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银幕文化的传统资源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ljok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是一门在短短的一个世纪时间里很快从“远古”、“近古”走到“现代”的艺术,在这样一个浓缩的发展跨度中,它已经为人类积累了相当丰厚的传统。但是,电影也是在无意中成为“没有历史”的一门艺术。所谓“没有历史”,是因为其自身发展的过程和那份沉甸甸的文化资源,几乎没有得到过应有的重视,导致了从创作、批评到接受的各个环节普遍存在的遗憾。
  不能说没有人意识到传统的“缺失”已经带来问题。但是,仅仅有呼吁显然是不够的。在期待中,当我们读到王文和先生编著的《中国电影音乐寻踪》一书时,便获得了一份相对的满足。
  众所周知,电影音乐是电影在获得声音元素之后的一个重要的机体组成部分。就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而言,“三十年代电影”和“战后电影”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样也包括为银幕所进行的音乐创作的辉煌。中国早期电影音乐为后人留下的不仅只是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也不仅只是一首《天涯歌女》,它为后人留下的可供享用的遗产,要比我们知道的多得多。《寻踪》一书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将学术性与知识性、资料性一并纳入编著意图,以期引领读者去游览尽可能多的传统风景。本书共分上、下两编。在上编的史论文字中,编著者为我们梳理了新中国诞生之前的电影音乐发展脉络,勾勒出其从幕下配乐到蜡盘和片上配乐,从单一的歌曲运用到声、器乐创作并重的成长经历。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许多为中国早期电影创下卓著功勋的作曲家,本身即是新音乐史上的大家,但是,编著者却有意避开了纯音乐的价值评估,而是立足于音乐与画面关系的思考,在历史的省察中探讨音乐与电影的其它创作部门共同缔造经典的成功经验。比如,在谈到中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有声片《桃李劫》的音乐创作时,着重分析了《毕业歌》的两次出现对于实现时空转换和扩充叙事内涵的重要功用,指出其作为主题歌的魅力,正在于把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的音乐”来运用。又如,在谈到《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片的音乐创作时,编著者更是结合影片的风格、场景,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作曲家与导演合作过程中所做出的创造性贡献。如果说,上编的这些融学理探究和艺术分析于一体的阐述,有助于读者把握中国早期电影音乐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的探索走向的话,那么,下编所选录的一百三十八首电影歌曲,则为读者的这种把握提供了更加感性的参照。应当指出,对这些从个人多年“积攒”中遴选出来的代表性作品,编著者所做的不仅仅是照录如仪,而是同时还附以要言不烦的背景介绍和赏析点评。在这里,编著者依然坚持了电影音乐首先是“电影的音乐”的立场,对每一首歌曲的赏析始终不曾游离于影片本身,从而使读者在获得相应的电影史知识的同时,有可能去接近和感受它们在往昔岁月中的艺术风采。
  (《中国电影音乐寻踪》,王文和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八月版,19.00元)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电路部分的内容多而复杂,在理解最基本的原理的基础之上,为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对比较重要的一些知识还可以采用“口诀”法。下面举例说明:  题型1 分析闭合电路的动态变化是高中物理的一种典型题型,一般按照从部分→整体→部分的分析顺序结合闭合电路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处理,这种方法又叫程序法,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有时比较繁琐,不简便。所以在熟练掌握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