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

来源 :大众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s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開元寺南遗址位于河北正定县开元寺现址南侧和西侧,是一处跨越晚唐至明清时期的古代城市遗址,自2015年度考古勘察以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进行了五个年度的工作,发掘面积共计3164平方米,遗迹现象284处,出土遗物6700余件。主要遗存可以归为以下三个系统:
  一、开元寺寺庙建筑系统。发现了唐代开元寺池沼、北宋时期两座瓦窑、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和门前道路,对开元寺的边界、轴线问题有了新的了解,明确了开元寺南界经历了逐渐北缩的过程,为研究唐宋金元时期开元寺建筑布局的演变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晚唐五代城墙防御系统。城墙由城台和夯土城墙两部分组成,明确了城台经历了始建(晚唐)、扩建并包砖(五代)、废弃(北宋)、再利用(宋金元)的过程。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勘探,基本确认该防御系统是晚唐五代时期正定城的子城,燕赵大街自晚唐时期就已经成为古城的中轴线。
  三、宋金元明清民居街巷系统。以道路、房址、水井、灰坑和窖藏为主。北宋时期,民居遗存主要分布于城墙南侧,金元时,居民开始越过城墙向北侧大范围扩张,这一过程与开元寺南界的北缩是同时发生的。通过考古发掘,基本还原了开元寺南遗址自唐代以来街巷和民居布局的变化情况。
  出土遗物时代跨越北朝至明清时期,以瓷器和陶器为主,包括日常生活用具、建筑构件、宗教遗物、手工业商业遗物等多种类型。丰富的文化遗存不仅可以还原正定历史文化脉络,同时也为研究唐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城市居民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陈伟 佘俊英 张云清)



其他文献
西汉中晚期以来,具有图案化装饰效果的铭文圈带在汉镜构图中广为流播。为适应镜面特殊形状、空间大小、艺术美感等需要,铸镜者常对铭文圈带中的辞句组合与文字数量、形构、书体等做加工处理,镜铭中文字笔画与形构部件的简化、省略、变形、移位、替代、衍赘、错讹及文字通假、同音通用、合文、拆分、反书等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新莽朝前后,镜铭辞句的组合与文字书写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给研究者释读造成困难。苏州东吴博物馆收藏的“
期刊
古埃及陵墓和神庙的墙壁上,浮雕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并常常配有文字说明。古埃及浮雕,有凸雕和凹雕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凸雕是把图象轮廓的四周铲平,使图象从底面上突出,又称高浮雕。凹雕是刻出图像的轮廓线条和细节,使之凹入墙面,又称浅浮雕。制作浅浮雕的工序比高浮雕要容易,所以在古代埃及淺浮雕是更常用的手法。  古埃及浮雕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时代,史前墓葬中出土的调色板和石刀柄等器物上都刻着动物、人物和战斗场面
期刊
大顶山墓地位于广东河源东源县蓝口镇车头山村李屋小组,西距东江约2公里,属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结合处。为配合新建赣州至深圳铁路工程(赣深高铁)的建设,2018年5—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东源大顶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约600平方米,清理商周时期墓葬14座,出土器物150余件。大顶山墓地地层为坡状堆积,其上部原生堆積主要为浅红褐色土,夹杂灰土,中部有黑灰色粉沙土不均匀分布,底部堆积为石
期刊
旧石器时代占据人类演化历史99.9%以上,是人类社会走向黎明前的“黑暗时刻”,也是一切现代技术要素孕育的源头,今天的镰刀、斧头,锥子、砍刀都能在人类古老的石器技术中寻找到源头。伴随着人类的每一次进化,石器技术也开始了漫长的演进之路,为我们后世各种器物奠定了技术基础。  人猿分离大约发生在距今700万年,对撒海尔人乍得种的研究表明,它们已经可以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的里程碑,解放双手改变了我们
期刊
锁子甲在中国的源流  锁子甲,又称“锁甲”“连环甲”“锁铠”等,关于其起源,观点主要有三:其一,可能在公元前7—前3世纪间由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发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在基辅附近发现公元前5世纪的锁子甲碎片”;其二,可能由铁器时代的凯尔特人发明,1992年英国奥尔本城1世纪不列颠凯尔特人王族墓葬中出土一副锁子甲;其三,可能由古波斯人发明,萨珊时期的骑士印章上可以看到疑似穿着锁子甲的波斯骑
期刊
山东阳谷县张秋镇历史悠久,其名最早见于唐五代时期,北宋设张秋镇,元时称“景德镇”。明弘治七年(1494),运河决口,景德镇惨遭淹没,填塞决口告成后,更名“安平镇”,明末又改称“张秋镇”。  张秋虽然一直是镇的建制,但因为紧邻大运河,历史上一度比县城、州城还要热闹些。当地人自古以“城”自居。有一个歌谚:“张秋城,两半个,中间夹着运粮河。”而这座“城”又分别归三个县管辖,运河以东属东阿县,运河西以东西
期刊
为配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泉州市考古队于2016年7月、2019年9月分两阶段对泉州德化县三班镇内坂—尾林区域的宋元窑址及相关遗迹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上寮溪穿过尾林、内坂、大垄口、梅岭山脚下,注入大云溪,两岸山上森林植被茂密,优质瓷土矿藏丰富,从古至今为陶瓷生产提供了足够的燃料和原料。上寮溪两岸的山坡上分布着众多宋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的窑址和堆积,溪流拐弯处尚
期刊
新疆轮台:奎玉克协海尔古城  奎玉克协海尔古城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北缘经科学发掘的年代最早城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历经三年发掘明晰了该古城的发展脉络,公元前750年形成了早期的环壕聚落,至汉代初期城市发展到顶峰,公元前50年城址被废弃。  陕西咸阳:隋代王韶家族墓园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发掘了一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王韶家族墓园。该墓园由方形围沟和7座墓葬组成,面积21360平方米,是
期刊
日本是世界范围内较早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遗址公园,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吉野里遗址历史公园、平城宫迹历史公园等,在国内已有相当数量的介绍和研究。我们在2018年考察的翠鸟园遗迹公园,虽然规模不大,在国内知名度也不高,但在陈列内容、展示手段、细节设计等方面颇有值得称道之处,对我国中小型遗址公园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翠鸟园遗址  翠鸟园
期刊
2019年8—9月,为配合基建,顺庆区文物管理所在搬罾镇竹林寺村对2座清代石室墓进行了全面勘探和抢救性发掘。2019NBZM1为清康熙时期夫妇合葬墓,无墓冢,长3.2米,高1.5米。石质碑楼为仿木构,碑帽和翼墙施浅浮雕人物、动物和祥云图案,两侧为抱鼓石,四柱三间。明间正中题“清故显考妣李公讳彦春袁太君大人之墓”,左右门柱阴刻对联,上联“昔树椿萱歆日名”,下联“今瞻屺岵见玉心”。墓碑左右两侧倚柱施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