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晚期肝泡型包虫病(HAE)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一些病灶位置不利于肝切除,微波消融成为一种优先替补的治疗方式。微波消融对HAE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不可忽视。本文报道了一例54岁HAE同时行肝切除和微波消融术后出现的急性肾损伤患者情况。
【机 构】
:
青海大学研究生院,西宁 810016,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西宁 810016,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西宁 810016,青海大学研究生院,西宁 810016,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期肝泡型包虫病(HAE)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一些病灶位置不利于肝切除,微波消融成为一种优先替补的治疗方式。微波消融对HAE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不可忽视。本文报道了一例54岁HAE同时行肝切除和微波消融术后出现的急性肾损伤患者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组织蛋白与核酸损伤较小的合适的甲状腺脱钙方法。方法甲状腺钙化标本30例分成6组,每组5例,首先分析比较常规10%硝酸溶液过夜脱钙与表面脱钙之后,标本在伊红-苏木精(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核酸质量及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几个层面的区别;第二,比较多种脱钙液(10%硝酸、20%甲酸-盐酸、PLANK液、氯化钠盐酸甲醛液等)表面脱钙的效果是否不同。结果与过夜脱钙相比,表面脱钙之后各
目的探讨儿童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low grade fibromyxiod sarcoma,LGFM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4例LGFMS,观察其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及预后特征。结果LGFMS男女患者各2例,发病年龄3~13岁(平均年龄9岁);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典型的形态为黏液样区域和纤维胶原样区域交
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克隆号1A4抗体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NanoString技术和测序技术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至2017年诊治的4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标本进行分子分型鉴定,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ALK在44例髓母细胞瘤整张切片中的表达,统计分析蛋白表达与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范围0.5~13.0岁,平均年龄5.8岁。男性
目的探讨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例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分析。结果镜下见2例肿瘤均可见2种成分。其中一种成分为神经内分泌癌,另一种成分为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2例肿瘤中的神经内分泌癌成分均表达嗜铬素粒A、突触素和CD56,例1中子宫内膜样癌细胞角蛋白(CK)7、ER、PR、波形蛋白
胰母细胞瘤是发生于胰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成人两个部位均发生胰母细胞瘤极为罕见,易误诊为腺神经内分泌癌。该例患者男,49岁,2017年3月因胃窦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行胃癌根治术。2019年3月,因新发现胰腺肿物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腹腔肿瘤姑息切除、横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镜下见瘤细胞呈实性小片状分布,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大深染,胞质红染,可见核分裂象,有鳞状小体形成,考虑胰
近年来,多本关于肿瘤的国际分类陆续出版,带来了很多信息,中国病理工作者应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正确解读,既要认真学习,又不要过于盲从,时刻抱着一颗虚心学习之心,又要以批判性思维去接受,只有坚持科学理性地去解读,才能使我们一直保持不断发现、不断进步的进取状态。
目的对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MILE)和浸润性复层产生黏液的癌(ISMC)的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19年3月16例具有SMILE/ISMC成分的宫颈肿瘤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以及随访情况,同时行组织化学阿辛蓝和淀粉酶消
肝内胆管癌(ICC)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无手术切除机会。常规化疗和放疗对ICC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提高并不理想,患者总体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对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确立了一些与ICC发病机制相关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从而为靶向治疗指明方向。本文就ICC重要分子机制及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门静脉125I粒子条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8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1例,女性9例,年龄(53.1±9.9)岁。80例患者中,48例接受单纯TACE(A组),32例行门静脉125I粒子联合TACE治疗(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期及肝内病灶、癌栓控制
目的观察儿童肝移植术后脾大、脾功能亢进的改善情况,探讨肝移植术前、术中脾大处理的必要性。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2月至2019年1月接受肝移植手术、术前有脾大、脾功能亢进的22例患儿资料,其中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9例,中位年龄6.5个月。分析术前术后1、3、6个月患儿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脾脏长径与厚度,并对脾脏长径与厚度乘积的变化与血细胞恢复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