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k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创新素质
  21世纪人才的竞争首屈一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工作的目的便是发现并培养优秀的人才。所以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对于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笔者有以下几条见解:
  一、 创设情境,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动手能力强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分别利用各种知识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学生能主动去探索、探究的目的。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是创新的来源。所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具有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善于创设情景,设置悬念,精心设问。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所有的教学都在“问题”的发展中引导学生循环渐进的、科学的渗透完成。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填鸭式”教育,“家长式”教育,不要因为学生“违背教师意愿”或者没按教师既定教学轨迹运行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改变对教师的依赖性,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问题和悬念的激发下去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喜悦中去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疑问。使其在不断地探索性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2. 鼓励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如果对某部分知识或者习题中的一些条件、设置的问题或者解题方法有疑问、有见解都是学生思考的表现,也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改掉“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和教师“一言九鼎”的教学思想,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在宽松、自然、民主、平等、具有科学气息的环境中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问、大胆质疑,畅所欲言。这就要求教师要谦虚,对于学生的发问和大胆质疑,要加以肯定,及时表扬,让学生经常有享受成功的心理体验。
  其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动脑思考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萌芽。即使有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很可笑或者很幼稚。作为老师也不能嘲笑或者忽略这个过程也不能随意批评或一掠而过。我们一定要放下姿态,和学生好好讨论,从其源头出发,逐步分析,直到解决问题,这样既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
  再次,教育具有平等性,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差生同样也具有创造性。关键是教师怎样去发现、挖掘。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所有的学生,重视所有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不能“重优忽差”。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
  二、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再引导他们运用分析、推理、判断等方法来认识问题的实质,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 改进演示实验,“活化”创新意识
  一直以来在化学课上我们习惯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对于危险性小的实验也可能让某个听话的学生一块儿辅助实验,而其他学生观察,最后教师总结实验并讲授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学生是否真正观察了实验或者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其他见解,教师都不太顾及,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这种机械性的操作,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将实验任务布置下去,让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参与教师的备课中,和教师一块准备实验,而后在课堂上让他们代替老师做演示实验。其他的学生在这些学生的带领下,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积极帮助解决,学习结束教师要和学生一块总结,这样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对于教材中“学生实验”的大部分内容可以分散到课堂教学中以分组实验代替演示实验。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又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带着要弄清产生此现象原因的强烈求知欲去学习,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課堂效率,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鼓励学生进行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中职学生正处于思维积极灵活的年龄段,在学习中对课本、习题产生疑问的情况经常发生,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这些疑问,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探究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试验条件,帮助并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完成实验,通过实验来培养创新能力。
  三、 上好活动课,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中职学生升学压力不大,二课活动丰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我们生活在矿区,周围的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不景气,集团公司正在搞“转型”——煤的清洁利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厂矿或者周围的农村去参观、调研,让学生在参观学习之前就把问题准备好,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根据学习的情况写出总结或者小论文。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竭尽所能给学生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扩大学生的创新视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齐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期刊文献.
  [2]孙根兰.案例分析谈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效性[J].期刊文献.
其他文献
摘 要:我们的社会需要学校提供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办学模式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的需要是极不相适应的。1993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学校要有特色,校长首先应该具备成熟个性。校长成熟个性主要是指校长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表面CD25和CD69分子的表达,观察活动期ChlJrg-Strauss综合征(Churg-Straus
摘 要:西部贫困地区的班主任队伍建设状况从总体上来看是比较好的,班主任的工作状况也较为健康有序,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班主任专业化建设较为薄弱。本文分析了班主任专业化的实现方法和途径,如提升班主任专业化理论;建立班主任激励机制;完善班主任培训机制;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扩大交流、学习的机会等。  关键词:班主任;西部地区;专业成长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班主任专业化的呼声越
作为新闻记者,一生中能有机会去南极实地采访,实属是新闻生涯中的幸事。黑龙江电视台记者蔡晓东就是这样一位幸运者。黑龙江广播电视报作为一张体现电视媒体动态的报纸,得知
摘 要: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助力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与人才的创新是分不开的,因此,我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也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各级政府和学校也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点项目来抓。回顾传统的教育模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充足的,这就导致学生的发展没有后劲,也无法有效地推动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将教学方式的改进与教学方法的革新作为了教育改革的重点和主要方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市场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视频包装是一个立足于市场的应用型行业,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视频包装专业与贵州草根足球联赛主委会合作从产教结合、以产助教、以教促产、以产养教方面研究新型教学模式,将职业教育融入产业,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摘 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而在信息技术这个背景下,在加速了我们生活节奏的同时,如何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值得我们探讨。本文则是从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加强师生、生生课堂的互动性,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这三方面入手,谈谈如何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主导性;学生自主性;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简言之就是学生在最
摘 要:由于小學阶段的后勤管理工作与教育本身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学校常常忽视后勤管理工作,以至于后勤管理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其原有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后勤管理工作是体现小学管理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应重新认识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功能,重新部署后勤管理工作,以保证后勤管理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后勤;管理;改进措施  一、 新形势下小学后勤管理功能概述  (一) 促进小学各项教学工作有
摘 要:当前正值教育改革的年代,各种教学思想甚嚣尘上。但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思想,是先进还是落后,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是越来越先进了。科技进步带来的最大好处是知识的大爆炸。先进的教学设备必然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单方面采用提示型的教学样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教改的步伐了。随着教学环节的延展,教师更多的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模式、教学教育方法结合高科技的先进的教学设备共同达到高效的教学成果。近两年来,各地教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阶段。小学品德课是培养学生品质、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就笔者任教地区的实际情况可知,当前小学品德课堂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策略入手,对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策略及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最优化;实践  一、 引言  所谓“教学最优化”,是指不断探索教育和教学的最佳方案,寻求一种最能恰当地考虑到具体的教学情境,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