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智胜大灰狼(中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5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
  1.通过操作纸偶、手电筒等材料,探究影子的形成及造成影子大小变化的因素。
  2.发展观察能力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准备:
  1.自制投影箱1个,其中一面的镂空处贴上塑封纸或塑料薄膜等能够透光的材料,制作成屏幕(见图1),另一面是空的。
  2.用长方形泡沫板包裹彩色不干胶纸制作成插板,插板上标有不同颜色的用来插纸偶的切割线(见图2),游戏时需将插板放入投影箱底部。
  3.兔子、大灰狼、胡萝卜等有食物链关系的可插纸偶一组(见图3),也可以准备其他存在食物链关系的动物纸偶,比如:猫、鼠;大鱼、小鱼;小鸟、老鹰。
  4.手电筒或LED光源。
  玩法:
  玩法一:
  两名幼儿游戏,一名幼儿坐在投影箱空的一面操作材料,想办法让纸偶的影子投射到半透明屏幕上,另一名幼儿坐在投影箱另一侧的屏幕处,根据屏幕上呈现的影子图像来猜测是什么动物(见图4、图5、图6)。
  规则:
  1.投影的幼儿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动物纸偶,投影后可以让同伴猜猜它是谁,但不能说出该动物的名称。
  2.猜的幼儿需根据影子说出该动物的名称,若猜对,可以换另一个动物纸偶;若猜错,则可以要求投影的幼儿放大或缩小影子,以帮助自己进一步作出判断,直到猜对为止,中途不能更换动物纸偶。
  3.游戏时,手电筒不能对着同伴和自己的眼睛。
  玩法二:
  两名幼儿面朝投影箱空的一面并排坐,取两个有食物链关系的纸偶,两人各认定一个角色。游戏时,先把光源(手电筒)约定放置在插板的某一位置,将纸偶插入手电筒前方的任意插口处,然后打开手电筒,观察投射到屏幕上面的物体影子的大小(见图7、图8)。如果一方的影子体形大于另一方影子则为胜。比如,大灰狼的影子大于兔子的影子时,兔子输,被大灰狼吃掉;兔子的影子大于大灰狼的影子时,则大灰狼不能吃兔子,大灰狼输(见图9)。又如,如果兔子影子大,胡萝卜影子小,则兔子赢;如果胡萝卜影子大,兔子影子小,则胡萝卜赢。使用小鸟和老鹰、猫和老鼠等纸偶的规则同上。
  规则:
  ●手电筒需约定放在某一位置,当次游戏不能改变。
  ●游戏时,手电筒不能对着同伴和自己的眼睛。
  玩法三:
  两名幼儿面朝投影箱空的一面并排坐,各执一支手电筒。先选择大灰狼纸偶黏贴在屏幕上,再每人选择一个兔子纸偶,将其插入插板的其中一个插口,双方打开手电筒先观察自己的兔子纸偶投射到屏幕上的情况,然后双方各自调节手电筒的方向和距离,使得自己的兔子纸偶的影子能够覆盖在大灰狼纸偶的影子上,谁先完成谁获胜。
  规则:
  ●当次游戏中不能改动兔子纸偶插入的位置,只有再次游戏时才能另选插口。
  ●双方手电筒可以任意移动,直到兔子影子遮挡住大灰狼影子。
  ●游戏时,手电筒不能对着同伴和自己的眼睛。
  评析:
  游戏“小兔智胜大灰狼”是根据中班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设计的,具有情景性和探索性。教师借助废旧纸箱制作了一个简便的影子探究空间,这对幼儿来说具有神秘感,能满足他们对光和影的探究欲。此材料还可以依据不同的主题内容和探究的深入程度调整人物角色和任务。例如,在“交通工具”主题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影子特征来辨别各种车辆,并运用影子大小的变化玩马路上车辆近大远小的游戏。
  该游戏的一个亮点是,教师借助“兔子”“大灰狼”“胡萝卜”之间的食物链关系设计了游戏情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改变影子的大小,还可获得让兔子吃不了萝卜、让大灰狼吃不了兔子的出乎意料的结果。幼儿在愉快游戏的同时可以充分感知、探索光源距離和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光源移动和影子变化之间的关系,凸显了在玩中学的理念。
  该游戏的另一个亮点是,教师设计了多种玩法,让中班幼儿依据对规则的理解循序渐进地进行游戏。初次游戏时,教师可以多创设机会让幼儿通过操作去熟悉材料;当幼儿有自主生成的玩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你用这些材料玩了什么游戏?你看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当有的幼儿不使用材料,而是通过投影箱来探索自己的脸和肢体时,教师可先满足幼儿的需求,甚至可以和幼儿一起玩手影游戏……教师要懂得放手,多观察幼儿的行为,去了解、分析幼儿对光影的经验和想法。待幼儿十分熟悉已有玩法和规则,并对光和影子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设计新的玩法和规则。
其他文献
如何有效发挥游戏的激趣作用,正确把握并解决活动的重难点,做到以幼儿为本,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是这个活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关键所在。  一、有效发挥游戏的激趣作用  原方案虽然设计了“和颜料宝宝打招呼”等游戏情境,教师也运用游戏的口吻与幼儿对话,但趣味性并不强。在这几个情境中,最能激起幼儿兴趣的是“宣纸变魔术”。建议教师以“学做小魔术师”为主线,以神秘的口吻、变化的结果来充分激发幼儿学变魔术的
研究缘起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其目的在于幼儿园教育的“去小学化”和“去学科化”。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和经验水平,幼儿可以借助活动材料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与教师、同伴和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有益的发展。因此,区域游戏活动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幼儿园要开展有效的区域游戏活动,教师就必须研究幼儿、游戏材料
春节象征着团圆、希望,一向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各种庆祝春节的年俗活动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对孩子而言,经历和体验各种年俗活动,是他们走近、了解、喜爱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契机。如果能在幼儿园开展年俗活动,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体验“过大年”,必定别有一番乐趣,能让孩子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但春节正值寒假,孩子们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因此,在幼儿园,我们利用每年元旦前的一周,举办全园
设计意图:  诗歌《咏雪》采用数字铺陈的手法,渲染出漫天飞雪的景色。平凡的语词,却有着很强的画面感,展现了雪花飘落的意境美。感受、理解并表达表现出“咏雪”所蕴含的意境美,是这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本教学活动设计以“感受意境—理解内容—表现表达”为线索展开各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教师借助视频欣赏和师幼交流帮助幼儿感知下雪天的美好,这是走进诗歌意境的关键之处。第二个环节,教师通过朗诵诗歌并伴
时下,为孩子找一个合适的幼儿园,是让很多年轻父母头疼的问题。有的幼儿父母提前1年开始打听、联系,做准备甚至找关系,可即使这样,孩子未必能够上得了心仪的幼儿园。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学前3年幼儿毛入园率为75%,也就是说,每4个孩子就有一个没上幼儿园。  然而,相对而言,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情况。在幼儿园原本就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新生幼儿到了入园的时候,自然更加紧张。
今天的大班语言教学活动,教师安排的是组织幼儿学习经典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活动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了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接下去教师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幼儿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上:(1)如果你是那只狐狸,你会怎样和乌鸦说,才能得到乌鸦嘴巴里那块肉?(2)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怎样做才不至于上狐狸的当?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很明确的,即让幼儿通过讨论,发散思维,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晨间活动时间,我们常会组织中班幼儿玩轮胎、滚筒之类的户外运动器械。我们约定的规则是,谁来得早谁优先选择运动器械。这天,孩子们正玩着,一声“老师——”打破了原本的和谐:只见嘉嘉和莉莉相对而立,各自都紧紧抓着同一个滚筒的边缘,脸上都是一副愤怒的表情。看见我走过去,莉莉立刻控诉:“老师,这是我先拿到的,嘉嘉来抢了!”嘉嘉则绷着脸看着我,没有说话。原来,嘉嘉今天来晚了,拿不到滚筒了,于是来抢莉莉的。我弯下
上学期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开学,复学后,我园实行按年龄分时间段错峰入园。大班幼儿来园时间为7:40~8:10,比以往提早了,结果不少幼儿无法准时入园,迟到现象频频发生。大班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加强对时间的认知,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可以为幼儿的小学生活奠定基础。于是,教师决定从“迟到”这一生活事件入手,引导幼儿通过感知、操作、体验进一步积累有关时间的经验。  一、感知迟到及其后果  早上,左左迟
春天到了,我带着中班孩子去幼儿园的小花园寻找小动物,孩子们在大树上、草丛中陆续发现了蚂蚁、蜗牛、蜘蛛、蚯蚓。泽泽无意间翻开一堆枯叶,几只虫子钻了出来。他惊讶地大喊,引来同伴围观。“西瓜虫,西瓜虫!”乐乐认出了这种虫子。浩浩说:“快抓住它!”泽泽捡了一片树叶,想让西瓜虫爬到树叶上,同伴们见了都来帮忙。被树叶一拨弄,西瓜虫卷成了小球。浩浩喊了一声“用手抓吧”,便直接动手把西瓜虫抓了起来,并对泽泽说:“
设计意图:  大班上学期,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有趣的编织”“芒果美食街”等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发现他们喜欢参与各类民俗活动,学习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制作,欣赏民族歌舞等,这大大激发了教师继续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的热情。鉴于百色是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百色的人口中壮族人口占了80%,社会文化中蕴含着浓郁的壮族文化特色,而壮族农历三月三的“歌圩节”也是当地人极其熟悉和喜爱的传统节日,于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