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入孤独

来源 :飞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353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做过许许多多奇怪的梦,噩梦的恐惧就不用说了,皆大同而小异,只不过,我的梦里没有那种立马坐起、大声疾呼、满头大汗的戏剧性画面罢了,除了害怕,其实我更显得清醒,异于平常的清醒。可有的时候连做梦都那么真切,以至于让我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境。其实,相较于噩梦的恐惧,我更害怕一梦醒来独自一人的寂静与沉默,墙还是墙,窗还是窗,门也依然,空空如也。
   也许是课程压力过大,这次来台湾交流,一直感觉疲惫,脑袋空空落落恍恍惚惚,身体也松酥酥软塌塌的。总之是不大舒服,就喜欢躺着睡,但心里总有一种不合规矩的放纵和犯罪感。即便是真的睡着了,做了梦,一场噩梦吓醒了也算是罢了。倘若是一场香梦,暖暖的、香香的梦,梦醒时分,也是很费精力的。
   台湾是个很不错的地方,湿湿热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很是养人,我怕冷不怕热,再热也不会流汗,这个季节,于我而言很是舒服。关键这里的人文修养还是很高的,很好地保留着传统文化又有着西方现代化的渗入,老师们都写着繁体字,外语口语能力也很好。学业原因,还未曾逛过台湾的其他地方,就学校附近来看,传统氛围浓厚、惬意,很是自然。图书馆的设施真得好,户外阅读、休息区、视频放映、影印资料、经典解读、夜读等多个区域,再好不过了,也有专门的独立小房间,一张课桌,一台电脑,一番学习的天地,总之是能24小时学习的。
   学校与学校之间相互也有联谊,可以跨校选课、跨校借阅……资料的分类细而专,学校周围大大小小的书店也配套着的,找起资料还是挺方便的,很人性化的教育,倍感轻松。还有专门的夜市和步行街的,很多像书法、绘画类艺术作品和文具专卖店,很是喜欢,昨日还专为自己置办了一套“家当”,来练习书法用。只是,这边的课程阅读量有点大,每节课也有指定的英文文献。我英语不好,很有压力,平常也不爱吃德克士、肯德基之类的食物,这边的早餐大多为汉堡三明治类甜食,不大习惯。没有方便的外卖也没有快捷的微信支付宝,大多买东西都还是要带现金的,平日里红包和卡刷习惯了,有时数数硬币和千元“大钞”(台币最大面值为2000)比起看不见的“挥霍”,看得见的大把的钱更显得“手下留情”些,这也很好。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和传统文化还真的是一对冤家,这个另当别论了。我不爱吹空调,室内冷室外热的环境,也很容易感冒。
   昨日和室友文睿去吃饭的路上,还没走出校门。一位老妇人跌倒在了离校門不远处的地方。我俩离得最近,所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老人正好又处在一个花园的角落,被树挡着,当时旁边也没有什么人。
   她是脸部先着地的,所以情况有些糟糕。眼镜极度变形,镜片碎成了渣,残片刺入右边脸,眼睛以下部位包括眼角很多处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口子,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碎玻璃很明显地在脸上刺着,血顺着脸颊咕嘟嘟地往出冒。文睿有些被吓到了,手足无措。我跪下来一只手放在她的肩旁上,舍友配合着我微撑起她的额头,喊了两声,她晕晕乎乎朦朦胧胧地回过神来用手摸了一下脸,又在地上摸她的眼镜。血依然渍渍地往下流,脖子、衣服,还有我和室友的手。我双手抱着她,心跳有些加快了,但我不敢松开。
   而老奶奶还算是清醒,她欲用手再次擦拭她脸上的血渍。舍友说:“别碰,您现在的脸在流血,别去碰它。”然后从书包里掏出纸巾帮她沾了沾流在脖子上的血渍,“您感觉怎么样,哪里疼吗”?奶奶说:“不知怎么的走着走着就摔了,我的眼镜呢?”“您的眼镜镜片和镜框全部都坏了,不能用了,您的脸部现在受伤很严重,在流血,您看,您是要我们送您去医院包扎还是怎么样?”文睿说。我欲去叫车,这时,又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男的是学校教员,比我们年长,自然是有经验些,他长得高高大大的,人很好,维权意识也很强。他帮我们扶起老人,并给门房(我也不知道他们管门房警卫的职务叫什么,暂且这么称呼吧)叔叔打了电话。他让我俩先带奶奶去附近医院包扎伤口,他带门房去现场做进一步的分析。
   主治医生是个男的,微胖,头发已经不是全黑了,快退休的样子。他边清洗着伤口,边跟我们聊天。他说:“听口音你们是大陆人吧?”我说:“是的,我们是大陆过来台湾交流学习的学生。”“哦,你们是路人?”“是的,我们恰好碰见。”“那你们要好好学习,台湾和中国,不一样的,你们好好学学,瞧,你们已经学到很多了……”。我当时心思全在奶奶的脸上,也没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心酸酸的难受,欲说话又不知道说什么……这时文睿已经生了气,拉我先去吃饭。
   走出大门,她很委屈,她说她想骂人:“我很想告诉医生,人的善良是学不到的;但是,一想到那个奶奶很难受的样子不忍心再折腾她,我怕医生小肚鸡肠不给她好好医治。”黄晕晕的路灯下,暖风呼呼地吹着,湿热热的,我感觉到肚子有些微饿。
   有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去控制别人的思想、别人的看法,更没办法消除他人的偏见,我不知道人所谓的家国观念、伦理道德从何而来,但是我知道,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胡适说:“容忍比宽容更重要。”卢梭说:“人生而平等。”
   后来,我们去了一家叫“素食天地”的餐厅。旁边坐着一位老先生,头发灰白、瘦瘦弱弱、文质彬彬,戴着眼镜。他凑过来主动和我们交流,他的声音和蔼、温柔而随和,他说见到我们很亲切,他年轻的时候去过大陆很多地方,唯独没去过西北。以前在杭州在上海待过,那时候的日子很苦,他说现在不一样了,大陆的经济发展得快,就经济来讲,台湾近几年是落后的。他是做律师的,他说他再想去趟西北,哪里有场相关的考试,他想去试试。我问他:“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工作吗?”他说:“人的一生,学到老,活到老嘛。”并呵呵地笑了起来,我感到温暖。也许,走过很多地方、眼界越是开阔的人,就越是感觉到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珍贵吧。
   夜深了,我们又回医院看望过老奶奶,脸部手术完成,并且已经包扎好了,老医生见我们来专门揭开了纱布给我们看了看缝合后的伤口,针脚整整齐齐、密密麻麻……那位学校教员后来也来了医院探望过,只是他忙着接孩子,很快就走了。他走时再三向奶奶叮嘱:“他已经和相关管理人员沟通好了,让您的先生来了去学校的某某部门找他们就好,他们应该会进行相关的赔偿。”奶奶说我们是她在路上遇见的两位天使,并再三索要我们的联系方式,我说:“没事,老奶奶,您没事我们就放心了。”欲转身出门,奶奶笑眯眯地说:“中秋快乐!”    那是我第一次直面一个人的血,真正的鲜血。染上了我的手指,红色的味道,有点热,我感到生命的孤独和坚强。
   从小到大,被家里人保护得很好,没见过打斗场面、没遇过血腥事迹,也没真正地亲眼瞧见过哪个死人的尸体,只是听闻村子里的某个老人又去世了。但于我而言,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因为那个时候我还分不清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亦或许我分得清的,但我选择相信童话故事,也只会将头仰向天空数数星星,看会不会多了一颗上去,或者找找哪一颗是“新鲜的”、刚亮的。老家的天空很矮,星星很多,有时遇见过流行划过,我将必信那是死者无疑,也没什么其他的感受。而奶奶不同,听说邻村的人走了,她也会偷偷掉眼泪,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现在也不是很明白。
   儿时,我和伙伴玩“装死”游戏:她生孩子难产死了,或者又是为情所困伤心过度,上吊了、跳崖了、饮毒酒一杯……去了。我为她编织花环,拿一块破旧的洒满了野花瓣的沙发垫当作木船,她静静地躺在上面,我拿一些带花的荞秆盖住她脖子以下的部分,拿一根烧火棍子当作船桨,划向“水中央”。于是,我的朋友的一生便有了完美的结局。有一次我又为我朋友“送行”,说来也是奇怪,也许是她演技比我好,兴许她知道若我躺下准会笑出声来,搞砸了戏剧气氛,所以每次都是她“死”,我来做花环。这一次被奶奶知道了,我挨了打。我无法形容那时候的疼,只知道细柳条断了好几根,那种惩罚于我而言还是很凶狠残酷的。我不明白的是她对我那么狠,而对那个去世的我不认识的陌生人,为何又会如此伤心?而且,有时候奶奶会很急促地干活,有时候也会跑去失去亲人的那家里去探望。但是她从来没有带我去过,也不允许我偷偷跑去看。直到后来我的奶奶去世,我大概是找到了些许答案,但也只是一点点,微弱而又轻薄。人的一生美丽而又奇特,有时候你想也想不明白,即使你明白了也未必就是那个真正的明白,真正的明白是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
   我胆子一直很小,小得可怜,极其怕黑,黑夜我是万万不敢迈出门去的。我吃饭又总喜欢挑最小的碗,有时候吃不饱,但我宁愿将就着都不会自己一个人跑去黑乎乎的廚房里舀饭,我大概不是怕老鼠,我是怕老鼠嗖地一下从我眼前蹿过去的那种感觉。我不敢看厨房里被熏黑了的灯泡照出的发了黄的光线投射到大水缸里的影子,缸里的泉水总是那么清,清得发黑、清得发冷、清得叫人恐怖,总是觉得水里面会突然冒出东西来。每次吃完我会迟疑地盯着碗,眼珠子咕噜咕噜地乱转着,奶奶默不作声,知道我没吃饱,就将我的小碗拿去再给我盛一碗饭过来,一种如释重负的超然和得到帮助的快感油然而生。
   我也常常做着快乐的美梦,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潜意识地控制我的梦境,堆积如山的心爱玩具、无数的零钱、放了一桌的棒冰汽水……儿时也老梦见自己在天空中飞翔,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无论我飞得多高,我的身体是落地着的踏实,无法腾起的轻松,我又会落在山腰,必须潜意识地再次控制我的身体才能有再入云端的感受,但是这种感觉不会太久,短暂而又禁不住任何外力的惊扰;我想上卫生间,却永远也找不见合适的厕所,我遇见大狼狗追着我跑,却永远也跑不动,无数次站在高考考场,满头热汗,却写不出一个字;我和我爱恋已久的人携手漫步在河边,回过头,无数的人全都站在我的身后盯着我,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我也曾梦见过自己化身成仙子,挥一挥仙袖,腾云驾雾,来去自如,我还曾穿越时空,亲身体验白墙宫女、红叶传情;有时我也会看见我的心爱之人,我不知道我和他一起能不能走过春夏、迈过秋冬,会不会有一世的繁华?
   近日蹭文学院本科生的哲学课,刘沧龙老师的《世界思潮经典导读》和沈清楷老师的《西洋哲学史》,“上帝已死”、“虚无主义……”;“logos、phasis、archē、kosmos、being、subject、object……白马非马;我不是我所是,我是我所不是;一个东西不能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在同一时间,在同一观点下;存在,是一直在,存在不是非存在,不是无,不是虚无……”晕晕乎乎朦朦胧胧,但不知道为什么,那种感觉很是享受,如梦之梦。
   我又梦见了我成为一个哲学家,和尼采做起了朋友,大言不惭地辩论起善恶观和女性观来,我说:“我喜欢你的一切观点,但是你根本不了解女人……”尼采很是坦然,他什么也没有说便走开了。我不知道我为何会做如此奇怪的梦,也许是上课和同学们纷纷讨论梦境有关系。我记得他的样子,本人和照片上一样,只是面无表情、略显苍老。有一点我只知道,梦里的我和在真实一样地放不开,依然地胆怯和孤独。长大了,美梦和噩梦的界限模糊了,分不太开了,无关哲学思辨、无关天文地理生死观念,我越乎地发现宇宙之浩瀚和人类的渺小。尼采说过,“选择有益的孤独”。无论什么样的梦,我来着不惧,如果可以,我宁愿,一直梦下去。
   台湾的天比大陆亮得早,睡得相对短了些,梦也少了许多。我很少穿越时空,很少赋诗吟歌,很少再见到奶奶,也很少和恋人约会了,于是,我便梦回了现实。哦,已是中秋佳节,这个中秋,我还是第一次,独自一人,远在他乡。我还特地在微信圈发了一段文字:
   路痴能找到回家的路了。第一次,一个人,一个地方。不是太远,为动不了的腿也值得给自己个拥抱。学会长大,有点晚,还不算晚。
   秋入台北,微凉。天变得迅速,我还没有做准备,空调依然吹出冷风,淋了雨疼了头,疼得厉害。我在楼下等杰伦,而杰伦却没有来……
   粉色的百合花,也没有刚来的时候艳了。
  责任编辑 阎强国
其他文献
大雪天,一只乌鸦站在空中  一万头牲畜葬于暴风雪中  一群沉默的人,背着干草  走进积雪最厚的原野  试图挽留,这个春天  尚在人世的那些生灵  千万个影子同时背离故乡  垒起来的颂词,是这个季节  需要留给泥土的最后话语  ———吉祥的日子里  独坐高处的黑衣歌者  是一个屡遭唾弃的音符  不知道拯救者,什么时候  又把悲悯挂上庄严的面庞  也没有看到,那只孤独的乌鸦  究竟为什么离开了苍茫长空
期刊
期刊
老玉米  牙齿硬了  却再也嚼不动风雨了  花一生建了一座塔  却又只能委身别人的屋檐下  终于用金子把自己熬成了老顽固  別人却以拆它墙为荣耀  其实你不必在意这些老荣耀  你低下身子到土里好好地哭一场  甚至睡一觉  都可长出高楼大厦来  总有一些风,要吹到别人的大海上  自由的逃亡者  散漫的歌唱家  柔软的纱巾在撩骚  在鸟也不拉屎的地方玩弄石头  喜欢用树的鞭子抽自己  一到别人家里就翻
期刊
那时的街头就是天涯  被风吹散的阳光,带走了喧嚣和动荡  你遇到的时间是偶然的,偶然得毫无准备  一个偶然的时间,覆盖过旧时的天空和小巷  越过天桥,当他停下来  就有了突然的一幕  人流稀疏,那些身影是幻化的  转过头去,都是旧时的场景  一条街到另一条街是多么遥远  路灯昏暗,积雪的颜色难以辨别  夜空下气息氤氲,触摸到的脸庞柔软而模糊  暂时的黑夜,暂时的人间  它们储存过一个人泪水中的盐分
期刊
目的:从细胞水平研究中药清毒栓对人宫颈癌Si Ha细胞的体外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清毒栓对体外培养人宫颈癌Si Ha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本实验从细胞水平研究中药清毒栓对体外培养的宫颈癌Si Ha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是否具有抑制和诱导的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人宫颈癌Si Ha细胞,以供实验使用。2.中药清毒栓及保妇康栓提纯:将外用清毒栓及保妇康栓制剂中的赋形剂去掉,并且将其有效成分用氯仿(三氯甲烷
目的:本课题选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以及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或三七皂甙治疗血栓性疾病,旨在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及终点事件的影响,探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应用能否增加临床
补 丁   大侄子微信发过来一张保存多年的黑白照片,说:坐着的是六哥,站在边上的是我,六岁。   我把照片存入手机,放大,看自己。先看脸,圆乎乎的,皱着眉,咧着嘴,刚哭过的样子。再看衣服,不是学生装,是小翻领——这个我记得,是姐姐小得不能穿了退给我的女式衣服。太短了,套在下面的棉衣从袖口和下摆钻了出来。最后看裤子,在左边的膝盖处找到了一个核桃大的洞。   一点都不像我。   可是,它让我想
期刊
瑶池,西王母与周穆王欢宴之地   泾川闻名于世,不仅由于泾水,更因为西王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相传掌有不死之药和长寿蟠桃,是中国女仙之尊,也是最神秘的女君主。三千多年前,泾川是西王母古国境域。因为王母娘娘的无边法力,对泾川赠送的西王母圣像,我不敢怠慢,将其置于高处,小心供奉恭敬有加。   泾川回山上建有“回屋”,乃西王母居住地,也是西王母与东王公相会处。它就是王母宫。汉武帝巡幸泾
期刊
磨沟:揭开深层的文明   一片雪花,飞翔五千多年,把轻盈的身躯落入洮州古老的胸口,带来上古瓦当和铜器的撞击声。   一幕幕戰事在洮州的额头上刻下狼烟和旌旗猎猎。   谁的声音还带着血与火的故事?谁的脚步还保留着马家窑和寺哇千年迁徙的印痕?   我不想打开上古的历史册页去搜寻人类落入洮州的时光之羽,更不想费心去翻捡沉入苍烟里的那一丝文明的气息。眼前赫然伫立的不是一座座墓群,而是五千多年沉淀给
期刊
长征,是共产党人谱写的壮丽史诗。艰苦卓绝环境中不懈的追求、努力的奋斗、崇高的牺牲、酣畅的胜利,挺立起一个民族的脊梁,凝结成超越地域和时空的力量,指引着中华民族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