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文化差异与中学英语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增加了“文化”一项的目标,因而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习英语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操作不同语言的人在交流时(包括口头交谈和文字阅读),常常会有不能透彻理解甚至完全误会的事发生。这里除了语言文字本身存在的障碍以外,文化背景不同也极大影响着我们交流的质量。本文拟分析比较汉、英语言文化上存在的某些差异,并探讨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一、文化与语言
  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等等的模式,包括思想、道德标准、家庭模式、语言等也就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英文culture一词有如下定义:the particular system of art ,thought and custom of a society; the arts, customs, beliefs and all the other products of human thought made by a people at a particular time.可见文化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涉及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记载了大量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容,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学英语这门语言,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它所放映的特定文化背景,必须深入了解、感受目标语(the target Language )所放映的目标文化(the target culture),才能扫清交谈、阅读中的障碍,从而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
  由于目标语赖以存在的目标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差异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导致的理解错误,不胜枚举。这些错误在越偏远、越封闭的地方表现的尤为明显,因为这些地方的文化独立性更强,融入的异域文化更少。如在有些英语文章中谈到,年轻人向上了年纪的老人挑战,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视为“quite rude”。然而在欧美家庭中却是一种自信、成熟的表达。显然这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问题了,它已超出了对语言的字面理解。操不同语言的人会有不同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生活习惯……,这是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这也验证了句子的含义分三个层面:词、句法和社会文化。只有当句子的语言含义与一定的社会信息框架吻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彻底理解。对目标语赖以存在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认识,必然导致不能透彻理解作者行文所要传递的信息。
  二、汉英文化差异
  1.汉英文化差异与交际方式。文化的不同导致交际规则、交际模式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就会犯一些“文化错误”,在跨文化交际中这比“语言错误”更不易被谅解。汉语的称呼所谓复杂繁多,随时体现出称呼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年龄长幼,特别是族辈之间、下、上级之间,万万不可小视。而在说英语的国家,特别是美国,情形却截然不同。同学、朋友、同事家人之间使用昵称是理所当然的,就连父母与子女之间、老板与雇员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直呼其“名”也是屡见不鲜,更有甚至者,连“名”都省略掉了。
  所以,在校园里,如果见到一位年轻学生冲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打招呼,“Hi, there!(类似汉语“喂,伙计!”)千万别杞人忧天,以为老师会有何不满,斥责年轻学生。事实上,老师脸上仍会笑容满面,答一声“Hi!”,而年轻人仍是好学生。遇到类似情况,千万不能用本族语的标准予以衡量,视其为不礼貌。
  再看对待赞扬的不同态度。汉民族幾千年传统文化都奉谦谦君子之风为上,谦逊有礼貌视为一大美德,于是养成了面对赞扬总是表示受之有愧的习惯。中国人常常有这样对话:“你衣服真漂亮!”“哪里,哪里,很一般”。“你干得真好”“不,我做的不够,那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但如果美国人说:“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Really quite fluent.”我们也按中国人的语言习惯答:“No , My English is quite poor。”则会让美国人大惑不解,他们认为你的回答不够诚恳。对待类似的赞扬,只需回答“Thank you。”表示接受,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即可。从本质上来说,美国人强调个人奋斗精神,强调独立意识,当这种奋斗取得一定成功,他们就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价值观念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引出了不同的应答方式,跨文化交际时切忌用各自的风俗去理解、回答对方的话。
  2.汉英文化差异与词汇、典故。文化差异表现在词汇、典故中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如英文brunch一词,取自breakfast和lunch,该词在美国是很普及的,几乎人人皆知,但在汉语中却没有一个对应的专门词汇可以表达该词的确切含义,所以字典上采用了释义的方法:“晚吃的早餐或早吃的午餐,早餐和午餐并做一顿吃的一餐。”这就是语言的非对应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典故更是体现出文化的差异。有些典故在目标语国家几乎是妇孺皆知,而对外国人来说如坠五里云雾。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Martin Luther King在一次为争取人权、争取平等的集会上演讲,其中有这样几句话:“I have been to the mountain top,And I have looked over, And I have seen the promised land. I may not get there with you……But I want you to know tonight that we as a people will get to the promised land.”“promised land”源出圣经,指上帝答应亚伯拉罕及其后裔之土地,即迦南。现指“a better country or condition; some place or thing that seems to promise final satisfaction or realization of hopes or dreams ”,想象的幸福之地。King在他的讲演中告诉人们他的梦想,告诉人们他已看到希望之国,鼓励人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达到一个和平、平等的“希望之福地”。由此可见,了解典故无疑对透彻理解目标语起着极大作用。   三、文化差异与中学英语教学
  理解文化观点在语言中的作用,最简捷的办法是在目标语的环境里学习目标语,语言学习者可以沉浸在目标文化中,有机会直接观察语言应用的情形。但这对于目前的学生来说,还是不可能办到的。那么英语教师就责无旁贷地肩负着传递正确文化信息,培养学生跨文化敏捷感性这一重任。为完成这一重任,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如图片、电影、电视等对目标文化亲临感受,引进介绍相关的文化资料,都不失为良策。
  中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碰到诸如motel这样的混合词,假如只简单地告诉学生该词由motor及hotel各取一部份分构成,意即“汽车旅管”,虽然方便省时,但学生不会有太深的印象。而采取传看照片,辅之以简洁英文描述的方法,效果会大不相同。学生结合已有的如“美国是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一类知识,对motor存在的社会背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印象更深刻,记忆更持久。再如down and out如出自拳击比赛,指被击倒(down)而不能继续比赛,被淘汰出局(out),也可借以比喻贫困潦倒,落魄,虽然处境凄凉,却不失对生活的执着。通过教师对典故的解释,对文化背景的描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库存,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丰富学生中头脑的图式,帮助他们理解作者意图,体会作者立场,最终达到学习掌握目标语的目的。
  融合(integrating)也是一种理解目标文化的方法。通过运用本族文化来理解目标文化,引导学生比较本族文化对待赞扬的态度与欧美所述有何异同,启发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了解异域文化的渠道很多。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见缝插针,及时讲解,随时强调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要注意由表及里,概括现象,道出本质。比如美国人路遇不会像中国人一样問:“Where are you going?”也不会打听:“How much do you earn every year?”本质上与中国文化的区别就是强调独立性,尊重个人隐私。
  《英语课程标准》增加了“文化”一项的目标要求,明确提出了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而不同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异同,就可能使交流失败。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跨文化敏感性的培养,进而分析文化差异的原因和研究相应的教学对策,无疑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开展,对教师的素质及其对综合学科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和固有的模式,对现行的各种形式教育教学手段都有了较大的冲击。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认真研究新教材,参考其他同事的意见,以及学生的学习反馈,我认为要激发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素质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学习困难现象,便对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造成更大的困难,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不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大舞台,缤纷多彩,班级小社会,异彩绘呈。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出生开始,娇生惯养,基本上衣食住行都是家长包干,生活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久而久之,他们在心理、智力、和认知能力方面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形成判断是与非的能力,导致他们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自学能
期刊
【摘 要】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就业信息,了解自身个性特点,从而准确择业、合理就业,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职业教育中坚持三个指导的作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三个指导:一是指导学生树立与市场经济和就业制度相适应的就业观念。二是指导学生学会了解社会需求,获取就业信息的作法。三是指导学生把社会需要和个性特点统一起来,适应现代社会,自我定位。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职业指导
【摘 要】 当前学校安全令人担忧,学校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小的安全事故只是对学校正常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大的事故则对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直接威胁,对于社会稳定有了一定的动摇。安全管理成为基层教育管理者必须实践和思考的课题。因此,在思想上要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的布置和预防,在行动上要落实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并且需要严格而有效的执行力。本文将从树立安全思想,健全管理机制;成立安全教育共同体
【摘 要】 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法指导,发展学习能力,因人施教,让学生学有创见、有个性。  【关键词】 培养;学习数学;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即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
【摘 要】 小学生学习英语要获得成功首先要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文章提出了激发与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寓教于乐;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策略;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小
【摘 要】 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部分中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这种障碍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表现,提出克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方法、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表现;克服方法;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与其它
应用NCEP/NCAR的1958-2008年3~6月的逐日20时SLP、850 hPa、700 hPa、500 hPa环流场再分析资料,选取覆盖广西区域的16个格点进行Lamb环流分型,分析造成广西区域性暴雨的主导系
【摘 要】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本文采用六个例子,主要针对话题复习课的课堂活动设计,从学生兴趣、学科渗透等五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活动设计;学生兴趣;学科渗透;诗歌音乐;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英语课堂是学生习得英语和运用英语的主阵地。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感受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