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幼教专业语文阅读的课外延伸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bianhongyaog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不仅是在课堂上完成,课外的延伸拓展也能提高阅读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的课外阅读并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对于师范院校的语文学习来说,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职 语文 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很多在课内阅读中无法完成和实现的内容,可以在课外阅读中予以补充。幼教学生学生没有了应试的功利性前提限制,阅读的延伸空间更为广阔,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职业素质。
  一、立足于教材延伸拓展。围绕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使学生立足于课内的基础上,放眼课外
  要注意的是推荐的读物要尽量与讲读课文相结合。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每一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老师在讲授这些文章时,教学设计可结合教材内容,把课外的延伸阅读融在其中。有一些文章因为篇幅较长,课内学习的往往是节选部分,我的做法是把原文印发给学生阅读,更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我与地坛》这样的文章。对于中长篇小说则介绍给学生课后阅读,如《老人与海》、《名人传》、《红楼梦》、《子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推荐一些好的散文集,如《文化苦旅》、《静观人生》等等。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推荐阅读材料。学生由于兴趣、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阅读的倾向也是有差异的。在给学生选取阅读材料时,选择面既要广又要精,既着眼于拓宽视野的要求又要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心智特点。要科学的推荐课外书,注意书籍的体裁和内容的丰富性,题材上应有游记、故事、传说、科幻小说、传记、寓言、童话等等。由于学生起点低,一开始可选一些他们较感兴趣的、篇幅短一些的,引起阅读兴趣,之后再慢慢读一些长篇的作品,慢慢过渡,以免产生畏难情绪。
  整合教学内容。我通过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内容,以“幼儿戏剧”、“讲故事”、“走进幼儿园”、“幼儿主题活动策划”等教学活动安排阅读教学,把课本外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自编自演一些童话剧,写作儿歌、童话等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信息搜集和处理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等综合职业能力。
  二、阅读名著经典,提高人文素养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充满刺激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让人心浮气躁,也搅乱了学生的阅读心境。很多经典名著激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人甚至说“不读名著”。经典名著的内涵是高尚与不朽,不读名著就意味着远离了文明。国学大师梁启超说过:“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做一个民族的分子,总该对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能熟读成诵,才能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底,不知不觉会‘发酵’。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已久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我们做这社会的分子,总要彻底了解它,才不至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方面他们应事接物的时候,常常仰仗他给我们光明。”[1]从经典文学中吸取营养,可使自己变得内心充实,健康而有活力,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2]
  利用阅读迁移。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又沾染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自私自利,见利忘义,价值观扭曲,缺乏吃苦耐劳、谦虚礼让的传统美德。因此,我利用每周的一节自修课,给学生设立经典阅读课堂,中职生起点低,基础差,我就先选一些简单的诗文,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选读》等,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如何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读了一段时间以后,以前上课时又脏又乱的讲台变整洁了,教师节时他们知道向老师问好了,有的同学说话时粗鲁的语言变成了“请”、“谢谢”,这让我感到他们并非“不可教也”,他们缺少的是老师用心的教化。阅读可以教会他们去区分真善美、假丑恶,形成正确、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多元化阅读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体现时代特色,富于时代气息的文章或媒体的有关信息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把阅读视野从狭小的空间中解放出来,读书也要关注社会现实,建立一种更为广阔的生活阅读。读书看报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面对鱼目混杂的各种报刊杂志,教会他们如何去选择非常重要。可推荐一些有知名度、人文性强、时代气息浓的杂志供学生阅读交流。如《读者》、《幼教天地》、《演讲与口才》、《世界博览》、《青年文摘》、《幼儿教育》等,有些杂志既与他们的专业学习相关,又能感受优美的文章带来的心灵启迪,激起学生对生活的自信和奋斗。
  还可以利用丰富的人文内涵与语文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挖掘名胜古迹中的语文资源,如名人典故、名人作品、景点的典故传说、诗歌、楹联等等。在一次收集家乡旅游文化活动中,有一个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话:“在此次收集活动中,我了解了安龙的文化,招堤的得名,少年张之洞的文采,明十八先生墓的历史,让我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原来蕴含着这么丰富的人文文化。我更懂得了,原来‘生活处处有语文’。
  利用网络阅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现在的学生都会上网,网络的丰富多彩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之大,我们不能阻止学生上网,就要合理的利用,引导学生辩证的来吸收网络资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来对网络信息加以筛选和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新颖性的特点使中职学生把大量的闲暇时间放在了网络上,由于网络和影视快餐文化的迅速发展,文本阅读被弱化,所以,应把网络阅读向文本阅读作有效的迁移。
  对于一些些通俗小说,因为语言浅显易懂,内容明白晓畅成为学生的首选,很多老师是强烈反对学生阅读。读经典名著是基础,提高人文素养,通俗小说也不能一概否定。很多通俗小说的主题实际上也有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惩恶扬善、宣扬正义的主题。因此,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中也可以此为契机,当做培养学生素质的素材,武侠人物的意志坚定品质可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可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好的情感和如何对待爱情。因此,应帮助学生正确选择书籍,快乐积极的阅读。
  总之,课外自主阅读的形式是多样的,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之成为课堂阅读的有效、有益的补充,让学生喜欢读书、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 王余光.论阅读传统经典[J].北京大学学报,2001.1。
  [2] 秦训刚.新课程语文教学论[J].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62页。
其他文献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广大语文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教学用语。从这个角度说,可算是专业术语、行话。的确,我们人学说话总是先在大人的反复的有声语言的诱导下,从先听,后慢慢学说开始的。它提示了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从听说入手。我们学习文章也是要从听说入手,只不过对于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言为“诵读”。这些都说明一点: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诵读非常重要。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只要对课文反复的读,其义
期刊
【摘 要】心理教育是实行小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就在语文教学设计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谈了自己的看法。本人认为在教学设计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即构建和谐课堂。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心理教育 和谐课堂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设计体现心理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具
【摘 要】选入中学教材的文章,一般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因而,我们应根据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挖掘其文学因素,还文学作品以本来面目,改变以往“教之无文(文学性)”的现象。  【关键词】文学作品 文学性 反复诵读 模仿表演 品味揣摩  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越来越格式化了:一节课四十分钟,几乎全用来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一篇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往往按字词
目的:在结合目前已有的老化(衰老)测量方法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流行病学角度提出从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度测量老化程度,并对社区人群衰老情况进行测评,同时检测该人群血液中与衰老相关的Zn、Mn、Fe、Cu、Ca、Se化学元素和某些常见生化物的含量与分布特征,阐明这些物质含量或活性改变在衰老或抗衰老上的流行病学表现,从而为探索和构建衰老评价指标或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南昌洪都、东湖、九江沙河的部分社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最重要的一环。而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写作文,这一直是语文教师所努力的方向。教师引导与学生自觉应统一起来,把写作行为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写好作文。  【关键词】写作主动性 修改 实践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实践性,主动性的培养。因此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写作中溶入社会生活,主动地发现问
【摘 要】根据美在关系论,阐述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创造和谐的教学效果的四个方面,即涉及和谐热烈、和谐融洽、和谐协调、和谐互动四个方面教学氛围的形成。  【关键词】教学活动 和谐美 美在关系  学校的教学活动处在一定的关系中,重视和研究教与学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是搞好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学组织形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如果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合理就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促进教学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