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圆山里女孩大学梦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桂梅

创办女子高中,让贫困女孩有学上


  张桂梅1957年出生在黑龙江,17岁时随姐姐到云南支边并在当地安家落户。1996年,丈夫去世后不久,张桂梅调入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担任学校最难管班级的班主任。
  班里有学生,经常旷课跑进山里玩。张桂梅第一天上课,就有学生缺席。下课后,她只身进山寻找逃课的学生。张桂梅心想,这些调皮鬼必须得有人看着,她干脆从家里搬到学校,与学生同吃同住。
  张桂梅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班上逃课的学生越来越少,成绩也上来了。
  日夜操劳拖垮了张桂梅的身体,一年后,她被查出子宫肌瘤。医生建议她立即住院治疗。她为了不耽搁学生们的学业,坚持每天讲课,直到他们毕业,她才住进医院。
  出院后,张桂梅兼任一家儿童福利院的院长。这期间,她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辍学,其中女学生占多数。当地观念保守,认为女孩不需要读很多书,只要识点字就行。不能让这样的观念阻断女孩的求学之路,张桂梅想到开办一所女子高中,专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让她们求学没有后顾之忧。
张桂梅与学生在一起

  周围人听到她这个想法,都认为可行性不大。缺少建学校的资金,张桂梅就通过各种途径募捐。有一次,她来到昆明一家企业募捐,话刚讲到一半,对方就下了逐客令,她还想争取的时候,一条狼狗被放出来,对着她的腿狠狠咬了一口……
  张桂梅忍着痛往回走,边走边落泪。有人觉得她出风头,想借办校出名;也有人劝她不要折腾了,过点安稳日子。张桂梅想到过放弃,但那些辍学的女孩怎么办?她们的未来等不起,需要有人帮助她们。
  转机出现在2007年。张桂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情深意切地说:“我想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把山里的女孩都招来读书,这是我的梦想。”这段采访视频播出后,感动了许多观众,好心人纷纷慷慨解囊。
  2008年9月,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首届招收来自华坪、永胜、宁蒗等地区的貧困学生近100名。

守护学校,守护学生


  山区条件艰苦,但张桂梅对教学工作要求严苛,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2009年年初,创校仅半年时间,就有一半老师提出辞职。
  这样肯定会对教学产生严重影响。张桂梅神情落寞地坐在空荡荡的教职工宿舍里,心中五味杂陈。“不行,就算只剩下一个老师,这个学校也要运行下去。”张桂梅把留下来的8名教师集合起来,说:“我不想勉强大家,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是我们走了,这些孩子怎么办?她们还小,未来的路很长,我们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否想想她们的未来?我愿意做那个奉献者。”听到张桂梅的话,8名老师被打动了,决定留下来继续教书,把更多山里的女孩送出大山。
  这期间,有6名学生提出退学。张桂梅清楚,这是孩子父母的意思,只有说动父母,才能让学生复学。学生大多住在山区,没有直达的交通工具,张桂梅就靠着两条腿一家家登门拜访,向孩子的父母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在她的努力下,两名学生重新回到校园。
  为了赢得家长的支持,家访成为张桂梅的日常工作。在一次家访中,她得知一位母亲每天都要背着一筐莲藕到集市上卖,给女儿挣读书的生活费。这位母亲已经很多年没有添置过新衣服了。张桂梅便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递给了她,说:“这件衣服我今天第一次穿,请不要嫌弃。”学生的母亲不肯接受,张桂梅硬是把衣服披在了她身上。家访结束,那位母亲把张桂梅送出去很远,还是不愿离开。
  十多年来,张桂梅对1000多名学生进行过家访。家访建立起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纽带,也让张桂梅对学生有了深入了解。

毕业不见,蕴藏美的祝福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来到第十二个年头,原本这所别人口中办不下去的学校,却创造了奇迹——从这里走出了1600多位大学生。
  2019年毕业的118名学生中,有109人上了本科线,其中不乏考上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的学生。
  能取得这个成绩,与张桂梅多年的奉献分不开。张桂梅每天早上5点出头起床,简单洗漱后,便拿起小喇叭和手电筒从宿舍出来。她在学校里巡视一圈,打开各层教学楼楼道中的灯。随后,小喇叭里传出沙哑低沉的声音:“快点啦!姑娘们!早读要开始啦!”这个声音如同军营里的起床号,原本安静的宿舍区瞬间热闹起来。很快,教室里便响起朗朗读书声。
  张桂梅常年住在学校宿舍里。她的房间有两张床,一张是她自己的,另一张留给需要特别照顾的学生。她的枕头边放着手电筒、小喇叭、手机、止疼药,晚上睡觉时她不脱衣裳,为的是学生那边一有状况就能以最快速度爬起来。
  有名性格外向的女生突然一反常态,下课时一个人闷在角落里,和同学之间交流很少。张桂梅看在眼里,让她住进自己的宿舍。晚上,她和女生聊天,希望能帮助她解开心结。但这名学生始终不肯开口。第二天,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晚上,她还想和学生聊会儿天。学生看到张桂梅额头冒出冷汗,还想着开导自己,终于透露自己异样的原因。她感觉无论怎么努力成绩都无法突破,有点心灰意冷。张桂梅宽慰她说:“努力了总会有回报,只不过需要时间。”这名学生抱着张桂梅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她的苦心。
张桂梅在教室

  张桂梅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校上,却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她多年不吃荤腥,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学生出去加餐。
  张桂梅爱学生,但却定下一个规矩:学生高考完回校办完手续,就不允许再回来。多年来,有学生大学放假了,找到工作了,忍不住打破规矩回来看她,她也避而不见。
  她说:“不见是不想让学生们总是惦念着过去,背上包袱,只想让她们安安心心地读书,走得远远的,有自己美好的未来。”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
其他文献
子女各尽孝道  赵彩凤家住江苏省镇江市,丈夫早年病故。赵彩凤起早贪黑在田间劳作,将未成年的儿子周建、女儿周敏养育成人。1998年前后,周建和周敏共同出资帮母亲翻建了楼房。  2015年年底,赵彩凤因结肠癌做了手术。半年后,她又因糖尿病、高血压、视力和听力障碍等多种疾病导致偏瘫,且出现意识丧失。  周建和周敏签订了《照顾老妈的协议》:“为尽子女孝道,兄妹轮番照顾母亲赵彩凤,从2016年12月开始,周
期刊
参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为做好新时代妇女工作,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妇工委牢牢把握当好桥梁纽带和得力助手的工作定位,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最广泛地团结凝聚妇女力量,结合月亮湾辖区特点,全力打造“兰心创智”工作品牌,为辖区女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精准服务。精准提炼妇女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妇女群众,2019年3月,月亮湾妇工委深入辖区企业、学校和社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走访、会
期刊
《希望之线》  【日】东野圭吾 著 张舟 译 南海出版公司  本书讲述了一个本不可能发生的案件故事,案件背后的真相令人动容。作者用冷峻的笔触书写生命源头奇迹般的邂逅,温和又不失力度。《两个人的晚餐》  叶眉 著 海豚出版社  这是一部美食包裹下的家庭故事。书中,罹患癌症的美食作家邱池在去世前,为丈夫、孩子留下一本温情的美食书。当三口之家变成两人,在亲人文字的陪伴下,单亲爸爸和女儿终于在一食一饭中走
期刊
东南大学档案馆里珍藏着一张1925年的毕业证书,它见证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大变革。毕业证书的主人叫张佩英。   1899年,张佩英出生于上海一个小商人家庭。4岁陪哥哥读私塾时,她读的是《女儿经》《女儿孝》,从小就被灌输“三从四德”。转眼,兄弟们都上了小学,而她只能留在家里做针线、学女红。听到兄弟们唱着教育家沈心工编的歌曲“一个小球圆滚滚……”,她心里既羡慕又不服气,求学之心更加迫切。  11岁时,
期刊
郑桂萍(左二)  她与丈夫潜心钻研35年,带领团队研发的水稻保护性栽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多项殊荣;丈夫因公殉职后,她投入到丈夫未竟的事业中;她在黑龙江垦区引进和示范推广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达5亿元。  她,就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黑龍江农垦总局水稻耕作学科带头人郑桂萍。从助手到队友,她与水稻结缘  上世纪80年代初,郑桂萍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
期刊
彭艳(中)挑战无人艇领域  彭艳1982年出生在山东沂蒙老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起早做豆腐,卖完豆腐再去附近的工厂打零工,一天只能挣十来块钱,每到交学费的时候,父亲就四处借钱。“只要你们愿意,我和你妈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读书。”父亲对生活充满激情,经常带彭艳姐妹俩去山里抓野兔、看风景。父亲不畏困难、热爱生活的态度,给了彭艳巨大的精神支撑。  2000年,彭艳被沈阳建筑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录
期刊
婦女维权知识宣传“花开淮安在你身边”爱心助残巾帼志愿服务中国好人金驹讲述雷锋故事  在淮安,近千支巾帼志愿服务队、10万余名巾帼志愿者活跃在城乡各地、群众身边,以“立足社区、面向家庭、扶危济困、守望相助”为宗旨,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让巾帼红在淮安大地熠熠生辉。花开淮安,在你身边“花开淮安温暖童心”巾帼志愿服务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孙秀珍带着520爱心志愿者联盟的志愿者们,又一次来到三树镇
期刊
不服输女孩爱狗狗  90后女孩杨倩蕾是江西高安人,大学毕业后,追随男友来到武汉,应聘到一家初创企业做互联网招聘项目。因为公司刚刚成立,她不仅要做设计、运营,有时还要做测试。前期项目没有盈利,工资只够基本的生活费,然而她却感觉很刺激。“生锈的脑袋转起来了,莫名感觉人变聪明了!”她每天像打了鸡血,就连曾经很排斥的销售岗位,她也硬着头皮上。努力没有白费,杨倩蕾的业绩做得最好。后来,她带领十几个人的团队,
期刊
在困境中保留對世界的好奇  乔乔·莫伊斯是英国当代流行小说作家,196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自幼家境贫寒,跟母亲生活在一起。  一次莫伊斯过生日,母亲问她生日愿望是什么。莫伊斯说:“我想把卧室变成马厩,这样我就可以在里面养一匹可爱的小马。”母亲实现了她的生日愿望。每当想起这件往事,她都非常感激,因为母亲保护了一个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莫伊斯从14岁开始四处奔波,先后在洗衣店、酒
期刊
常州市钟楼区有这样一个普通家庭,老少两对夫妻干的都是环卫,而且干得风声水起。这样的环卫之家别说在常州,就是在江苏也不多。这一家在2019年入选了常州市文明家庭,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家庭,好好认识认识他们。环卫处的夫妻档  老徐本名徐宏,常州本地人,今年68岁。早年赴溧阳社渚插队时,结识了比自己小两岁的当地女子孙如英,1976年回城招工的第二年,他把后来成了妻子的孙如英带到了常州。  老徐结缘钟楼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