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流行的“尴尬”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h70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审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也是在评审活动关键的“一等奖”投票的时候,几位到会评审为其中的两块布料争论不休,“一等奖”就意味着2011春夏面料的最流行,是以工艺的先进为基础,还是以设计的时尚为准绳?是以市场普遍接受的“量产化”为指标,还是以高端的引导性为方向?到了最后,“究竟什么是流行面料?”又让人们回到了起点,面料的流行遭遇了一次“尴尬”,而在整个面料评审过程中,“尴尬”不仅如此。
  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和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办的“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活动已经是第23届了。作为一个专业的评审活动,无论是从评审专家方面还是评审制度方面都一直力求做到公平和公正。此次评审活动的评审团涵盖了纺织技术专家、知名服装品牌设计师、国际著名采购商和贸易商等各个领域;同时,组办机构还专门对送样参评的每块面料产品经过了严格的分类编码,与前一届相比,为了评审上做到更加公平,在毛纺和化纤等领域的分类都做了细分,如毛纺就分成了粗纺、精纺等。然而就如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样,这流行面料的“东风”怎么也刮不进来。
  就如文章开头所说的,“一等奖”的流行面料,又让人们回到了起点的思考,什么是流行?在主办方那里,可以找到书面的答案:从新原料、新工艺的应用,外观风格的创新,服用性能的优劣和功能性的改善等多个角度综合考核。而实际上,“一等奖”的据理力争,并不是因为两者的综合指数难分上下,而是因为各自的偏重都太明显,而无法从“综合”的角度去评价。这,也许就是中国面料的不足。
  要说中国流行面料这些年的进步,应该是在新原料、新工艺的应用上面,就拿此次的参展面料来说,更多地注重了生产过程的环保性。也许是顺应大时代的潮流,两会的用纸都用石头来做,更多的面料,也想到了用废旧的可乐瓶等再生利用。类似这样的面料有不少,也都注明是环保面料。而面料的功能性、环保性多是体现在工艺上,从外观很难辩别,流行面料评审更多的是注重它的外观效果及色彩,比如花型、风格、色彩、纹路、纹样等。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发展部部长穆爱勤,连续多年参加流行面料的评审工作,她表示:“此次的参评面料色彩上缺乏视觉冲击力。未来面料开发的方向应该是“软件”方面的突破。而首次担任评委的以纯集团有限公司采购总监谢青,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中国流行面料的色彩,是需要突破的瓶颈,就拿这次参评的面料来说,一眼看过去,没有心情愉悦的惊喜,总觉得闷闷的。”在最佳色彩应用奖的评审过程中,出现了难得的一致,让流行又一次“尴尬”的是,评审表示:“这么多面料,只有这两块还比较出色。”
  而从单纯的采购商角度来看,以纯集团有限公司采购总监谢青说:“并不是供应商提供什么,我们就用什么,也不是在评审会上,谁是流行的‘第一名’,我们就跟随谁,我们以纯的面料,往往最终用的是二次创作,三次创作之后的。也许是这块面料的工艺,那块面料的色彩等,一块完全符合我们心目中想要的,或者说在我们眼里算得上真正‘流行’的,很难找到。”
  面料流行的“尴尬”,正说明了中国面料所存在的问题。在我们把“硬实力”提升的同时,也要把“软实力”的提升放在重要的位置,当我们有一天能够两条腿协调走路的时候,也就会有我们奔跑的那一天。
其他文献
宁波在中国服装生产发展史中,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中国近代服装产业诞生地,中国的第一套西服、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书籍、第一所服装学校都出自宁波人之手。宁波人打造的“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经过12年的蜕变,逐步显露出品牌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特质。    助推企业融入大产业链    服务产业、提升产业是宁波服博会的长远大计,每一届宁波服博
期刊
2006年,斐戈集团在商务与时尚之间找到一个尚未被其他品牌占领的价值区域,七分商务三分时尚,自建“时尚商务”女装新山头。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从无品牌到品牌化经营,完美演绎了从外贸市场到内需市场的精彩转身。  一位宁波服装界资深人士说,“宁波服装企业中,80%都有外贸业务,包括杉杉、雅戈尔、罗蒙、狮丹努、布利杰、巨鹰、申洲、康楠、爱尔妮、老k而仅作内销的品牌并不多,并且都是外贸业务占据了绝大部分的
期刊
谁是CoCo Chanel?在今天来说,这个问题也许会被当成一个玩笑,只因为你问的是“CoCo Chanel”。    Audrey Tautou,《天使爱美丽》里面那个美丽的女主角,抛弃了“我需要充满阳光假期”的念头,登上了大银幕,这一次只为一个传奇人物——Coco Chanel。  4月法国上映,6月香港上映的人物传记电影《少女香奈儿》,又一次掀起反转双“C”的浪潮,又一次呈现立体的菱形车格纹
期刊
3月30日上午9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国务院副秘书长肖亚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副会长许坤元、王天凯、陈树津、杨东辉、高勇等协会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参观了正在这里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总理一行先后参观了国内外企业展台,听取了参展商的介绍,并仔细询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世界纺织业发展的新趋势。  总理先
期刊
2009年4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纺织行业上下受到很大鼓舞。距离振兴规划公布已过去一年,虽然纺织行业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但在国家一系列政策促进下,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运行实现了企稳回升。  前些日子,北京浮尘遮天蔽日,密布的阴霾令太阳黯然失色,那惨淡的天光使人忘记了当时已是仲春时分。一阵大风过后,当细雨带着春意扑面而来的时候,纺织行业也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期刊
如果说,一个行业仍然在用30年代成型80年代初制造的借用设备来参与21世纪的产业竞争。如同骑着马车和汽车赛跑,毫无疑问,它的道路将越行越窄,最终步入一条死胡同。而曾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的苎麻行业就正陷入这样的困境。    优势产业岌岌可危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纺织工业的打击可谓严重,近一年过去,侵袭虽在持续,可化纤、棉纺、针织等行业已开始出现回暖迹象时,麻纺行业仍是一片低迷,尤其是苎麻产业
期刊
如果说,对国产品牌的支持更多的是依靠浓厚的民族自豪感,那么隐含在背后的则是国产品牌在消费市场所面临的“信任”危机,“总认为国际品牌的东西要好一些”让国内品牌的路走得倍感艰难。    信任危机    2009年11月开赛的世界羽联的上海公开赛上,林丹穿着一件鲜艳的红色球衣,整个比赛过程中,球衣没有因为大量出汗而变得“湿漉漉”,一改早间在苏迪曼杯上穿着黄色球衣的“湿身”效果,球衣看上去都是比较舒适和轻
期刊
本文作为今年以来作者对上海时尚产业系统研究的三部曲之第三篇专栏文章(前两篇参见本刊4、5、6月刊),期望探索的是时尚产业的贸易大课题及其背后的中国贸易中心建设热门课题。表面看来,贸易是商业经济中的一个具象的、一个环节的问题。然而,上升至国际价值链以及国内贸易中心建设层面,它就远不只是一个局部或环节了。作者坚信,这一课题才真正触及我们整个时尚产业的内核,理念调整。那么,不妨以这一产业为例,进行实证分
期刊
3月30日,北京宝辰饭店内,开了一整天会议的麻纺行业参会代表心情很是复杂,一是看到行业协会整备待发为行业调整升级做出的各种规划和T作而倍感振奋,另一方面仍然为目前行业以及各个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忧心忡忡,技术装备提升、原料资源、劳动用工、节能减排、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开拓内销市场等问题仍然制约行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麻纺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行业整体装备水平较为落后,制约了产品的开发和
期刊
写这篇文章之前,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一所名校成就了一些名人,还是一些名人成就了一所名校。就像是哈佛大学和那些诺贝尔奖的得奖者,就像是牛津大学和那些国家元首政要。当然,这样的思考还远远没有上升到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样的哲学之争。    这里面也许有这样一种逻辑关系;当你从一所名校毕业,身上自然而然就被贴上“优等生”的标签,在社会上,就越容易被重视和重用,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