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不在乎房东是什么人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bt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5月,卡梅伦就任英国首相,按惯例,他和家人要搬进唐宁街10号居住,他在伦敦西郊诺丁山的住房随即空出。这栋有四个卧室的两层小楼,卡梅伦在2005年以一百一十万英镑购入,其间又花费六十万英镑,将房子装修成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家,2010年,市值二百七十万英镑。
  卡梅伦全家搬进唐宁街10号后,委托房产中介出租诺丁山的住房。按市价那套住房每月可收房租六千英镑,一年就是七万两千英镑,但需要付给中介公司15%的月租金作为中介费,即九百英镑。这九百英镑,可以抵销出租房屋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保险费、房屋维修费等,算总账还是划得来的。
  最终,房产中介找到了合适的房客,一位名叫玛莉亚的中年妇女。当她带着两个孩子搬入卡梅伦的住房时,英国《每日邮报》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问及玛莉亚对租住首相的房子有什么感想时,她淡淡地说:“我是通过中介公司租到这套房子的,我只关心租金是否划算,我能否顺利搬进来。至于感想,我只能说,既然我付了房租,就完全可以理直氣壮地住进来,我才不在乎房东是什么人呢。”


  【原载《国际金融报》】
其他文献
一位九十三岁的老人,有三儿一女,因为年迈体衰,平时由三个儿子轮流照顾,儿子家都建了漂亮的小洋楼,可是轮到老三家,儿媳妇却将她安置在猪栏里。猪栏的窗子是用红砖架成的,连纸都没有糊,门则是用钢筋焊制的,只留了一个口子递进饭菜。冬天寒风呼呼,老人整天坐在水泥地上,无人理会。旁边是一副临时搭设的简陋床铺。如果不是村民报警,乡县政府出面处理,这样的日子,老人不知还要过多久。  这是刚刚发生在我的老家湖南双峰
期刊
悦悦的公司有七八十号人,其中,中层以上干部就不下二十人,还有三十多位年龄相近的同事,剩下的都是年长的师傅级的老人,悦悦在这些人当中,算是垫底的小人物了。   一天,闺蜜小王悄悄地问悦悦:“夏副总的女儿下月结婚,你送红包了吗?”悦悦说:“人家是副总,不送行吗?”   “那你送多少?”小王说:“人家都是六百。”   “那我也六百吧!”悦悦无奈地说。   过了几天,李科长的儿子考上大学。李科长
期刊
六岁学会编程,十四岁被麻省理工预录取,山东莱阳李向楠同学的事迹在短短两天时间内持续霸占了各大媒體的头条。  就事件当前进展来看,证据说辞遭遇打假,华南理工出面澄清,麻省理工回函解释,莱阳教体局先是发声力证,又含糊称“宣传需要”。舆论的浪潮正在逐渐倒逼真相的曝光。  而就事件发展过程来看,媒体间的报道多有抵牾。只不过这一次,背锅的不应只是媒体,更应该问责的恐怕是莱阳教体局的“宣传需要”和更多为了配合
期刊
美军如何“拍苍蝇”?“星座号”航母的一个飞行大队长,给自己的私人飞机加了一次公家的油,被发现后降了一级。  再来看看美军抓到的一个介于老虎和苍蝇之间的中层领导干部——“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驱逐舰指挥官唐纳德·霍恩贝克。培养一个指挥官很不容易,如果工作出色的指挥官在生活作风上出了问题,该怎么办?警告?记大过?降职?免职?都不是。美军的处理比这几个都要重得多——开除。唐纳德·霍恩贝克就是这样一个倒
期刊
那些微不足道默默死去的人,如同展开一大叠讣告时无意间抖落出的灰尘,在刺眼的阳光中慢慢飘落,从此消失不见。  因何而尽   潘鸿强死在他最熟悉的地方:工厂。   一个月前,在一个旁人看不出什么征兆的深夜,潘鸿强在车间里用一把机床刀挥向自己的脖子,死得决绝。工友们起初并不相信这是一起自杀事件,只是遗书太刺目了,这个外人看来“挺硬气”的男人,在遗书中称自己为“孤独者”。在人生的最后几行字中,他仍然告
期刊
1  我和老公是初恋、初婚。从十八岁到现在,恋爱六年,结婚八年,为人父母六年。转眼,居然已经在一起十四年。  你如果问我:幸福吗?我会说:幸福的。你如果问我:腻吗?对别的男人好奇吗?我嘴上否认心里却诚实:当然好奇。  这是人性。  我刚上大学就遇见老公,我们是校友,他第一次追的女孩就是我,我答应了,可多么动心也未必,不过是少女对爱情的新鲜和憧憬。  我还记得大学里他陪我一起打饭打水,每天拎着我的水
期刊
三年级的时候,广播里整天宣扬“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学校号召大家搜集材料。我们班一个姓张的同学说,他的爷爷腿上有个疤痕,是被地主家的狼狗咬伤的。此事传到校长耳朵里,他欣喜若狂。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抓阶级斗争这么多日子,这可是活生生的教材!  张爹很快被请到学校。就在那棵挂钟的梧桐树下,校长掀开张爹那泥迹斑斑的裤腿端详了一会儿,露出满意的神情。然后,校长让我们的语文老师写稿子,题目
期刊
晚上9点,手机丁零零地响了。我拿起手机一看,来电人是“二哥”。我的脑子空白了好几秒,才好不容易想起来这个“二哥”到底是哪位。  我爸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大我爸二十多岁,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姑父后来带着两个儿子到一个离我家很远的地方讨生活。听我爸爸说过,大哥二哥都是农忙时种田,农闲时打零工,日子过得不宽裕。  这么晚了,二哥打电话有什么事?我满腹疑惑地接起了电话,一个陌生的声音异常兴奋地说:“妹
期刊
朋友发来一条微信,链接后附有留言:亲,孩子在参加比赛,请去点个赞哦!  类似的讯息收到得太多了,求点赞、求转发、求关注、求捐款……因为是生活中比较不错的朋友,我点开了链接,看见一个胖嘟嘟的小子身着汉服,在优美的古曲中朗诵《伯牙绝弦》。说实话,水平确实不敢恭维,除了基本的断句存在瑕疵,就连普通话都不甚标准。说是朗诵,不如说是背诵。再看点赞数,已达到五千多,名次已位列第二,让我不禁咋舌。  我没有给朋
期刊
七岁的儿子,从中国和我一起来到日本,三个月时间就融入了日本的生活,在小学表现不错,我一直在暗地里为他感到骄傲。  可有一天,儿子回来的时候很沮丧,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外面能听到里面隐隐的抽泣声。  吃晚饭的时候,儿子眼睛有些发红地走了出来。饭桌上,我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我一年级的功课没有及格。”儿子声音低沉得像他的心情。我震惊,不可能,儿子的功课自从转学后一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