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批评的艺术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feb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纠错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用“爱育”引导他们走出迷惘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诚挚的爱,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教育。
  关键词:赏识;爱育;批评艺术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3-0015-02
  
  一、引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当青少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惑”,有了认识及行为的偏差时,正确引导他们走出迷惘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二、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美好情感
  
  由于青少年知识、修养、素质的差异,在认识周围事物时,难免出现短视、片面,导致行为偏激,所以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问题是我们如何来对待学生犯错误。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犯错误忍无可忍,往往采取急风暴雨式的体罚、打骂、讽刺、嘲笑、挖苦等。说出有损教师形象的话,做出有损教师形象的事,其结果事与愿违,令人尴尬、遗撼。
  要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就必须爱每一个学生。常言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了感情,学生才容易接受我们的“道”;反之,若教师与学生缺乏感情,甚至师生情绪上对立,再好的“道”,学生也不愿接受,从而造成教育的失败。所以,对于学生的“惑”,应用爱心去浇灌,用诚心去感化,用恒心去引导,用谅解去护理。
  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爱迪生,你的讥笑里有爱因斯坦。”陶先生的意思是别用打骂、冷嘲热讽埋没了未来的人才。先生还有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当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一天,他发现学生王龙用泥块砸同学,当即予以制止,并令王龙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放学后,陶行知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龙已等在门口。陶先生当即掏出一块糖果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龙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说完,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龙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龙哭了,陶先生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面对学生的错误,采取讽刺、训斥、责骂等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是自暴自弃,甚至走上极端,这样无异是火上浇油。而那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慈母般博大无私的爱才是最有感召力的,才能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并纠正错误。
  
  三、赏识教育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
  
  纠错是一门艺术,需要爱心、耐心。学生犯了错误,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当理智、耐心地注意方式、方法。纠错的方法很多,如当面指出、谈心法、冷却法、暗示法、旁敲侧击法、感化法、赏识法等。赏识是教师手里最奇妙的力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努力发掘其人格中每一个闪光点,对其善的行为多加赞赏,触发其处于潜意识状态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2001年《人民日报》以《赏识你的孩子》为题。报道了南京某厂技术员周宏的“赏识”教育法,消息见报后,不少残疾儿童被送到周宏门下,周宏用“赏识”的教育方法,使这些儿童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陶行知的赞赏法一脉相承,周宏常爱说的一句话是:“哪怕天底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的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美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千万不可“热处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注意以引导为主,通过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提高批评的艺术,把学生引向健康成长的方向。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里,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耻辱中,他就学会了负罪;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也就是说,用爱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成为谦谦君子,成为儒雅绅士,成为和平主义者,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天使。用暴力教育孩子,孩子只会成为暴徒。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现代杰出的教育家梅贻琦曾说“教育的出发点是爱”。爱国家、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因为爱,教育方能显示出其丰厚的人文底蕴和人道主义色彩。道德教育要真正达到滋养心灵,培育精神的目的,必须诉诸情感。只有充满情感的教育行为,才能体现教育的真谛;只有饱含关爱的教育实践,才能催生教育魅力的最大化。目前,社会在不断和谐发展进步,我们虽然已提出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但绝大多数人理想中的“素质”,仍局限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及生存所必需的各种竞争技能上。因此,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的内容必须改革,否则,教育不仅要落后于时代,甚至会落后于我们的祖先。实际上,对中小学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者,特别需要的不是失败,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赏识教育其实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一把金钥匙,像地球上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源于太阳,教育的一切成就都来源于对学生的爱。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师,当别人把你的子女、你的学生看“扁”了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她)看“圆”!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少儿,就看你会不会鼓励他们,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进步。教师对学生诚挚的爱,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教育,它唤醒的将是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
  
  [责任编辑 韩四清]
其他文献
想当然在阅读国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几乎成了全国皆知的明星啦!閱读国里的很多报纸都报道了他经过康复中心调治后,又路遇“大仲马”,还学习了多种写读后感方法的故事。甚至全篇登载了想当然写的《三个火枪手》的读后感。一时间,想当然成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人怕出名,这话一点都没错。想当然出名后,有一家“不良习惯纠正所”的负责人发来邀请,请想当然现身说法。天不怕地不怕的他欣然应邀。来到纠正所,孩子们都等急了。原
Occasionally, life can be undeniably, impossibly difficult. We are faced with challenges and events that can seem overwhelming, life-destroying to the point where it may be hard to decide whether to k
由于父母離异,与家里关系疏远,加上在学校受到了欺凌,年少叛逆的詹姆斯·鲍恩离开了与母亲共住的澳大利亚,回到伦敦寄住在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家,但不久后就被赶了出来,骄傲倔强的他不愿向家人求助,落得露宿街头,还沾上了毒瘾,靠着在街头弹唱的微薄收入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人生变得一塌糊涂。然后有一天,他遇上了人生的救赎——流浪猫鲍勃。有了鲍勃后,詹姆斯开始一步一步地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他不再依靠卖唱为生,开始自
摘 要: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语言已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科学语言。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作为一种高度简约符号化的数学语言的学习同样离不开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正在进入国际数学教育研究视野,成为数学教学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数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0-0051-03  为什么要提出数
20世纪90年代初期,王绍光等学者将“国家能力”概念介绍到国内,并用于对我国政治问题的研究。①国家治理状况取决于基础性国家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以经济发展为例,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平均每8年翻一番”,②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强大的综合国力构成国家善治的必要条件。将国力增强转化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9-0026-08  “自然”既被视为老子哲学的核心观念或“中心价值”,备受历代学者的关注也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近年来,学界关于老子“自然”观念的研究可谓荦荦大观,着實有力地推进着我们对“自然”之理论内涵与思想史流变的深入理解。目前来看,这些成果大致可区分为如下两种主要诠释进路:  进路1:“自然”是“万物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世界现;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1-0062-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迫在眉睫。但真正的德育不是孤立地在课堂上进行,它应渗透在学校一切活动之中。所以,作为一
内容提要本文以敦煌蒙书为中心,主要探讨了蒙书的概念起源、演变和争论,认为“蒙书”概念形成于唐宋之际,主要面向童蒙(适龄儿童及部分少年),家训则主要面向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整个家族成员,类书则不分年龄对象。蒙书主要着眼于儿童,强调启蒙功能;家训着眼于全体家族成员,重在训诫;类书不分读者年龄、身份,注重编撰方式。敦煌蒙书的认定应采用蒙书的广义概念,通过多种相关方式来判定。笔者认为敦煌本《太公家教》等“四
我后悔了,相信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可在人生之路上一旦做出了选择,就只能向前走,再也无法回头。  这么多年来,一个人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其中自然也有很多的无奈与残酷,可我始终都没有放弃过希望。因为我每次在感到绝望的时候,都会告诉自己:哭一哭,笑一笑,生活没有什么大不了,黑夜即将变成白天。就像《不二情书》里汤唯所说:“暗透了,才能看到光。”一次又一次,我就这样告诉自己,我不能放弃希望,更不能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教学的重点,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很重要的措施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作业、课内外指导、测评等方面体现层次性,才能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