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之间:晚清政治现代化的启动契机、历程与遗产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承明制,确立了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以一元主义为价值依归。晚清以降,坚船利炮忽至,西宪西法东渐,中国被卷入了政治现代化浪潮之中。面临异质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开始发挥其适应性,清末新政及立宪活动即是对鸦片战争以来中西文化冲突在制度上的调和与回应,它标志着旧传统的解体和新制度的建构。清求中央政府的变革实践既推进了传统专制政体向近代立宪政体的演进,又不得不在维系传统和进行变革之间苦苦挣扎。而透过清求政治现代化的官动契机、实施历程,我们可以舌到中华文明在现代化和西方化之间进行的艰难抉择。如阿实现现代化而又不完全西方化,成为晚清以来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中心话题。
其他文献
在中国画史的传统写作中,崔白被一贯的认为是具有改革宋代宫廷院体画风和开创文人水墨绘画的双重意义的人物。在富丽精致的黄氏风格的映衬之下,崔白文人野逸的一面被凸显出来,相对的,其艺术创作中注重工笔写生、讲求格物致知的一面被弱化。在新儒学兴起,理学发达的宋代,主导宫廷画家创作的主要是流经整个宋朝的理学精神。虽然绘画中的“理”有别于宋儒经典中的“理”,但宋朝的新儒学所推崇与遵循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是其孕育、生长的土壤。在这样的环境里熏陶出来的崔白和他的创作,虽然有偏离之前“黄家富贵”风格的一面,但同样他的作品中也
柏拉图认为“正义即和谐”。和谐是柏拉图正义观的价值基础,也是柏拉图正义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柏拉图正义观是一种整体性和谐的正义观,追求整体性和谐是柏拉图正义观的基本特征。虽然柏拉图的正义观有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仍有重大启示。公平正义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整体性和谐的社会。
采用网络SBM方法,从整体和阶段(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面对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资源供给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从地区经济规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市场化程度、地区政府行政力度等方面对教育资源供给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地区间和教育不同阶段上的教育资源供给效率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趋势,而地区的制度因素对这种差异起了显著的作用。
我国的知识产权确权机制是一种典型的行政司法双轨保护机制。实践中的知识产权确权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循环诉讼”的状况时有发生,导致当事人权益难以得到及时保护,并浪费大量的司法行政资源。其根源在于双轨制模式下的知识产权确认制度中还存在行政确权与侵权诉讼标准不统一、行政确权与司法审查之间缺乏衔接等矛盾和冲突,而正在进行的立法修改未能从根本上克服上述问题,甚至还可能带来权利效力不确定等新问题。因此,基于我国的行政司法实践,从短期现实选择和长远终极理想层面分别提出增设前置程序和建立知识产权法院两个方案,以期更好地发
审判独立是传统法治之基石与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案件的出现,司法与民意的关系日趋强化,舆论监督法院、司法吸纳民意已然成为一项公共话语。于是,对于民意是否会损害审判独立问题之回答也变得更加复杂,审判独立在传统法治框架下也似乎难以获得解释与说明。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什么样的司法模式才契合行政、司法、公众等各方之公意,能动司法于是提了出来。然而,法律知识和法律教育的结构化使得法官把法律解释单纯地看作是发现法律真理的一种方法;而司法场域的权力结构关系却使法官将法律解释看作是一种策略性的
“野鹤之诗”即“一野鹤之人、之史也”,其诗歌具有鲜明的“诗史”特点。正是基于丁耀亢诗歌的这一特点,我们通过对他创作于不同时期的牡丹诗的解读,就可以了解其在不同年龄、不同际遇下的人生感悟及其一生的心态变化。
员工与企业的双向忠诚是超出企业与员工之间互利对等关系以及企业与员工的经济契约的更高水平的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尤为重要。影响员工与企业双向忠诚的因子众多,主要包含企业因子、员工因子、外部环境因子。从心理契约理论视角,阐述员工忠诚和企业忠诚概念的内涵、维度及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两者的动态耦合机制,将感恩文化引入其中,探讨企业和员工的感恩心理对这种耦合机制的调节效应,构建二者之间双向忠诚的路径,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最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从语言发展的目的和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这两个方面而言,语言的全部功能是交际。语言交际功能传递的信息包含语言因素、文化因素和风格因素。这三者是充分理解语言和语言功能的关键。语言的功能是结构体现的,语言包括“积木”结构、事件句型和语篇三个语言应用的层级结构。一切语法现象只有从功能的角度才能得以阐释。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匹配是语言的本质,其形式和意义由事件句型体现。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能表达相同的功能,功能比较才能揭示两种语言比较的本质。功能比较是翻译的基本方法,“形式与功能匹配”的功能模式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以
近年来英语陈述句尾调上扬(HRT模式)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英语国家强劲流行,已成为英语语调的国际性特征,对其研究具有音韵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等方面的多重意义。英语陈述句尾调上扬有异于标准英语调型规则,其起源和流行与移民、军事征服、经济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带来的语言接触有关,在不同国家其源流和发展不尽相同。根据各国学者的语言调查资料及相关语言接触史研究推断:在美国,这种语言现象的起源与勃兴在很多程度上受到西班牙语的影响;在澳洲,它主要来自毛利语底层;在英国,它是英语与阿尔斯特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所体现出的“行知精神”,即教育报国的“爱国精神”、爱满天下的“育人精神”、知行合一的“求真精神”、矢志不渝的“求索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通、高度契合。这一精神因其所蕴涵的对于“行”的先在性和目的性的强调,对于“行”与“知”统一性的注重,对于“行”的发展性和“知”的科学性的重视等鲜明特征及其“求真”、“大爱”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而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意义。在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建设等方面,“行知精神”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