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之表现特点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之一。古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是我国民族器乐曲的优秀代表作,以其悠久的历史、技巧丰富而著称。本文以《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的历史渊源为起点,着重对两首乐曲的技巧技法即表现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对比。
  关键词:琵琶;技巧;技法;对比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1
  
  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也是最富于特点的弹拨乐器之一,以其丰富的演奏技巧与独特的表现力被誉为“弹拨乐之王”。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就以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流派纷呈而流传于世,至今还深受世人的喜爱。
  一、历史渊源
  两首乐曲主要描述了秦末时期,陈胜、吴广发动的农民战争失败以后,刘邦项羽的两支农民起义队伍逐渐壮大起来。刘邦攻入秦之府咸阳城,推翻了秦王朝,项羽自立我“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臣。为争做皇帝,刘项反目,开始了持续4年之久(公元前206-202)的楚汉战争,进行了殊死搏斗,并于公元前202年在垓下(今安徽省境内)进行了一场决战。汉军刘邦运用“十面”之阵法围攻以项羽为代表的楚军,项羽实力孤弱,迎战,寡不敌众拔剑字剔,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建立继秦王朝之后的又一封建社会――西汉王朝,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就是人们根据这一历史故事创作的著名乐曲。
  二、表现特点
  《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都是反映楚汉相争的同一历史题材,乐曲的构思相同,分作战前的准备阶段、作战情景、战争的结局三大部分。但这两首乐曲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各有自己的侧面,按《养正轩谱、顾须知》说:“惟十面为得胜之师,卸甲为败军之众”。《十面埋伏》侧重于汉刘邦的立场,描述了汉军用十面埋伏阵法击败楚军。《霸王卸甲》则描述了楚霸王项羽在这一历史性的决战中的悲壮结局。《十面埋伏》的重点段落是:“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描述了刘邦用十面埋伏这之计击败项羽之激烈战斗场景,音乐格调昂扬。《霸王卸甲》的重点段落是:“楚歌”、“别姬”描绘项羽悲歌壮别的场面,音乐格调悲壮。
  (一)两首乐曲的序部,就已揭示了乐曲主题思想的不同侧重
  《十面埋伏》的序部“列营”,在艺术上以高度概括,洗炼的手法,抓住了战场上特有的战鼓声与号角声,并使这种音调典型化,造成异常紧张森严的战争气氛。乐曲开始采用“半拂轮”的技巧使战鼓节奏由慢到快,连续不断,立刻把人带到了空旷的原野和安营扎寨的战争前奏中。号角声安排在高音区,旋律骨干音的四度跳进代表着中国古代号角的特色,音调高亢明亮,富于战斗性。乐曲一开始就把一幅战鼓雷鸣,旌旗林立,刀光剑影的壮烈古战场画面,展现在听众面前。
  《霸王卸甲》的序部“雷鼓”,一开始就是深情低沉而壮烈,以琵琶技巧“下出轮”开始,运用了慢速的满轮及轮双弦,制造和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气氛。在琵琶的低音区,缓慢、朦胧的鼓声和断断续续的号角声,预示着这场战争对于项羽来讲是悲剧性的结局,与《十面埋伏》“列营”中的高亢、尖锐、明亮的鼓声,号角声,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在全场布局与意境表述方面,两首乐曲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
  《十面埋伏》第二大段是全曲中心部分,它包括“埋伏”、“小战”、“大战”三个小段。在艺术安排上突出的特点是:音乐发展很有层次。“埋伏”在情绪上为“大战”作了准备,“埋伏”的紧张、寂静气氛,更烘托出“大战”场面的喧嚣激烈。“小战”是“大战”的前奏,这样使全曲高潮“大战”出现有层次、有步骤,通过“埋伏”“小战”矛盾逐步激化。特别在“呐喊”前出现“萧声”,音乐旋律的节奏、手法、情绪突然变化,使“呐喊”的出现更为铿锵有力,更具有激烈的戰斗气息。在写作手法上,突出地运用了琵琶武曲各种特殊演奏技巧,是琵琶古曲集武曲技法之大成者。如“呐喊”这一段,汪派运用琵琶所特有的“推并弦”、“挽”、“摇指”、“长滚”、“长轮”等多种技法表现的呐喊声,犹如身临雄师百万,铁骑纵横的冲杀场面,达到了极为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
  《霸王卸甲》一曲表现的是垓下决战中,西楚霸王项羽的败北。全曲除“营鼓”外,基本上是一个主题的“汇组指法”变奏。描述项羽性格的主题原型是在第二段“升帐”。“升帐”速度从容缓慢,节奏平稳,但往往在弱拍上的扫弦造成强烈的切分感,富于菱角,旋律线起伏不大,配合旋律中宫、羽调试的交替和左右推拉技法运用,使主题旋律铿锵顿顿挫,壮烈有力表现出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壮烈豪迈的气概。
  对项羽另一侧面的刻画在“别姬”。“别姬”一段旋律虽然不长,但音调悲切缠绵,旋律线曲上向下流动,有如哭泣,感人肺腑。特别是“鼓角甲声”的出现,加速了悲剧性的发展,“别姬”主要用轮指演奏,精巧的技法,含蓄内在,情深意浓,独景其功。
  总的来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反映古代重大历史题材时抓住了典型时间、典型环境在描写楚汉相争这一历史特定背景时,选择了最有代表意义的垓下决战的场面,在表现垓下战争中又突出了呐喊,形成全曲高潮,完成了对汉军这一进攻者,追击者,胜利者生龙活虎的形象塑造。全曲气势庞大,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把千军万马,杀声震天的悲壮古战场面描绘的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使人如身临其境并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全曲在追捕声中嘎然而止,成功地展现出古战场上激烈壮观的场景。
  《霸王卸甲》一曲,是一首写实性,叙事性很强的琵琶武曲,特别侧重了内在情意的表现。从全曲的三个主要段落“营鼓”“升帐”“别姬”来看,乐曲的着重点不是对垓下大战过程的描绘,而是在垓下大战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下,从不同侧面揭示与刻画了项羽的精神气质。
  本文主要从《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的历史渊源和各自侧重点的表现特点上进行了分析,同时这也是本人在弹奏中的一些理解和感受。这两首乐曲都是我国优秀的琵琶古曲,它以琵琶特有的左右手技巧圆满的表现了一段真实而又非比寻常的历史故事,汇藏着中国古代琵琶技术的宝藏,不愧是中国民族器乐的优秀代表作。
  
  参考文献:
  [1]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简史[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文艺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许多文学评论家都从工业发展对美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华盛顿?欧文的英国情结或者欧洲情结等角度探讨《睡谷传说》中的主题,就小说的人物刻画而言,这部小说揭示的无疑是当时荷兰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的一次文化之旅,是这些受害“飞散群”繁衍新的文化、新的生命的有力佐证。  关键词:睡谷传说;文化旅行;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传统孝道的异化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的养老模式。当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处于起步时期,其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及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速使社会养老面临着巨大困境,而其中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尤为突出。改善农村养老服务现状,应当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完善养老法律制度,加强舆论引导作用,健全养老机制,做到物质与精神、道德与法律并重,从而使农村养老保险体制日益完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它的确立不是偶然的, 而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必然产物,是邓小平正确把握时代主题, 深刻分析香港、澳门、台湾和大陆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结晶。“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不仅为香港未来的发展开辟了现实性的道路,而且为解决台湾问题奠定了实践基础,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
期刊
摘要:侵权死亡损害赔偿制度与生命尊严、伦理道德唇齿相依,与社会公平、正义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的死亡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坚持公平正义、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死亡损害赔偿项目,确立个体化计算标准等建议,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侵权死亡损害赔偿制度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侵权死亡损害赔偿;赔偿范围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与世界交流的加强,跨文化交际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文化的含义,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来探索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随着我国加入WTO 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上的大事直接或
期刊
摘要:美狄亚是悲剧史上由神到人的转折点,她分别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身份,各个身份的矛盾裹挟着众多的现实问题,发人深省。  关键词:美狄亚;社会身份;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1    一、从神话里走出的人  《美狄亚》是一部堪称经典的悲剧。《美狄亚》取材于希腊神话,但是在神话中美狄亚的仅仅是一个模糊的影像。英雄们的光荣事业面前
期刊
摘要:细节描写的特点是:真实可感、生动有趣、蕴藉含蓄、一笔传神。文学创作时的细节描写必须真实,细节必须有明确的典型意义以及所写的细节必须符合文章的需要,才会使作品读起来具有魅力。  關键词:细节;描写;魅力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1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部作品读过之后,虽然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内容情节甚至人物都忘记了,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加大,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尤显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斯大林模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对其评价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乃至政界讨论和关注的热点,应该对其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经验教训启示。  关键词: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启示  中图分类号:C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1    一、构成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决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性质的是生产关
期刊
摘要: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简要论述了汉英语言的差异、中医语言的特点和中医文献英语翻译词法和句法层面中的有效方法。旨在强调跨文化交际对中医文献英语翻译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医文献;翻译;归化;异化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中医文献翻译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汉英语言的文化交际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