆学习俄文,为塔城外交局长,后来祖父被调到广西天宝县任知事,四年后归乡隐居。父亲周凤楼是一位私塾先生,1926年徒步到广东参加北伐军,任录士、副官、参谋等职。后退伍回到湘阴老家。  父亲是我的第一个蒙师,先读《三字经》、《幼学琼林》,之后就读《论语》、《
阿耐的小说在网络文学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幻想性是网络文学的主要特征,其主要文学类型也集中在玄幻科幻穿越历史等,距离现实主义创作甚远,幻想类文学的标签引发人们对网络文学巨大的关注和担忧。在政策规范、作协引导和影视调整的合力下,网络文学近三年来出现了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转向。自网络文学发轫以来,现实主义创作作为一条支流,一直不乏佳作,丰富着网络文学创作形态。阿耐的小说就是最好的例证。《大江东去》是阿耐于
编者按:  在2018年第27届哈瓦那国际书展上,中国被邀请为主宾国。为了加强双方文学艺术交流,本刊与孔子学院拉美中心合作,特于本期辟出专栏“看古巴”,推介古巴作家作品,古巴《团结文学》亦将同步推介湖北作家作品。  大法官先生们:  没有任何一个被告会处在我这么艰难的境地,因为所有本来按照正常逻辑发生的事情都被颠倒了黑白。  我深入思考并回顾了所有发生的事情之后,郑重地说我是一个公正的人。虽然正因
关键词:历史史料;历史解释;揭示规律;解释因果;互证真实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08-0025-03  历史学是一门解释的学科。“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可见,历史解释的基础是具有历史史料。如何透过各类史料的表象,进行准确恰当的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能力要求。20
最近,邢探长接到了两起命案。在案发现场的侦查过程中,邢探长识破了凶手们的狡猾手段,找到了破案的重要線索。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现场的回放吧。
“中国故事”这个文学大词被制造和广泛传播之前,我们早已经过、见过、听闻过太多的中国故事。这样一个地域广阔、历史悠久,丰富、复杂,多灾多难又生生不息的国家与民族,从来不缺少故事和讲述。那些反复发生的经典场景、情境和命运,比如宴宾客、起高楼、楼塌了,比如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比如你方唱罢我登场……被世代写作者以各种腔调荡气回肠地一唱三叹。  再比如——某个青年,一个人离开故乡,他或从乡村或从
一  我的同乡阿乙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叫《作家的敌人》。在阿乙的笔下,站在批评家面前的“写作新鲜人”,是个矛盾体。“自以为是地弄出一堆文字”,急切地希望被盖棺论定,于是“搜刮各界人士,特别是业界人士对它的赞美(最好是仰视或跪拜式的,灵魂上来点战栗之类的)”,对荣耀极为饥渴,坐等游戏般的“加冕”,臆想自个儿独步士林的傲娇模样。可惜又脆弱得很,批评家不经意间翻翻打印出来的文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在发生着难
摘 要:河北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始终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分析2017年河北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能力目标考查特点,并研究问题链、思维导图、中考试题对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及其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为2018备考提供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备考的策略。  关键词:思维品质;问题链;思维导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学生自主管理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中要放手让学生去折腾,做到学生能做的事情不插手,学生不会做的事情多指导,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多鼓励,学生不愿意做的事情适时干预。探索出一条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学生自主管理;以生为本;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5-0026-02  学生自主管理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