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破解管理难题·城乡“美美与共”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贵州省贵阳市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过程中,将实验工作与推进“教育立市”战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等工作相结合,整体推进义务教育综合改革。首先是由政府主导,通过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明确研究重点,保障经费投入和专家团队支持。其次是市、区、校三级因地制宜,基于不同的管理职责、管理任务、管理要求,有重点地突破管理难题,由此促进学校品质提升,实现城乡教育“各美其美”。
  关键词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三三制”原則;学区教育共同体:精细化管理:“贵阳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7)04-0009-04
  作为西部欠开发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之一,贵州省贵阳市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与重庆、四川成都等西部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全市范围内县域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够均衡。为了打造贵阳教育发展的“升级版”,2014年,在我们的积极争取下,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贵阳市成为全国八个《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实验区中唯一的省会城市实验区。与此同时,贵阳市将2014年作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起航年。先后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工作、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
  我们对各项工作进行整合,将《管理标准》实验工作与推进“教育立市”战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制定实施《学校三年自主发展规划》,以及深化学区化办学、推动教育集团化发展等五项工作相结合。确保了贵阳市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的整体推进,由此促进贵阳市义务教育从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多个方面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一、顶层设计重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研究
  贵阳市在实验启动之初。就由政府主导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从组织上、经费上、人员上、设施设备上对实验工作予以保障,并且狠抓落实,确保了实验工作的顺利推进。
  1.细化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路线与重点工作
  《管理标准》从细小处入手,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要在全国推行就必须先验证其普适性。因此,贵阳实验区按照教育部相关工作要求,基于“提高管理水平、打造管理队伍、破解管理难题、提供示范经验”的目的,确立了“全面部署,整体实施;统筹规划,滚动推进;政府主导,专家引领;典型示范,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我们制定了《贵阳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方案》,明确了实验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制定了《<管理标准>实施细则》,使《管理标准》可操作、可实施、可考核。并结合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实际提出了德育工作、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及质量评价、校园文化、促进义务教育公平等五项工作重点,在全市10个区(市、县)全面开展实验。
  2.确定实验样本,制定分级分类量化测评指标
  2014年,贵阳市有小学558所、初中234所,学校数量多,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体现《管理标准》为学校带来的提升改变,我们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分成了实验组和对比组,按照四个“三三制”原则(学校性质:市属公办、县属公办、民办校:所处地域:城区学校、镇区学校、乡村学校:学校学制:九年制学校、纯初中、纯小学:申报方式;市级指定学校、县级指定学校、自愿申报学校)确立实验样本(示范)学校共300所(其中市级实验示范校60所),其余492所学校作为对比学校。
  同时。我们对92条管理要求按照其责任主体划分为政府主体指标、部门主体指标和学校主体指标,分级分类进行量化,对照管理要求进行评测,促进各责任主体进一步强化职责,提高工作效能。各区(市、县)从《管理标准》的六项管理职责、各实验样本学校从贵阳市实验方案的五项工作重点中分别认领一项,在全面开展实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研究,按照“验标、外学、创特、制标、受评”五个步骤认真开展实验。经过前、中、后三次测评修订,最终形成结题报告。
  3.保障经费投入,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
  在实验过程中,政府对义务教育学校软硬件标准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得以提高。在贵阳市政府统筹下。市、县两级将实验工作经费纳入教育经费预算,2014~2016年。市级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作为改革实验区经费,下拨到10个区(市、县),县级财政匹配后用于支持实验工作;在加大县域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对实验示范校投入进行倾斜,实验期间60所市级实验示范校共获专项建设经费(不合常规建设经费)3.72亿元,新增教师320人,建设功能教室60个,新增心理辅导室22个,新增校本课程64门。新增省级名校长8人、名班主任21人、名师工作室14个,新增市级“三名工作室”80余个。此外,贵阳市还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经费,多渠道筹措资金。仅2015年就投入义务教育建设经费20亿元。重点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如乌当区、清镇市采取PPP模式吸纳社会资金6.23亿元建设学校: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政府与供应商合作。采取“一次到位、逐年偿还”的模式筹措资金2.71亿元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
  4.组建专家团队,为标准“落地”提供指导与支持
  我们组建了由市政府督学、高校教授、市级专家、中小学省级名校长组成的专家组,加强实验工作指导力度:聘请了贵阳学院从事中小学管理研究的阮朝辉、龙剑明、余文武三名专家,负责实验工作所需的工具开发、辅导培训、蹲点指导、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使评测结果更加客观。除了对《管理标准》进行专题解读。在实验过程中。市级专家组还分赴10个区(市、县)开展二级培训10余次,下到学校200余所(次),对实验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确保学校真正领会实验工作的目的意义,正确对待实验工作。同时。我们还采取名校 弱校、专家团队进驻等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指导力度,为其全面实施《管理标准》提供支持。在专家指导下,市级各实验样本校通过重点领域研究,结项《管理标准》实验专项课题46项。   二、分类统筹重实效:验证标准,均衡发展
  在实验过程中,贵阳市、区级层面因地制宜,找短板、补不足,从不同的管理职责、管理任务、管理要求及工作重点着力,逐条检验各级指标,通过《管理标准》的实施验证,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市级层面:突出问题导向,立足全面发展
  贵阳市教育局立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突出问题导向。在理清“管什么、怎么管、如何管”的基础上,致力于破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难题。深入推动义务教育综合改革。
  比如:为强化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贵阳市教育局重点关注了“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管理任务,并与“营造和谐安全环境”管理职责相结合,探索降低学生伤害事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实验工作结束后,市教育局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实操化,启动了全市中小学德育安全工作。强化基层基础网格化管理,初步建成了中小学校德育安全网格化体系:开展了中小学德育安全网格化工作心理健康专项筛查。对心理与行为问题高危学生一人一档建立学生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干预方案、干预过程、干预结果等。并对学生接受干预后的变化情况进行追踪。对降低学生伤害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
  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职责。贵阳市结合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探索建立了贵阳市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创造性地设计了系列量表,并于2016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首次全方位、大规模的质量监测工作。监测内容包含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学业状况及社会满意度等。监测对象涉及学生、教师、家长和普通市民共53万余人次。监测结果显示,贵阳市的教育质量虽然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总体上稳中向好。
  2.区级层面:自选研究项目,培育特色亮点
  各区(市、县)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五项工作重点进行广泛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比如:云岩区是贵阳市中心城区之一。是原贵阳老城的主体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新市民子女迅速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带来的“择校热”“入学难”已成为群众极为关注的民生问题。基于此。云岩区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职责为研究重点。以“营造尊重包容的学校文化”管理任务为突破。采取1 X的办学模式(即一所龙头学校加几所新校、薄弱学校、民办学校),构建了城中心、大营坡、东山、头桥、三桥五大学区教育共同体,并分别以叶澜的“生命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王阳明的“良知教育”、孔子的“明恕教育”、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作为核心文化建构理论。引导各学校在学区教育共同体文化的框架中构建校园文化。实现了“一校一品”、共同发展。特别是位于新老城区交界处的“三桥一马王庙”片区,人员流动性大,结构复杂,是老贵阳人眼中的棚户区,曾是云岩区教育最落后的区域,随着学区教育共同体的实施。这里的很多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质量也得到了附近居民的高度认可。
  在贵阳六个市辖区中,乌当区属于郊区。该区有48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还有八个教学点,学校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差距很大。2015年是乌当区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验收及“普十五”“十二五”继续教育工程省级验收之年。因此。该区整合项目资源,将各项工作整合推进,采取多项举措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提升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效益。比如:该区借助专家力量。指导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校,结合当地较为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将学校多年来开展的特色活动进行梳理,开发校本课程。编写规范的校本教材。如下坝中学的“花棍舞”等。
  贵阳下辖“三县”之一的息烽县距离市区66公里,聚居有苗族、布依族、土家族、彝族、侗族等24个少数民族。该县将《管理标准》与所承担的市级“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构建暨县域学前教育突破改革试验区”工作相结合。重点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针对留守儿童的抵触心理。息烽县还在全市率先将“留守儿童之家”更名为“阳光少年之家”。通过教师结对帮扶当好“爱心家长”“爱心妈妈”的形式。切实做到关爱无痕。
  南明区则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管理职责为研究重点。重点落实了“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管理任务,研究开发了电子化数据库系统——《南明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查询系统》,使教师培训实现了动态监控。
  三、发展学校抓痛点:破解难题,提升品质
  在实验中,各级各类实验学校以《管理标准》为抓手,抓住学校管理中的痛点,有重点地突破管理难题,在推进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同时。促进了学校品质的提升。
  1.精细化办学:一所农村学校的突围
  息烽县黑神庙中学坐落在距离县城12公里的息烽县小寨坝镇中心村。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从初识《管理标准》而生的“犯怵”心理,到专家指导后的指标分解,到比对标准逐条落实,该校以《管理标准》为依据,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精细化。
  比如:学校对照《管理标准》中关于“配备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这项管理要求。反思学校之前自聘的保安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学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学校—方面投入资金建设监控平台,另—方面则通过争取政府支持,由政府出钱,安保公司给学校配置人员。提高了安保人员的整体素质。
  又如:在开展实验前,学生生病后只能到校外就医,特别是住校生夜间生病后,必须离校到镇医院治疗,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下,县教育局、县卫计局通力配合,在学校设置了医务保健室,由镇卫生院每天派一名医生到学校上班,协助学校抓好学生日常健康教育、食品卫生、临时医疗等工作。有效解决了学校没有校医和住校生夜间就医难的问题,实现了与《管理标准》相关管理要求的对接。
  此外,学校由之前的“课程单一”,到与贵阳市第十五中學教师共同开发“物理说课”等校本课程:从“活动单一”,到成立书法、美术、音乐、体育等特长班,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从“科研型教师匮乏”,到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开展“班主任论坛”“班级管理研究”等活动,联合各地名校开展“亮课”教研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管理标准》成了学校抓细抓实各项工作、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   2,规范化办学:一所“新留守儿童”学校的崛起
  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之所以将德育确定为工作重点。因为德育也是该校管理工作的一大痛点。这是一所在开发建设观山湖新区的过程中。为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世纪城小区内新建的公办初级中学。学校生源绝大多数是来自全省其他地(州、市)的购房者的子女。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并不在此居住,也无暇顾及孩子成长。所以部分学生寄养在亲戚家或只有爷爷奶奶陪伴。因此,这样一批有户籍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也被称为“新型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大,缺少自我激励,家长的文化素养和家庭教育能力不高……这对学校办学是很大的考验。
  为此,学校抓住《管理标准》实验的契机,根据“快乐文化育人,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从思想、学习、文明礼仪、生活卫生四个方面设定了16个重点指标。通过建设“快乐课堂、快乐环境、快乐活动”,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学习,由此培养“乐学善思,明德立志”的中学生。除了开展好常规德育工作和特色德育活动外。学校通过加强与家长、社区联动,构建起“家庭-学校-社区”网络式育人模式。积极营造校内外良好的育人环境。针对生源特点,学校重点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设立“心灵驿站”,配备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采取多种辅导方式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此外,学校还依托“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了“新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良好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教育问题培养的实践研究”,为贵阳市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业转移人口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3,科学化办学:一所优质学校的坚守
  拥有77年办学历史的甲秀小学坐落于南明河畔。与贵阳市地标性建筑甲秀楼、龙门书院相毗邻,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曾位列全国百所名校之列。学校的书法教育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历任校长都非常注重对师生书写素养的培养。但是。直面未来。如何使这所传统优质学校继续绽放光彩?
  甲秀小学在逐条梳理、逐步落实《管理标准》的过程中,通过编写《甲秀小学章程》、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设立师生申诉渠道、借助大数据建设校本研修体系、研发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等,立足学校整体发展,加大科学化管理力度。推动学校不断向一流的现代化学校迈进。此外,学校还围绕“教学管理及质量评价”工作重点,对已有60年历史的书法特色教育活动进行梳理,并将其作为学校的精品课程进行打造,组织编写了《写字天天练》和《书法练习指导》两套书法校本教材,涵养师生的爱国情怀。如今,“习字养行,習字育人”的书法教育,以及与书法文化有机整合的其他特色教育活动,已经成为甲秀小学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
  (编辑 谢凡)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设计中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三类调查问卷,采集832份数据样本,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调研河北省中学生校服的现状与改良方向。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认可校服的重要作用。但对目前的校服款式和面料工艺满意度较差。期待穿着合体、款式大方、凸显校园文化的校服出现。从挖掘校服的文化价值、注重款式设计、改进色彩面料、提升工艺水平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校服管理:中学生校服:校
案例    山东某县实验中学是省级规范化学校。近年来,该校先后从湖南吉首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佳木斯师范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招聘了30多名大学生。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大学生在工作一两年后,或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或干脆辞职,一走了之。到目前为止,该校从外省市招聘的教师,只有5人还坚守在学校教学岗位上。据该校校长介绍,当初给这些大学生的待遇并不低,他们报到后立即给予3000元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成为研究者”,通过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如今,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状况如何?研究了哪些问题?研究成果有多少?成果的质量有多高?这些都是本研究所关注的。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整群抽样,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出从2001年至2005年河南省小学教师公开发表的全部文章,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基于对日常教育教学数据的挖掘进行学情分析与学业指导。面向群体的数据分析,主要聚焦不同阶段学生共性问题的存在与解决;面向个体的数据分析,重在聚焦学生个性化问题的诊断与指导,主要通过分析学生成绩变化数据和导师辅导记录数据等方式进行。学校基于学情数据分析进行学业指导,需要不断提升学情数据分析水平,保证数据收集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同时做到用数据而不唯数据。  关键词 学情分析;大
家里不干净也会让人胖  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家里不干净、灰尘多,会令人变胖!房间灰尘常含有阻燃剂、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化工原料双酚A等物质,会影响人体激素分泌,导致肥胖,也对生殖、神经、免疫系统不利。  开车两小时要运动下  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每天开车时间超过2个小时,不仅会损害心脏功能,可能还会持续降低智力,對大脑的认知功能造成伤害。如果能开两个小时车后休息一下是最好的。可以选择简单易行的运动
传统的教师培训主要有传播理论的培训与传授方法的培训,绝大多数教师在参加培训之后,都会为如何将听来的理论或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所困惑。为了将培训过程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境有机融合,以运用理论有效解决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动、自主探究为基本特征,我们开展了“协作—聚焦—探究”式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一、“协作—聚焦  —探究”的内涵    1.协作  是指在教师培训过程
[摘要]校长评价的科学性值得关注。广东省广州市某区30位校长对当前的校长评价进行了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校长评价的目的、内容、主体、方法,校长评价中对校长个人素质的认定等。  [关键词]校长;校长评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2-0018-04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以及校长职业化的背景之下,有关校长评价的问题更加凸显。近期,我
近几年,我们在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从最早参与课程改革的学校的历程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以理念启蒙为重点的阶段。这一阶段以通过培训普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特点。这种理念的启蒙为整个课改的推进打下了思想基础。(2)以模式探索为重点的阶段。这一阶段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为特点,着重研究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形成了一种观课文化。(3)以增强效能为重点的阶段。这一阶段以
摘要阅读素养是指学生理解、运用、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整体感知、解释说明、推理判断、评价反思”五个维度。针对四、六、八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测试数据显示,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时间、阅读计划性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自我概念等因素影响学生阅读素养水平,教师有效的阅读指导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有显著影响。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学校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自我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
当前,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2016年底,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主办的第三届“北京教育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与会代表在主论坛及“创新人才培养与考试评价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校改进”“‘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三个分论坛上,围绕为什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