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执政意识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lukuai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执政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党的自身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对党在国际上的作用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这种变化和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影响党的执政意识变化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一)时代主题变化的宏观决定。政党作为一种政治事物和政治现象,其产生和发展与时代相联系。因此,时代不同要求不同。在“革命和战争”为主题的时代、在“两大体系”对抗的历史格局中,党的执政意识深受时代主题的影响。而当“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主题,党的执政意识又有新的变化和要求。如由“封闭意识”到“开放意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闭关锁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党的执政意识既要体现国家意识,也必须体现“全球意识”。因此,需要确立开放意识,参与并融入到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并履行一定的责任。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成果,反映出党开放意识所产生的成效。再如由“对立意识”到“合作意识”。在“旧时代”,党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完全对立的意识。而在“新时代”,“对立意识”逐渐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面临着共同目标和任务,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加强合作,世界逐步形成了共赢、共荣、共利、共进的关系。搁置争议、寻求合作是党外交的基点,也由此产生了由“单元意识”向“多元意识”转变。事实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存在不同类型,经济、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客观存在。
  (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发展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党的执政意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党的执政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给予意识”到“服务意识”。计划体制下,党的执政意识潜在地存在着“我是给予者、恩赐者”。而市场体制下,人们获得的资源更多的是通过市场,“需求与供给”发生了重大变化。党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優良公共服务,才能赢得人民的良好评价。二是从“控制意识”到“协调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构条件下,党的执政意识主要表现着支配意识、命令意识,以达到“管控”目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自主的“社会人”,人与党组织的联系变得“间接“了。无疑,党要整合社会需要通过有效的协调,协调意识就成为党执政意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三是从“人治意识”到“法治意识”。“政策性领导”实质上带有很强的人的主观倾向性,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有在健全的法制体系下,市场经济才能健康运行。因此,在新时期,要求党的领导必须是依法领导。四是从“集中意识”到“民主意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党比较强调集中。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人更加独立和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有利于产生民主思想和养成民主行为。因此,民主执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对历史方位变化的清醒认识。能否科学判断所处的历史方位,直接影响到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我党对历史方位的清醒认识主要是在改革开放后。一是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变为掌握政权的执政党。这个变化不仅体现在统治与被统治、执政与非执政这些方面,还体现在党同人民群众、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及定位上。执政地位的获得使党与国家政权关系发生了变化。之前是对立的关系,党的奋斗目标是夺取政权。而掌握政权后,党是国家政权的领导者,这需要处理好党和国家的关系,摆正执政党在国家中的正确位置,防止“等同意识”或“替代意识”。二是党的中心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围绕夺取国家政权而展开,主要是“分化意识”和“斗争意识”,以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进行有效的政治动员和激烈的阶级斗争。夺取政权后,党的中心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以夺取政权、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为主转向掌握政权、领导国家建设。为此,党的执政意识应该是“整合意识”和“发展意识”。三是党所处的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革命夺权的斗争环境转向执掌政权、领导建设的和平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逐步转变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中国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执政环境对党的执政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世界政党的经验与教训的启示。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引人注目的变化是长期执政的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这个“世界性”的政治现象对我们党的冲击尤为强烈。改革开放前,我们党虽然对巩固政权有明确的认识并时刻保持着警惕,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等认识,更多的是从阶级对抗、制度对立的视角看的,侧重外部势力的“侵略威胁”。而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始,我们党认真吸取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反思了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丧失政权的教训,根据国内外、党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从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逐渐形成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怎么样的执政党及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党执政意识的新觉醒。党的十六大后,我们党对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体制、执政环境、执政理念等执政党建设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升华,党的执政意识更加理性了、更加深刻了。
  (五)党长期执政提出的历史性课题。长期执政的政党必须树立正确和科学的执政意识,这是长期执政的客观要求。长期执政的党面临着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如执政意识是党的执政地位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头脑中的反映,但不同“代”的执政党成员在认识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再如,长期执政的党容易患上“执政疲劳综合征”,如何防止这种病症的蔓延,是执政党始终需要解决的问题。还譬如,长期执政的党容易产生特权思想,出现脱离民众的行为,等等。因此,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解决执政意识问题,这是坚持长期执政的必然而迫切的要求。
  
  二、党的执政意识的内容体系构架
  
  我们党执政60年来,经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执政意识体系,其主要内容有:
  (一)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就是以兴国为己任、富民为目标,把发展当成第一要务的意识。这个意识反映了党对社会建设的根本价值。发展是基础,发展是根本,发展是时代主题。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人民的拥护,之所以经得起国内、国际各种风浪的考验,归根到底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也要靠发展;等等。一句话,中国的出路在于发展,中华民族的希望和前途命运皆系于发展。
  (二)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就是为人民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的意识。服务意识是党的宗旨在执政条件下的体现,是党本质属性的规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因此,必须要有强烈的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清正和廉洁去赢得民心,用正确的政策去安抚民心,用热忱的关爱去感召民心,用健全的民主去理顺民心,亲民、为民、富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就是牢固执政所依靠的基础的意识。执政基础是一个执政党获得民众支持的社会力量,是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条件,是党有效执政和增强执政成效的重要条件。只有基础巩固,事业才能坚如磐石。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组织基础上。
  (四)执政治国的法治意识。就是依国家宪法和法律程序行使权力并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的意识。这个意识是对执政党行为的要求。法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也是党的意志和主张的体现。党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在按人民的意志办事,也是在推行党的主张和维护中央的权威,更是在实施依法治国的伟大方略。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党的领导更好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和依法治国的要求,善于把符合人民利益和时代要求,并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活动规范和行为准则。
  (五)执政和谐的民主意识。就是集中民智,聚集民意,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党的领导本质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新时期党明确提出民主执政,这是党执政意识的具体表达。革命的成功靠民主的力量,建设的成功也要靠民主的力量。民主意识对执政党来说意义重大。科学决策靠民主,有效的执行也靠民主;维护党内外团结靠民主,解决党内外矛盾也靠民主;利益表达靠民主,利益整合也靠民主;等等。民主是执政党的生命。
  (六)执政图强的使命意识。就是充分认识到战略机遇期,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目标的意识。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要以强烈的执政图强使命意识,坚持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敢于胜利而不畏缩不前,以奮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脚踏实地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独特的模式,其实践具有世界意义。中国模式的成功将对世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显然,领导这场伟大事业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
  (七)执政进取的创新意识。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突破前人已有的认识,根据实践的要求提出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论断的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证。作为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提高执政能力的全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结合中继承、发展和创新。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敢于打破常规,冲破落后的条条框框和旧的思想观念,以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思维、全新的举措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八)执政长远的战略意识。就是着眼于长远、未来的发展,实现战略目标和任务的意识。这个意识关系到执政党长远发展和未来走向,是具有雄才大略、立足长期执政的政党必须具有的意识。战略意识要求党要有战略眼光,把握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未来要有明确的谋划、设计,明确长远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在面对国内外的重大问题时,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准确做出科学的预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战略计划,并有步骤地有效实施。
  (九)执政安邦的忧患意识。就是在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历史机遇与挑战,对党的执政条件、执政基础、执政环境,以及党的自身状况、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历史课题等方面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自觉意识。忧患意识是执政党的一种执政动力,也是长期执政的催化剂,有利于执政党更加清醒和理性。
  (十)执政科学的规律意识。就是认识到政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符合政党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要求的意识。政党政治是迄今人类社会普遍的政治现象。而政党执政也是当今世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最为普遍的形式。虽然政党存在阶级属性不同、组织结构不同、体制特征不同、产生背景不同等差异,但政党执政存在着共同规律,这些规律需要遵循。党在执政前遵循了中国革命的规律,取得了革命胜利。同样,党要执好政也必须遵循执政规律。
  
  三、党的执政意识变化和发展的启示
  
  (一)党的执政意识必须反映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1.党过去的成功与时代的要求联系在一起。在革命时期,我们党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在边区政府实行“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等,这种民主的执政实践赢得了人民的拥护,为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革命意识和实践,目的在于完成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在全国执政的实践,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反对“和平演变”等思想,使得党的执政意识得到新的发展,也保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事业的大发展。新时期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有巨大的发展,根本原因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的发展表明,我们党确立的基本路线充分体现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意识。2.要着眼于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完善党的执政意识。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但仍然要认识到整个世界还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要求党要有“世界意识”或“全球意识”,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国际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一方面需要党坚持符合世界发展趋向的基本原理、原则;另一方面需要构建新的理论体系,以回答和解决世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若是僵化固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会被排斥于世界格局之外。因此,我们党要敢于超越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世界变化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党的执政意识必须形成合理的整体结构。1.党的执政意识内容是统一的整体。党的执政意识整体制约和影响着党的执政实践。在党执政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党的执政意识是不全面的,甚至是片面的,这就必然导致党执政实践出现种种失误。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我们党过于偏重于“斗争意识”、“政治意识”、“革命意识”,其结果导致社会发展一度出现畸形状态。改革开放初期,当党的中心任务实现重大转移后,又过于偏重于经济发展意识,而忽视了社会全面发展的意识。60年的实践证明,党的执政意识必须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2.党的执政意识内容存在主次之别。党的执政意识不是平行的,在不同阶段重点不同。如发展意识就是中心意识,因为发展是中心任务,尤其是经济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但仅仅是经济发展意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具有其他意识。如民主意识,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增强和执政成效的大小,关系到党的生机和活力,关系到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再如法律意识,关系到党的执政方式,关系到对社会和党自身的规范。党的执政意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的意识作用功能不同,但都不可缺少。3.党的执政意识内容存在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没有发展意识,就不能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党就谈不上真正做到为民服务,更谈不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没有服务意识,就不能体现党的宗旨,就不能体现发展的根本目的;没有法治意识,发展就不会规范,也不可能持续协调发展;没有创新意识,发展就没有动力和活力;没有使命意识,发展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没有规律意识,发展就不会科学;没有战略意识,党就不能战胜未来的挑战;没有忧患意识,党就不能做到清醒和理性;没有民主意识,党就会失去民众的支持。可见,执政意识内容互为条件、互为前提。
  (三)党的执政意识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强化。党的执政意识属于主观范畴。党的执政意识一方面体现了实践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一方面,执政意识要回答和解决实践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执政意识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在进行中的实践,对党的执政意识不断有新的要求。从党的历史任务上讲,我们党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里执政的,不仅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经济的快速发展容易造成各方面关系的不协调和失衡,要求我们党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执政意识。党要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这两大任务,深入研究、具体回答和有效解决现实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以显著的执政成效证明执政意识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同时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执政意识。
  (四)党的执政意识必须转化为党员的主体意识。执政意识不仅是党的领导层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全体党员的主体意识。执政意识只有成为全体党员的主体意识,党的执政意识才能真正体现出有效性。因此,如何把党的执政意识转化为党员的主体意识,是党的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从党自身来看,确立执政意识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完善的制度。科学的制度能生成意识、培植意识,也可以固化意识、优化意识。因此,建立完善的制度是当务之急,而且要善于把制度与法律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执政意识的基础是加强思想教育。执政意识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培育的过程,而加强教育是基础。只有全党素质提高了,认识到执政意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执政意识才能强化和升华;提升执政意识的关键是优化组织结构。党的各级组织是执政意识的主体和載体,组织建设至关重要。尤其要重点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解决好班子的更新,这关系到党的政治传承;强化执政意识的重点是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党内存在的问题容易弱化、减化执政意识。如腐败问题是执政意识的一种威胁,其不仅不利于执政意识的形成,而且腐化执政意识,最终导致丧失执政意识。因此,要积极而有效地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
  (五)党的执政意识必须体现兼收并蓄的开放性。党的执政意识不能仅仅源于党自身或中国社会,而要有宽阔的视野,吸取政党发展历史中的精华。世界各政党的发展有其共同规律,需要研究和把握这种规律。世界在变,政党也在变。从本质上讲,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变革、开放的时代。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通过有效的变革、开放才能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政党的变革、开放必须学会借鉴其他政党的经验,这是政党自身发展的必要途径。如西方政党内部的竞争意识、内部的监督意识、政党与民众的沟通意识、依法规范党内行为的意识等都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有利于优化、强化、深化、升华党的执政意识。
  
  作者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晏蔚青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公路与桥梁作为最为主要的城市交通方式,其质量与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松软地基的施工时整个施工过程中比较有难度的部分。本文我们就将针对公路桥梁施工中松软地基施工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现状;问题;解决方法  一、前言  软土地基施工在公
“安全生产”是施工单位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前提.尤其是针对油气行业的特殊性,其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更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做好场站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
阐述输变电建设项目在环境评价、行政法规、标准及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程序、范围等提出建议.
期刊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访问德国时曾感慨地说,德国每年要向西欧出口很多产品,但看来还应该出口另一种产品,这就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笔者曾经赴德国访问,参观了不少企业,对
【摘要】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 2015对一座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进行计算,对其主要受力特点进行分析,为此类斜拉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独塔单索面斜拉桥;调索  引言  斜拉桥按其桥塔的数目一般分为独塔式、双塔式和多塔式。独塔斜拉桥具有跨越性强的优点,可以跨越中小河流,使用最为广泛。  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 2015对一座独塔单索面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