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对象性的绘画创作

来源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ing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现象学的基本问题是一种非对象性的艺术创作是否可能及如何可能的问题。直观相继而来的被给予性,并非所有的被给予性都绝对的通向非对象创作,唯有基于虚静主体的直观被给予性,才能真正实现非对象性的绘画创作。首先论述虚静就是世间一切存在的根源和本性。其次论述直观对于画家真正接近事物和实现非对象性创作的重要意义。再次论述马里翁所勾画的新主体如何取代了建构性的“我”,从而实现了去主体形而上学的历史使命。最后论述了具象表现绘画理论对于非对象性绘画创作的启示。
其他文献
下面是《孔乙己》教学中将课文第4段与第11段进行比较阅读之后师生的看法:两段之中有人物出场与退场的对比,有高大的身材与被打折了双腿匍匍于地上的对比,有脸上的伤痕与断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现代化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此同时,教育技术也融入课堂,产生了形态各异的智慧课堂。语文智慧课堂以小组合作模式下的课堂新样态为基础,通过教
《东方杂志》是晚清最后几年最有影响力的立宪派报刊之一,它在这时期最主要的政治倾向就是宣传立宪思潮,以推动立宪运动。《东方杂志》在立宪运动的报道中,能保持不正面谈政
统编教材实施近三年,不少教师对教读课和自读课的课型依然不能区分,也无法厘清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的关系,把自读课文当做教读课文来确定教学内容,设置相同的教学目标,把教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