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石钟山记》

来源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苏轼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陈毅同志在《冬夜杂咏·吾读》中说,“吾喜长短句,最喜是苏辛。东坡胸次广,稼轩力万钧”,对苏轼的宽广胸怀及其文学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四人帮”反党集团打着“评法批儒”的幌子,给苏轼贴上了“儒家”的标签,戴上了“典型投机派”的帽子,全盘否定。为了对苏轼这样一个在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作出正确评价,有必要研究一下苏轼的生平。
其他文献
<正>教师要按照"知识线索、学生认识发展线索、问题线索、活动线索、情景素材线索、教师讲解线索"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核心认识和关键能力的发展。高端备课项目
通过结合某水库大坝渗漏现象,分析该水库大坝坝基中所存在的主要结构问题,针对渗漏病害提出大坝防渗设计的可行性方案,同时对两个方案技术对比分析而选取较优方案,为水库大坝
<正> (一)“些”字的传统解释及其存在的问题 《楚辞·招魂》每句末缀“些”字以为语尾。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创举。古今的字书、韵书对“些”字曾有不少的解释。例如从“
针对汉语教学活动中存在对试题与习题不加区分或将试题用作习题的现象,本文具体讨论试题与习题在题目性质、目标和用途、内容、形式、编制过程以及质量指标等方面的不同,主张
<正>课程需要坚守,发挥其"用来跑"的承载意义;课程也需要创新,发挥其"跑出来"的创生价值。教育者用什么样的课程结构,才能留给儿童弥足珍贵的"最初的东西"?"有一个孩子每天向
现代汉语中体标记"在"的使用缺乏强制性,其隐现受到语用因素的极大影响。本文认为"在"的语用功能是表达事实的申明,并试图解决三个相关问题:一、需要申明的事实:低预期度、低
依据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二九○灌区渠道横断面设计,探讨水力最佳断面在渠道设计中的应用及修正,求得渠道设计的实用经济断面,最后确定渠道最佳断面,达到投资较省、便于施工、安
美国独特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大量的白人与其它种族的混血人。混血人人物在美国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本文对不同时期、不同种族和不同性别作家作品中混血人的形象定位
带修饰成分的数量结构的持续值显著高于不带修饰成分的数量结构的持续值,带多个修饰成分的数量结构的持续值显著高于带一个修饰成分的数量结构的持续值,这显示修饰成分具有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