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述王宫的叙事雕刻

来源 :大众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前10—前7世纪间,两河流域曾出现过一个军事强国——亚述帝国,这一时期是古代亚述人最强盛的时期。亚述帝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掠夺战争,一度将势力扩张到西亚大部分地区乃至埃及地区。其都城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苏尔)是当时世界性的大都会。随着财富的增加,尼尼微的城市建筑出现了兴旺景象:宫殿廊院巍峨,神庙寺塔林立。在这些宏大建筑物内装饰着无数的雕刻和壁画。
  从亚述艺术的总体情形来看,这一时期最精彩的作品是宫殿中的雕刻,尤其是浮雕。亚述浮雕的特点是在长幅画面上描绘叙事场景,既反映实际生活,也美化房屋内部。亚述人在雕刻作品中表现的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形象:威风凛凛的君王、所向无敌的军队、剽悍勇敢的士兵、英姿勃发的战马、气吞山河的雄狮……
  人首翼牛石雕
  19世纪后期,英国外交官莱亚德和法国外交官博塔在今伊拉克西北地区挖掘出几座亚述宫殿遗址。莱亚德在《尼尼微古迹》中这样描述:“我开挖了至少70个厅堂、房间和通道,其墙面几乎毫无例外镶有带雕刻的石板,上面记录着战争、胜利和亚述帝王的伟大功业。粗算下来,仅我在研究时探查的那一部分宫殿,就有近万英尺几乎两公里长的浮雕以及27个由巨大人首翼牛和翼狮组成的门廊。”他们挖出的大量雕刻现今都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博物馆供人们参观,包括约10吨重的人首翼牛石雕。
  如果能够穿越时光,进入亚述帝国的宫殿,首先会看到列在宫殿大门两边高约3.6米的巨大神兽“拉马苏”。“拉马苏”形象为人首、狮身、牛蹄,头顶高冠,胸前挂着精心编梳的长胡须,有一对富有威慑力的大眼睛,身后翅膀展开,器宇轩昂,令人敬畏。这些神兽还有一个独特之处,从正面看是直立的四条腿,姿态凛然;从侧面看是迈动的五条腿,中間多了一条腿,肌肉发达,血管清晰;从斜角看,第五条腿正好与四腿叉开,像是在缓慢行走。这是亚述匠人巧妙处理动静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法,其视觉效果让观者感到既自然又神奇,还能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这些神兽在雕刻手法上圆雕和浮雕并用,尽管雕像十分巨大,但细部却很丰富,衣裙的流苏、长袍镶边的花饰、毛发和羽毛的构图效果都显现得淋漓尽致。据说这种半人半兽门神的出现是受赫梯人(居住在今土耳其)神话的影响,认为它们是能驱除邪恶魔怪的神灵。这些立在王宫门口的神兽是王权不可侵犯的象征,当外来使节、藩臣见到它们时能够感受到亚述帝王的无上权威和自身的无比渺小,自然会心生敬畏。这种镇门神兽的形象对其他民族也有影响,后来在西亚地区十分流行,在今天伊朗境内波斯波利斯遗址中能见到同类的石雕神兽。
  军事征战浮雕
  亚述帝国时期,浮雕艺术渐趋完善,代表了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的最高成就。亚述是个热衷征战的尚武国家,拥有当时西亚地区最强大的军队。亚述军队分为战车兵、骑兵、弓箭兵、长矛兵等不同兵种,装备精良,还配备了撞城器具及各种攻城器械。作为对历史事实的反映,在亚述宫殿的墙壁上能见到众多描绘战争场景的浮雕。帝王在战车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士兵在行军和渡河,还有正在冲锋的战车。这些浮雕真实记录了当时的战争情景和武器使用情况,比如在一幅攻城图中刻画了当时攻城用的撞城战车,其形状与现代的坦克相仿,有光滑的前甲、带圆顶的出口,圆顶下有瞭望孔,在战车前部还装了一根撞城槌,这辆战车撞击城墙,所到之处城墙上土制墙砖纷纷掉落。战车上还站着亚述士兵,他们张弓搭箭,紧张战斗。
  攻城图中众多人物的透视关系是通过人物比例来表现的,大体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战车后面的士兵有的在射箭,有的手举盾牌抵挡敌人的箭雨;前景中站立的士兵高大魁梧,中景中的士兵跪地射箭,明显小于前景中的人,远处接近城下的士兵在与守城者短兵相接,又明显小于中景中的士兵。双方战争的场面虽然被表现在浅平的浮雕上,但由于人物比例关系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感。


  与其他地区艺术品只是粗略表现战争不同,亚述人会详尽地描绘战争的各种细节。如亚述国王那西帕尔二世的浮雕,就不厌其详记载了这位君王的赫赫战功。其中一块浮雕表现亚述战车在战场上驰骋,一群敌军弓箭手在逃跑中匆匆还击,弓箭手发达的腿部肌肉表现得特别夸张,小腿肌肉几乎凸显在画面上。另一幅有关亚述军队攻占城池的浮雕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城墙上的军队奋力保卫城市,弓箭手在紧张射箭;城下的亚述军队隔着护城河张弓搭箭,射向城头;城头守军有的已经中箭,落下城来;掉到护城河中的敌兵潜水逃跑,从他们游泳的姿势中透出情急之下的仓皇感;一人已经中箭,另两个游泳的士兵在匆忙给洑水用的兽皮口袋充气,细节的真实程度令人惊叹。
  国王辛那赫里布统治时曾镇压巴勒斯坦及巴比伦各地的叛乱,有一块浮雕刻画了他在攻占巴勒斯坦后检视犹太俘虏的场面:王家花园里,辛那赫里布坐在高高的雕花宝座上,身后的侍从高举伞盖,他的周围是绿茵茵的草坪,一队亚述士兵押着被俘的犹太国王来到他面前。犹太王把手中的箭交给辛那赫里布,以表示臣服,辛那赫里布接过箭,表示宽恕了犹太人。这幅画面虽小,但却产生了似乎空间广大的视觉效果,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示浩大的觐见场面和亚述军队的威严。虽然亚述王的身体比例与士兵一样大,而且位置也不在画面中央,但由于艺术家的巧妙构思,通过蜿蜒觐见队伍的走向很自然地将人们关注的目光引到了这位亚述国王身上。
  猎狮图
  亚述人不仅在浮雕中重点描绘战争图景,也同样热爱表现猎狮活动惊心动魄的场面。狩猎是尼尼微宫殿浮雕中最集中也是最精彩的艺术主题。平时狩猎,战时打仗,是亚述国王的两大要务。狮子是凶猛的野兽,猎狮更能反映国王的勇悍。
  众多宫殿浮雕都描绘了亚述国王猎杀狮子的场景,或在射箭,或用长矛刺击,画面中的狮子或奋力反击,或困兽犹斗,或气息奄奄。比如在一块浮雕中,一头雄狮张牙舞爪地扑向国王的战车,前爪已搭到战车的轴上,国王毫不畏惧,奋力拼杀;前方战马飞奔,铁蹄踏过地上的死狮,马肚子下还有一头受伤的狮子,虽已身中数箭,但威风不减,仍在噬咬一个不幸倒地的士兵。整个场面描绘得惊心动魄,人和动物的关系十分紧密,受伤狮子的凶猛表情刻画得惟妙惟肖,反映出艺术家对动物观察细致,研究透彻。画面还通过刻画骏马紧贴头皮的耳朵来体现画它们对狮子的畏惧。


  在另一塊浮雕中,国王亚述巴尼拔身披甲胄,骑在马上带领武士面对着一头被箭射中后又返身猛扑的雄狮,国王的长矛正向狮头刺去。此时在国王身后有一头中箭受伤的狮子正怒目而视,张牙舞爪地向后面一匹无骑手的马背扑去,前爪已搭在马背上,情势十分紧张。亚述艺术家注意用自然主义的细节处理手法刻画人与动物,强化其戏剧性的冲突。雄狮的中箭与狩猎者的勇猛,构成了一对强烈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亚述国王的勇敢和威武,以达到创作的目的。
  公元前7世纪时亚述宫殿的浮雕在内容上没有多少变化,但在技艺上已达到高峰,写实倾向大大加强。比如一幅描绘狮子垂死之时的浮雕是这一时期的艺术杰作:狮子身中数箭,它的后腿无力把后半截身子抬起,而强壮的前爪仍极其有力,挣扎着想让全身站起来,它昂首怒吼,发出悲鸣,形象动人。如果没有对狩猎生活的切身体验,看不到狮子在被击中时所表现的神态,不去现场细致观察,要想表现出如此生动的画面是很难做到的。从垂死狮子的腿上暴露出的紧张肌腱,再从狮子猛吼时的脖子形状,可以看到艺术家对生活观察的敏锐和圆熟的造型手法。试着从受伤狮子的动作去设想,似乎给人这样的印象:当时它是先误入事先埋设的陷阱,然后又中了数箭,于是产生了殊死的挣扎力量,发出垂死的吼声,但这一切已无济于事。由此可以看出亚述艺术注重细部刻画的执意追求,表现出了一种解剖学的精确性,其动态强烈,肌肉强健,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充满了生命力,明显区别于周边国家雕刻作品那种抽象、概括和简练的风格。


  浮雕是亚述艺术中最有成就的领域。对战争场面的直露描绘,不惜精心渲染凶残的细节,是这些作品的特点,也是亚述帝王热衷表现的题材。现代艺术家曾这样评价亚述艺术:“到处都是杀戮的场面。杀人,杀动物,这种艺术看多了连我们自己也要跟着堕落!”这种描绘暴力和血腥的作品,从艺术史的角度考量,似乎可以在20世纪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中看到些影子,不过两者在创作观念上却有着肯定暴力和否定暴力的不同。
  (作者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新疆轮台:奎玉克协海尔古城  奎玉克协海尔古城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北缘经科学发掘的年代最早城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历经三年发掘明晰了该古城的发展脉络,公元前750年形成了早期的环壕聚落,至汉代初期城市发展到顶峰,公元前50年城址被废弃。  陕西咸阳:隋代王韶家族墓园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发掘了一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王韶家族墓园。该墓园由方形围沟和7座墓葬组成,面积21360平方米,是
期刊
日本是世界范围内较早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遗址公园,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吉野里遗址历史公园、平城宫迹历史公园等,在国内已有相当数量的介绍和研究。我们在2018年考察的翠鸟园遗迹公园,虽然规模不大,在国内知名度也不高,但在陈列内容、展示手段、细节设计等方面颇有值得称道之处,对我国中小型遗址公园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翠鸟园遗址  翠鸟园
期刊
2019年8—9月,为配合基建,顺庆区文物管理所在搬罾镇竹林寺村对2座清代石室墓进行了全面勘探和抢救性发掘。2019NBZM1为清康熙时期夫妇合葬墓,无墓冢,长3.2米,高1.5米。石质碑楼为仿木构,碑帽和翼墙施浅浮雕人物、动物和祥云图案,两侧为抱鼓石,四柱三间。明间正中题“清故显考妣李公讳彦春袁太君大人之墓”,左右门柱阴刻对联,上联“昔树椿萱歆日名”,下联“今瞻屺岵见玉心”。墓碑左右两侧倚柱施花
期刊
開元寺南遗址位于河北正定县开元寺现址南侧和西侧,是一处跨越晚唐至明清时期的古代城市遗址,自2015年度考古勘察以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进行了五个年度的工作,发掘面积共计3164平方米,遗迹现象284处,出土遗物6700余件。主要遗存可以归为以下三个系统:  一、开元寺寺庙建筑系统。发现了唐代开元寺池沼、北宋时期两座瓦窑、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和门前道路,对开元寺的边界、轴线问题有了新的了解,明确了
期刊
美国:1000年前野牛跳崖处  怀俄明州发现了距今1500—1000年间的野牛跳崖点,这些野牛并不是自然死亡的,猎人将它们赶到峭壁上,并将其限制在那儿,成为更容易捕猎的目标。  加拿大:野牛肩骨制锄头  加拿大马尼托巴西南部的一条小河床上发现了经过改造的野牛肩骨,被用作锄头。考古学家还在寻找其他园艺、农业遗物,以及储藏坑和房屋。锄头大约有300—600年的历史,但是目前还很难确定该地区居住的种族。
期刊
中国水下考古自1989年诞生以来,平时的工作都离不开船这个伙伴,它不单单载着水下考古队员从陆地驶向深蓝,更承载了中国考古从陆地向海洋拓展的期望。长期以来,由于经费和技术积累的限制,中国水下考古工作往往是在工作海域附近租借渔船来开展工作。这些渔船在设计建造之初并不是专为水下考古使用,因而在工作空间、作业分区、居住生活环境、船舶性能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往往需要对这些船只进行改装来适配,这种改装也仅停留
期刊
巍巍昆仑,浩浩华夏。海纳百川,万邦来朝。  2017年年底,中央電视台推出大型文博探索系列节目《国家宝藏》,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文化之内核、综艺之外在、纪录之气质,解读9个博物馆27件国宝级文物前世的恢弘史诗,讲述仁人志士以身护宝、修复研究国宝今生的不朽传奇。与此同时,节目组也为这27件珍宝甄选了今生的守护人,并宣读誓词,神圣而庄严。作为一名文博专业的学生,每次观看基本都是热泪盈
期刊
薏苡(Coix lacryma-jobi)是禾本科薏苡属的一种植物,在中国有悠久的利用历史。随着考古遗址中发现的薏苡类遗存逐渐增多,我们对于古人利用薏苡有了一定的认识。  文献记载  史书中的薏苡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母)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这是“薏苡”一词正式在文献中出现。《后汉书·马援传》提到“初,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东汉时期,薏苡已经被作为药物来利
期刊
2017年在平静与平淡中拉开了序幕。  像往常一样,年初在做完了通天洞遗址的工作计划和预算后,我便向自治区文物局提交了2017年的考古发掘申请,由自治区文物局审核完再向国家文物局申报。  准备  2016年通天洞遗址发现的热度逐渐淡了下来,这是一件好事。5月11日,自治区文物局王卫东局长在相关处室领导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文瑛副所长以及阿勒泰地区文体广新局黄天翔书记、阿勒泰地区文物局乌东军局长,吉
期刊
鼠起源于距今约5000万年,早于人类起源时代。鼠与人类历史发展相伴,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扮演了一定角色,可谓“史不绝鼠”。鼠在文物中亦有较为丰富的表现,在陶瓷文物中显现尤多。这里仅选取古代与鼠有关的部分文物进行介绍,以探讨其中所反映的鼠文化。  食不绝鼠  现代社会,除少数南方省区以外,大多数国人很少吃鼠。但对古人而言,食鼠堪称寻常。距今数十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便发现有大量火烧过的散碎鼠类骨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