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训练与文言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doitt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广大语文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教学用语。从这个角度说,可算是专业术语、行话。的确,我们人学说话总是先在大人的反复的有声语言的诱导下,从先听,后慢慢学说开始的。它提示了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从听说入手。我们学习文章也是要从听说入手,只不过对于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言为“诵读”。这些都说明一点: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诵读非常重要。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只要对课文反复的读,其义就能自现呢”?回答是“不一定”。因为诵读是与诸多因素相结合的一种综合训练。
  学生面临的诵读对象不外乎两类:一类是现代文,一类是文言文。对这两类文章的学习,不论是反映的生活,运用语言的习惯等方面,现代文都距我们较近。学生在口头上就已经熟悉并理解了的。现代文的语言学习不是问题,难度较大的是文言文,文言是汉语在历史上的一种书面语体,学生没有学习文言的语境,平时无从听说,它的一些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语、句式、学生往往不熟悉,不理解,而这恰恰是文言文教学的训练重点。因此,学习文言文比学习现代文更重视训练语感,而训练语感的主要手段是诵读。
  这里仅就初中文言文的诵读谈几点浅见。
  首先,诵读与“量”。文题“读书百遍”是强调诵读遍数要多。但这里的量除了这个意思外,还有一层意思是诵读的篇数要多。要不断积累诵读量,凡是教材编排的文言课文都要熟读或背诵。基本课文尤其要背熟。在初中阶段,让学生熟读、背诵一批文质谦美、深浅适度的文言名篇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义。熟读背诵的文章多了,常用文言词语、句式的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就会装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难掌握其意义或用法。
  其次:诵读与“理解”。学习语文一定要诵读以增加感性认识,但诵读这外还要加之以理性认识,否则即使诵读百遍乃至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的。如《三峡》的诵读。如果只是强调反复的诵读,那么学生读熟了,甚至可以背诵了,但对作者的写作思路、写景方法等文意没有清楚的认识,而达不到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再者诵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理解词义、句意、文意,进行语言训练,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手段。诵读只有以理解为基础和归宿,对培养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才会有意义。上例中如在初略诵读扫除字词障碍后,再拟就如下的诵读提纲:
  文章顺序 景物的特征 主要内容
  总写山势 峡长、山高 突出山势的雄伟险峻
  写夏季水势 暴涨、湍急 生动描述了江水奔腾直下。汹涌湍急的气势
  写春冬季景色 水退潭清、山水秀丽 描绘出三峡清幽隽绝令人向往留连的风光
  “素”“绿”“清”“影”
  写秋天景色 山野静寂肃穆、猿声哀婉写秋景的凄凉
  “寒”“ 肃”“凄”“哀”
  然后安排大量时间叫学生诵读,这样学生在这个诵读提纲指导下在诵读的过程中就不会只是“机械”地读,而会在头脑中产生想像。学生虽然没有亲眼看见作者当时描绘出的景色,但也会浮现出一幅幅三峡的壮丽图景,且抓住了关键的课文原词,对记忆的速度、准确性都很有帮助,另外,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反复诵读也会感悟出作者的旷达的心境。
  除此之外,诵读不与理解语言相结合则无法进行。
  第三:诵读与辨音,断句。“断句”就是要掌握句的停顿,即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和为了突出某个词语或成分所作的逻辑停顿,涉及词语、句子的意义和句子成分的辨析。
  如教《周处》一文中的“或说处杀虎斩蛟”中“说”应读“shush”而不读“shō”是“游说”的意思。读音的不同,意义差别也很大,学生在读的时候,读准了字音、意义也掌握准确了,就不会把上句中的“说”“理解”为“说话”的意思了。
  又如《晏子故事两篇》中的“其贤者〡使使贤主”意思是有贤才的使者派遣出使贤能的君主,前一个“使”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如读成“其贤者使〡使贤主”就没有准确理解句意,也不符合文言文组词造句的规律,更不能掌握两个“使”的含义。
  第四、诵读与语调。把握语速与文体有关,也与课文的内容感情有关。句中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快慢轻重表示一定的语气和感情。
  如初中文言文课文《小石潭记》的四个段落,在诵读的时候,每个段落的语调、语气是不同的,如果把握不好或忽略了这点,将很难把握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乐与忧的感情”。如果这样指导:
  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潭中气氛
  惊喜 以与游者相乐 寂寥、凄神寒骨
  语调、舒缓 语调轻快 语调缓慢
  语气:欣喜 语气:欢乐 语气:低沉、压抑
  那么学生在诵读时就能把握作者的先“乐”后“忧”的感情变化。乐是抑郁忧伤的暂时排遣,忧是作者寄情山水的原因。
  第五、诵读与记忆。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记忆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好记忆的“支撑点”即记准段落的起结、衔接和提挈篇章,段落的关键语句等。
  如《小石潭记》第三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右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个段中的“望”既为这段记忆的支撑点。后边的内容是望到的景物。
  再如《观潮》一文的首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是这篇文章总括全文,点示题旨之句,是这篇课文记忆的“支撑点”。
  会找,找准支撑点,是记忆的捷径。
  由此可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站住脚”,关键还得看你是怎样去读。
  一方面,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诵读训练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基础作用,要把诵读训练放在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的首要位置,离开这个基础,这个根本,文言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以上各点不能孤立进行,而应当在诵读指导中有计划、灵活地进行。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多给学生留点时间、空间和机会,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的培养和锻炼,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同时也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课堂 教学 优点 缺点  《语
【摘 要】教育学专家潘涌认为:创新教育提倡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学习,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和结果,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自主调控学习进程和学习策略。当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进行种种符合创新教育理论的尝试时,创新人才就会逐步在我们的开放型的语文大课堂中成长起来。教师在育人的轨道上,不光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这决非是一句空话。应该体现在对学
【摘 要】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一堂好的问题教学课。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仍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如何创造性、艺术性地开展课堂提问,是我们语文教学永恒的探索之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艺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课堂教学不单是忠实地落实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体发展的创新过程,在师生共同研习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时候,巧妙的提问仍不失为一种激活学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个载体,在课堂中,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辨、引导感悟、熏陶情感、完善知识结构的使命。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充分朗读、研究,在学生对文本全面把握之后,运用描绘性的语言,把文本所蕴涵的情感展露出来,让情感在学生周围汩汩地流淌,将学生内心的情感资源激发出来,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中,形成文本和情感的水乳交融。  【关键词】语感 感悟 研读点 情感体验  当前
为了在As2S8薄膜中制备条形波导,实验研究了As2S8薄膜光致折射率变化和密度变化的现象,采用棱镜耦合、X线衍射和远红外反射光谱等测试技术,确认了As2S8薄膜经紫外光辐照后薄
用经过改进的胍盐法提取了陆地棉品种珂字201胚性愈伤组织的总RNA,进而分离了mR-NA,合成了全长cDNA,并将其克隆到λTripIEx载体中,进行体外包装后,成功地获得了cDNA文库。该
【摘 要】语文教学应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再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要正确确定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内容、注重重点、注重难点。  【关键词】语文 教学目标 确定  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学目标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在引领着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肩负着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任。此外,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
主题单元作文教学与学科的整合,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同时通过作文教学的内容选择各学科的内容,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主题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