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创新锐气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运高
  1979年生于广西象州,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学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陈平工作室硕士,南京书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
  杨运高是一位勤奋、善于思考和很有才气的青年画家。勤奋对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很重要,可以说是成功的基础。可是,只有勤奋而不善于思考和缺乏天赋的人,也很难有真正的作为,反之亦然。自幼爱好丹青的杨运高,在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学习时,就表现出刻苦的钻研精神,他不仅虚心学习技巧,而且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大家都要完成课堂学业,要完成学年创作,他却开动脑筋寻找他最熟悉的题材和运用与人们不同的语言符号,来加以表现。他出生在广西象州,他的故乡有一条流经广西西北大部分地区的红水河。这条被他称之为母亲河的红河奔腾在群山峰峦之中,伴以树木草丛,其雄奇,其险峻,其温和,其秀美……随着气候变化而呈现出的各种迷人的景象,给予他视觉、感情和心灵以深刻的感染。他以此为题材创作了《河谷无声》(2003),圆满完成了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学业。这件作品入选在南宁为第二届西部大地情一全国山水画作品展举行的广西地区作品评选展上,立即受到业界的关注。当时我也参与了作品评选,大家对一位20多岁的青年人显示出来的创新锋芒多有赞赏。不久,同一题材而构图与笔墨有所变化的作品《红河行》参加了由中国文联主办的“黎昌杯”首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荣获金奖,恰好我也在评委之列,评选过程中同行们对此画给予一致好评的印象,至今历历在目。那时,我曾为此画作短文评论,说他描绘的是“家乡富有特色的山水”,“手法以线为主,线有力度,有变化,刚柔相济,疏密互补,整体布局中突出崇山峻岭中蜿蜒曲折的河流,写山繁笔,写水用简笔,以繁衬简,以多衬少,可谓用心良苦,匠心独运,加上用书法作背景,更使画境开阔而有诗意。”
  杨运高对家乡红河这一题材的发掘,以及他采用的这些手法,足以说明他是很有思考的画家。他不浅尝辄止,而是对同一题材苦心经营,充分利用他积累的素材,加以艺术提炼,以一炼十。因为红河这一客观物象有丰富的外貌和内质可供发掘,面对它艺术家也会随景生情,有种种不同的感受。聪明的杨运高近几年来不断以红河为对象,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探索,创造出格局不同而各有情趣的作品,反映出他对母亲河观察之细、体会之深和感情之真挚,当然也表现出这位青年艺术家的绘画技巧的日渐完善和他的进取精神。
  假如说《河谷无声》的章法和笔墨语言是他个性风格探索的开始,之后的《红河行》的构图比较完整,用笔也比较肯定了,而尔后在2007年在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上获得金奖的《红河魂》,则更以新的艺术面貌展示了他的才华。在这件作品中,除了继续发挥线的表现力,强化线条的情绪、节奏和韵味外,开始更加关注墨的运用,尽情地勾、皴、擦、点、染,层层积墨加黑,在黑中求层次的浑厚华滋。与此相应的是,他注意块面造型和色彩的运用,以加强画面的气势,笔墨也多用皴法,显得苍劲有力,语言更为丰富、含蓄,而创新锐气不减。这一变化并非来自偶然,一是由于他对传统山水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入,修养提高了;二是这时他已从广西迁居北京,与北派山水广为接触,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他说“数次登太行,游黄山,谒泰山……得各处山川养吾浩然之气,融各处山川为吾心中之山水。……巍巍太行,雄浑壮阔,吾心震撼,创作激情油然而生。于此,红河之壮美、太行之雄强,融为吾心中之山水。”可以说,这是他艺术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变,受南派山水的秀美与北派山水的雄浑的滋养,杨运高的艺术视野和表现手法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并且自觉地意识到这种变化对他未来创作的重要性,决心“将沿此路坚持前行,并乐此不疲。”
  自从杨运高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师从陈平教授以来,他的创作路子越来越宽,方向和目标也越来越明确,那就是坚持不懈地在师古人和师造化的基础上创建自己的个人艺术面貌。他深知,要达到这一目标,唯一的途径是提高自己全面的艺术修养,体悟自然造化规律和艺术创造原理,扎实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既不拘泥古人古法,也不受客观自然所跟,保持创新锐气,发挥创新精神。
  我相信,凭他的勤奋、善于思考和悟性,他的艺术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其他文献
版式设计是一门用 “版面语言”跟读者进行沟通、进行无声的对话的课程,也是艺术设计专业课中承上启下的一个课程。2006年以来我们一直以传统模式在上版式设计这个课程,一直改进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到2009年采用“学生自学、当堂指导、重实训”的教学思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课堂训练减轻了学生课后学习其他知识的负担,解决了学生依赖老师的问题,这几年上这门课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课堂所训练的内容
期刊
凡 仁  广西上林人,1999年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河池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并在《中国油画》等各类刊物、杂志发表。
期刊
卢云标  浙江温州雁荡山人。曾就读于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北京大学书法名家精英班、工笔画院创作班。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宾虹学术研究会会员,中国扇子艺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多次在国内书协、美协展览中入展获奖。
期刊
我与蒋振立先生认识是在十多年前,那是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展上,我们都是评委。蒋振立先生作为广西美术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从我手上接过了我的一部55万字的书稿《二十世纪中国画研究》,这是一部已被四个出版社因观点出格而被婉拒过的书稿。事实上,这本书出版后,学术界不错的反应和一售而空的现实证明了蒋振立先生的学术眼光。而我之所以把此书稿交给振立先生,一个直接的原因是他曾主持过漓江出版社的工作,而该出版社在当时的出
期刊
李学强  山东人,201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原工学院。
期刊
沈 璐  1987年生于黑龙江,2011年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2013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至今。曾参加第八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并荣获佳作奖;2010“新创作连环画展”荣获新人新作奖,“人·插图·生活”全国首届高校插图艺术作品展获特等奖,作品曾在《美术界》《美术观察》《连环画报》等刊物发表。曾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刘先平著《野生动物探险系列》、叶永烈著《科学家故事100个》图书绘制插图,并于2
期刊
关于“师法造化”一词,人们并非陌生甚至觉得有点老生常谈之感,不屑一顾,但又有谁能够真正理解个中真意呢?有人干脆把写生叫做“师法自然”,这是极其肤浅的认识。就“写生”这个概念而言,它也有着理解上的差异性,同样是对景作画,中国画家面向山川操笔运墨谓之写生,西洋画家对着一组静物上测下量亦谓之写生,然而写生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这当然是由中、西绘画美学思想的差异所致。即使就中国画这个范畴来说,不同时代、不同
期刊
2月1日至20日,玉林市玉州区举办了有史以来参展本地名家最多的画展——“故乡如歌——玉州籍画家画玉州画展”,画展在玉林城市博物馆隆重举行,广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刘绍昆、广西书画院院长苏蔚红、广西美术出版社总编黄宗湖、《美术界》主编蒋晓东、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苏旅以及玉州画院画家、玉林市、玉州区领导和数百名来宾出席开幕式并参加“玉州画院”成立挂牌仪式。这次画展成为蛇年春节期间玉林市文化活动的焦点之一
期刊
赵溅球  1955年生,湖南益阳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曾先后师承曾景详、钟以勤、杜滋龄、贾又福先生。  读了赵溅球的画,很是感动。在绘事上,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目标,他是如此地顽强和执着!他画故乡洞庭湖畔的景象,民居、渔家、船舶、山岩、庄稼等,痴迷于它们外在的形和内在的美,思考它们存在的价
期刊
白士勇  1958年生于江苏武进,自学绘画、雕塑。1980年应聘任武进师范美术老师,1993年创办大成雕塑艺术中心兼任艺术总监。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画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雕塑协会会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