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主体性教学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是当前教师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主要教学形式。这一主体性教学着重围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进行,通过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中发挥主体性,使学生不断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以及具体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语文综合能力。基于此,围绕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主体性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性教学;开展形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其人文性和工具性,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为了使之落到实处,主体性教学也成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将素质教育与语文内容进行紧密结合,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形式,真正结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主动思考、主动分析、主动探究。
   一、瞄准预习环节,提高学生自主性
   在语文教学之中,预习环节也是主体性教学的一部分,要让学生对所要教学的内容提前有粗浅的理解与把握,则需要进行预习,注重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在学习汉字前,教师经过适当引导,让学生在课后围绕所学的生字词进行自主预习,并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式与方法。通过这一环节,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将时间精确地运用于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上,学生在听课之中也能做到有目标、有方向。教师做好预习环节的具体引导,而学生在一些方法的引导之下积累识字量,增强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预习的具体情况,通过这些反馈信息开展针对性的主体性教学,同时就学生的一些疑问在课堂上进行引导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比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提前对课文进行朗读预习,围绕学生“究竟读懂了多少”,鼓励学生对各自在这一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进行记录,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总结学生预习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从而为有针对性地讲解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听课,之后再解决之前的问题,如此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发挥主体作用。
   二、主动参与课堂,兴趣浓厚持久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真正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之中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最关键的就要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课堂上给学生留一些自主學习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不断提升参与度,同时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凡卡》这篇课文的讲解中,可以摒弃“我讲你听”的方式,让学生自行阅读,从阅读中不断发现问题,同时感受整个文本所包含的情感主旨,触摸到文章的内涵,学生通过朗读以及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开动思维,对文本末尾的留白进行创造性的补白,不断深入了解文章的内蕴。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课文的阅读之中,由此全身心都会投入到学习与认知中,对文章的脉络把握、谋篇布局、思想情感等都会有一定的理解。教师则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申讲解,这无形中也能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落花生》一文的教学中,许多学生通过预习课文了解了大致的内容,此时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说一说“我们究竟要做怎样的一个人”,学生围绕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这一问题的设置实际上也是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且让学生有思考的依据,发表各自的观点,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设计练习,提高创造性
   无论是课堂练习的设计,还是课后作业的设计都是为了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教师根据具体的课堂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他们灵活设计一些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完全以课后的作业为主,缺乏新意。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设计练习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乐于挖掘自我的潜能进而完成练习。比如,在学习了《找春天》一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各自喜欢的方式来描述自己所认识的春天,有的通过画画的形式进行描述,也有的通过唱歌、跳舞的形式来赞美春天。在“习作:家乡的风俗”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发挥各自所长,用手机拍摄家乡的美景,并附文讲述;鼓励学生用笔画出家乡的美景,并配文章;将家乡的一些民歌在课堂上唱出来,其中所蕴含的乡音、乡愁更打动人心,也更能发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奠定生活基础。
   总之,小学语文开展主体性教学,多个环节都要渗透,要利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邓治安.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兼论主体式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00(1).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教学模式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的重要要求,融入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并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完整体系,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从而增加对数学课的参与感。这是素质教育下教学的初衷和方向,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增进对数学的求知欲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思维导图就是通过将知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知识树的一种学
摘 要:数形结合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削减数学教学难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谈一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形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并且能够掌握图形的基本知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始带领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生字与词组,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但语文不仅是学生学习新字词、了解新知识的场所,更为学生提供了在学习与感知文字的过程中锻炼阅读能力的机会。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关注阅读训练过程,鼓励学生全方位阅读各类书籍,利用书籍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方法   阅读教学是围绕一本书、一种阅读方式、一种
摘 要: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教学的方法,进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构建高效的中小学体育课堂,使学生身体得到充分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通过分析如何构建中小学体育高效课堂,进而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对学生的体育
摘 要: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学会写作成为教师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将目光集中于小学写作教学,分析如何通过生活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写作、热爱上写作,主动地参与到写作活动当中,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实践   一直以来,小学生的写作问题较为突出,学生常常会面临无话可说、无题可写的窘境,慢慢地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成为一项主要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以及素养提升,将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逐步培养起来,提升语文素养,就此途径做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途径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现状分析   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同时,具有一定的
摘 要:线条是美术作品的基础构成元素,也是美术创作当中不可缺失的,提高线条认识水平,掌握线条的运用方法,能够为学生的美术发展打下基础,也可以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以及领悟当中达到更高层次。小学美术教师在安排美术课时,应该将指导学生掌握线条的运用和表现方法作为重中之重,提高学生对线条的理解水平,为学生在创作当中利用线条积累经验,消除学生美术学习中突破和进步的障碍。   关键词:线条表现;小学;美术课堂;应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在教学时借助恰当的方式方法展示语文魅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进而爱上语文,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人对感兴趣的事情就会乐于去做,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不用他人督
摘 要: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层进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递进式的教学分析有效地进行课文的学习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层进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