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是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尝试,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途径,有助于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助于解决目前高校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开展。本文在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实际特点,对创建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进行理论探索,以期更有效地加强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为建设和谐校园做出更大贡献。
一、创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首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学习型组织理论。今天,概括地讲,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其主要特点是:团队学习,强调沟通与合作;创新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拥有共同愿景、以人为本以及管理过程的人性化。
大学生党支部,是党在大学生群体中最基层的组织,是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最为重要的阵地。那么,何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呢?
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主体是学生党员,是与党组织内外相连的人员;客体是存在于组织内外的知识,是每一个党员要掌握和运用的知识;组织的目的是学习,是组织中主客体发生联系,是组织内外不同层次的人员对存在于组织内外的知识加以收集、储存、记忆、传播、运用,并融合到组织原有的知识当中去的一系列活动;技术成为学习的有效工具,是学生党员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保障;党支部本身则是一个平台,是全体党员完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依托或学习发生的场所。
创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就是通过组织化的学习活动,营造遍布于整个学生党员群体的学习氛围,形成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保持先进性的支部文化,使广大学生党员都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并努力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为,提高党支部的综合素质、工作效果和驾御全局的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活力。
大学生党支部工作是否坚强有力,能否保障大学生党员长久保持和发挥先进性,能否充分发挥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优劣、成败的关键。学习型党支部能够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建工作,提高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创建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具有几个基本特征:首先是学习,学习是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核心要素,支部学生党员积极努力地学习和不断地提高、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首要特征;第二是广泛的沟通与交流,支部与上级党组织之间、支部学生党员之间、学生党员与群众同学之间都要有充分、深入的沟通交流,形成上下一致、内外和谐的强凝聚力、高协作精神的集体,将支部建设成为广大学生交流与协作的平台,使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第三是创新,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每个学生党员都能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和工作,都能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在相应的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广大同学的表率,带动大家上进。为此,创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必需建立起有效的机制。
1.持续教育机制
持续教育是保障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基础。不可否认,没有持续教育的作用,很难保证所有学生党员都能自觉长期坚持努力学习,也难以保证所有学生党员能自觉地保持和发挥先进性。因此,必须建立起持续教育机制。
从教育的内容讲,不能仅限于“三观”、“三义”等基本观念的教育,还要注重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更要注重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教育,激发学生超越自我、不断上进、立志成才的意识,培养他们藐视困难和战胜自我、克服弱点的意志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党员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焦点,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大胆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另外,要着意培养学生党员的团队精神,树立远大的共同目标,使之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使之学会如何有效地开展交流与合作,使之懂得尊重与理解是立身处世之根本。
从教育的方式方法讲,以往单纯地灌输的方法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了,而是应该以启发为主、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党员自我发现为主,即通过组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集中讨论、专题辩论、参观活动、有奖征文、案例辨析、时事知识竞赛等,使学生自主地认识和领悟真理,自觉地将真理应用于实际。当然,绝对不能轻视正面引导教育的作用,一定要以正面引导教育保证学生党员意识的方向性和认识水平提升的进程。
从教育的时程讲,要从学生入党申请人开始,直至党员学生毕业离校,都要持续进行教育。以往注重对学生积极分子的教育,对学生预备党员的监督教育也较为重视,但对学生入党申请人和正式党员的教育缺乏力度,尤其是缺乏持续的规范教育。事实上,很多学生入党申请人在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前,很少受到党组织的系统培养教育,而很多学生成为正式党员以后就逐渐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未能很好地保持和发挥先进性。创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一定要持续抓好学生入党申请人到学生正式党员毕业离校前全程的教育工作。
2.长效激励机制
借鉴成就动机理论,将学生党员保持和发挥先进性的动力源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自于内部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够持久地支持他们努力学习和奋发上进,而来自于外部的赞扬、奖励等力量,只能起到暂时的振奋作用,有时甚至起到阻抑作用。以往的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十分重视表彰奖励的作用,对于表现优良学生注重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一些学生党员和骨干因此也获得了很多荣誉证书,但是却没有在实际的社会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发挥较强的先进性。面向全体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群众同学对党员学生的认可度并不高,主要是认为这些党员同学没有更多地带动大家上进,没有体现出党员关心大家、为大家做事的先进性。诸多的荣誉、奖励只是让大多数党员同学管好自己、做好自己而已。
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就要建立起长效的学生党员激励机制,在继续做好优秀学生党员的表彰奖励的同时,更要注意激发他们持久上进的内部动机,主要是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意识,激励他们不断地超越自我;同时,要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要让他们在征服前进途中一个个山峰的过程中体味到幸福和快乐。我们在创建过程中主要注重工作的自主性授权。学生党员可以自己申请做一份工作,也可以由支部授权工作,就是每一名党员都必须要担负一定的工作和责任,从而会促成整个支部的积极的、富有活力的发展。具体做法很多,可以让学生党员承担相当的工作任务,可以要求学生党员及其宿舍挂牌,可以建立学生党员与后进学生之间的“对子”关系,可以开展学生党员个人发展规划活动,可以开展建设优秀党小组和党支部活动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使众多的学生党员将努力学习、奋发上进作为个人的内在需要、自我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别人、为了得到别人的好感和认可、为了得到荣誉和利益。
激励措施一定要规范化和制度化,要加强监督检查。我们主要采用党员工作职责承诺制和党员分星级管理。通过上述激励措施和监督机制让党员学生从中体会到自我的价值,逐渐形成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迫切需要。再有,在实行这些激励措施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党员学生们较大的发挥空间,并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持久地激励他们。
3.广泛评议机制
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先进性,使支部成为团结和带动广大学生奋发进取的核心。然而,支部建设成效如何是必须经过客观检验的,这就需要建立广泛的评议机制。只有接受广泛的评议,党员才能发扬优长、改正缺点,支部才能巩固成果、弥补不足。
首先要接受支部所在学生集体的评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广大同学对学生党员的评价如何、对支部的评价如何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学生党员品学兼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品学兼优、越来越多的同学入党、越来越多的学生党员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精英;支部只是带领党员学生积极进取是不足的,还需要带动更多的同学共同进步才行。
支部内部更要开展广泛和深层次的评议活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光荣传统,是增进党内团结、共同进步的法宝。只有认真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个党员成为他人的一面好镜子,每个党员都视他人为自己的一面好镜子,本着团结友爱、互励互勉的原则真诚地交换意见,大家才能取长补短、迅速进步。
三、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步骤
以上几个机制的建立,并不是简单地制定出若干条款的规定和制度就可以了的,而是要在支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固化下来。要清楚,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若干个实施步骤:
第一,要建立一个致力于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同心协力地开展工作。
第二,小组广泛地听取支部党员和群众的心声,收集关于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摸清支部建设的内外环境,发现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有利条件和找出障碍因素,制订学习型支部建设的工作计划和提出阶段性目标。
第三,着力开展支部党员的引导教育,致力提高支部党员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统一思想;加大面向群众同学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同学对党员、对支部建设的关注程度。要将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及时告知每个人。
第四,逐步建立并巩固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各项机制,形成支部浓厚的学习氛围、团结协作的局面、开拓创新的气象;加强党员学生对群众同学的帮扶和带动作用,提高支部在广大群众同学心中的威望。
第五,经常征询学生党员和群众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巩固和发扬优长,及时发现和弥补不足;同时,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提出下一阶段更高的工作目标,并制订实施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创建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课题,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和研究工作,必须结合党建工作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创建好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才能使大学生党支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创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首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学习型组织理论。今天,概括地讲,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其主要特点是:团队学习,强调沟通与合作;创新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拥有共同愿景、以人为本以及管理过程的人性化。
大学生党支部,是党在大学生群体中最基层的组织,是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最为重要的阵地。那么,何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呢?
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主体是学生党员,是与党组织内外相连的人员;客体是存在于组织内外的知识,是每一个党员要掌握和运用的知识;组织的目的是学习,是组织中主客体发生联系,是组织内外不同层次的人员对存在于组织内外的知识加以收集、储存、记忆、传播、运用,并融合到组织原有的知识当中去的一系列活动;技术成为学习的有效工具,是学生党员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保障;党支部本身则是一个平台,是全体党员完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依托或学习发生的场所。
创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就是通过组织化的学习活动,营造遍布于整个学生党员群体的学习氛围,形成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保持先进性的支部文化,使广大学生党员都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并努力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为,提高党支部的综合素质、工作效果和驾御全局的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活力。
大学生党支部工作是否坚强有力,能否保障大学生党员长久保持和发挥先进性,能否充分发挥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优劣、成败的关键。学习型党支部能够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建工作,提高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创建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具有几个基本特征:首先是学习,学习是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核心要素,支部学生党员积极努力地学习和不断地提高、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首要特征;第二是广泛的沟通与交流,支部与上级党组织之间、支部学生党员之间、学生党员与群众同学之间都要有充分、深入的沟通交流,形成上下一致、内外和谐的强凝聚力、高协作精神的集体,将支部建设成为广大学生交流与协作的平台,使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第三是创新,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每个学生党员都能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和工作,都能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在相应的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广大同学的表率,带动大家上进。为此,创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必需建立起有效的机制。
1.持续教育机制
持续教育是保障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基础。不可否认,没有持续教育的作用,很难保证所有学生党员都能自觉长期坚持努力学习,也难以保证所有学生党员能自觉地保持和发挥先进性。因此,必须建立起持续教育机制。
从教育的内容讲,不能仅限于“三观”、“三义”等基本观念的教育,还要注重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更要注重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教育,激发学生超越自我、不断上进、立志成才的意识,培养他们藐视困难和战胜自我、克服弱点的意志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党员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焦点,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大胆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另外,要着意培养学生党员的团队精神,树立远大的共同目标,使之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使之学会如何有效地开展交流与合作,使之懂得尊重与理解是立身处世之根本。
从教育的方式方法讲,以往单纯地灌输的方法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了,而是应该以启发为主、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党员自我发现为主,即通过组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集中讨论、专题辩论、参观活动、有奖征文、案例辨析、时事知识竞赛等,使学生自主地认识和领悟真理,自觉地将真理应用于实际。当然,绝对不能轻视正面引导教育的作用,一定要以正面引导教育保证学生党员意识的方向性和认识水平提升的进程。
从教育的时程讲,要从学生入党申请人开始,直至党员学生毕业离校,都要持续进行教育。以往注重对学生积极分子的教育,对学生预备党员的监督教育也较为重视,但对学生入党申请人和正式党员的教育缺乏力度,尤其是缺乏持续的规范教育。事实上,很多学生入党申请人在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前,很少受到党组织的系统培养教育,而很多学生成为正式党员以后就逐渐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未能很好地保持和发挥先进性。创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一定要持续抓好学生入党申请人到学生正式党员毕业离校前全程的教育工作。
2.长效激励机制
借鉴成就动机理论,将学生党员保持和发挥先进性的动力源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自于内部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够持久地支持他们努力学习和奋发上进,而来自于外部的赞扬、奖励等力量,只能起到暂时的振奋作用,有时甚至起到阻抑作用。以往的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十分重视表彰奖励的作用,对于表现优良学生注重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一些学生党员和骨干因此也获得了很多荣誉证书,但是却没有在实际的社会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发挥较强的先进性。面向全体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群众同学对党员学生的认可度并不高,主要是认为这些党员同学没有更多地带动大家上进,没有体现出党员关心大家、为大家做事的先进性。诸多的荣誉、奖励只是让大多数党员同学管好自己、做好自己而已。
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就要建立起长效的学生党员激励机制,在继续做好优秀学生党员的表彰奖励的同时,更要注意激发他们持久上进的内部动机,主要是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意识,激励他们不断地超越自我;同时,要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要让他们在征服前进途中一个个山峰的过程中体味到幸福和快乐。我们在创建过程中主要注重工作的自主性授权。学生党员可以自己申请做一份工作,也可以由支部授权工作,就是每一名党员都必须要担负一定的工作和责任,从而会促成整个支部的积极的、富有活力的发展。具体做法很多,可以让学生党员承担相当的工作任务,可以要求学生党员及其宿舍挂牌,可以建立学生党员与后进学生之间的“对子”关系,可以开展学生党员个人发展规划活动,可以开展建设优秀党小组和党支部活动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使众多的学生党员将努力学习、奋发上进作为个人的内在需要、自我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别人、为了得到别人的好感和认可、为了得到荣誉和利益。
激励措施一定要规范化和制度化,要加强监督检查。我们主要采用党员工作职责承诺制和党员分星级管理。通过上述激励措施和监督机制让党员学生从中体会到自我的价值,逐渐形成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迫切需要。再有,在实行这些激励措施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党员学生们较大的发挥空间,并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持久地激励他们。
3.广泛评议机制
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先进性,使支部成为团结和带动广大学生奋发进取的核心。然而,支部建设成效如何是必须经过客观检验的,这就需要建立广泛的评议机制。只有接受广泛的评议,党员才能发扬优长、改正缺点,支部才能巩固成果、弥补不足。
首先要接受支部所在学生集体的评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广大同学对学生党员的评价如何、对支部的评价如何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学生党员品学兼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品学兼优、越来越多的同学入党、越来越多的学生党员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精英;支部只是带领党员学生积极进取是不足的,还需要带动更多的同学共同进步才行。
支部内部更要开展广泛和深层次的评议活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光荣传统,是增进党内团结、共同进步的法宝。只有认真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个党员成为他人的一面好镜子,每个党员都视他人为自己的一面好镜子,本着团结友爱、互励互勉的原则真诚地交换意见,大家才能取长补短、迅速进步。
三、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步骤
以上几个机制的建立,并不是简单地制定出若干条款的规定和制度就可以了的,而是要在支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固化下来。要清楚,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若干个实施步骤:
第一,要建立一个致力于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同心协力地开展工作。
第二,小组广泛地听取支部党员和群众的心声,收集关于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摸清支部建设的内外环境,发现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有利条件和找出障碍因素,制订学习型支部建设的工作计划和提出阶段性目标。
第三,着力开展支部党员的引导教育,致力提高支部党员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统一思想;加大面向群众同学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同学对党员、对支部建设的关注程度。要将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及时告知每个人。
第四,逐步建立并巩固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各项机制,形成支部浓厚的学习氛围、团结协作的局面、开拓创新的气象;加强党员学生对群众同学的帮扶和带动作用,提高支部在广大群众同学心中的威望。
第五,经常征询学生党员和群众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巩固和发扬优长,及时发现和弥补不足;同时,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提出下一阶段更高的工作目标,并制订实施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创建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课题,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和研究工作,必须结合党建工作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创建好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才能使大学生党支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