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中的“煮”功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案”其实是新课程背景下诞生的一种与传统的“满堂灌”截然不同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
  “学案”只是也只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学案”并不等同于“教案”,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既然如此,那么学案就不可能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尤其是语文教学。但是,在如今的大面积采用“学案”教学的语文课堂上,又有多少老师因为对“学案”煮得半生不熟而实际上已被“学案”倒腾得消化不良了?
  “课前发学案,课上讲学案,课后做学案”可能是目前学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且可能还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学。不久之前听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高一语文课本上的张洁的《我的四季》,采用的教学形式正是时下流行的“学案教学法”。教学伊始,执教教师出示了三个教学目标:作家作品介绍、对文中“四季”内涵的理解、多读多体会。教学过程依据教学目标依次展开:近10分钟的时间介绍张洁其人其作;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概括“四季”的内涵,以及每个季节的生命特征和作者的态度;最后的10分钟让学生谈文中一些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的理解,来感悟什么是幸福的人生。不可否认,这节课课前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已经顺利实现;也应当承认,这节的重点也比较明确。但是我依然十分惊讶,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上!
  课后,我和这位老师也进行了沟通交流。我问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答案是“学案”;我又问是如何来确定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答案依然是“学案”。至于教学的思路的确定,已无须再问,估计非“学案”莫属。果不其然,当我从学生手里拿到学案,我才发现这节课的所有安排均“事出有因”,因为学案上就是这么安排和要求的,教师仅仅是学案的执行者。执教教师也坦言,左右为难,如果教学过程完全抛弃学案,就不仅不合“潮流”,而且也于学案教学“名不正言不顺”;如果完全依照学案,语文教学尤其是文本教学则又显得支离破碎,无异于练习讲评。这是实情,我无意指责。但是,联想到以前听过的一些采用“学案教学法”的语文公开课,才忽然发现,这样的现象可能绝非个案!
  不禁要问,这样的课还是语文课吗?语文课真的可以这样上吗?如果可以这样实施教学,那么,语文教学所有的整体美、艺术美、结构美、流程美、节奏美、情感美等等必将荡然无存;如果可以这样实施教学,那么,语文教学也将不再是一门艺术,而会沦落为单一的技术;如果可以这样实施教学,那么,教师也就用不着煞费苦心,精心选择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的思路、精心安排教学的环节了。所以,面对学案,语文教学不能“我的眼里只有你”,不能被学案捆住了手脚。
  所以,这就特别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之前要多“煮一煮”自己的“学案”,就是写好学案后,反反复复地钻研,仔仔细细地跟纸上的那个“学案”对话,品味出学案中所蕴含的文本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煮”,力争实现最好的选择、最好的设计、最好的语气语调,力图通过学案导出灵性和悟性来。而且,在实施学案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还是激励者,还要唤醒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多交流。如果不做一番课前的“煮”功,学案又怎能“熟”得蕴味无穷?
  我们常常佩服一些老师学案教学的精彩精美,常常也很希望自己能够吸纳并运用这些“精彩”。其实精彩的来源却在课前的“煮”案研磨上。所以,教学过程中,如果写在纸上的叫学案,那么,将纸上设计的学案变为嘴上的学案,“煮”就显得十分必要。纸上“煮”出来的学案更多的是一种静态的思考,而嘴上“煮”出来的学案则是从“自我”走向“现实”的一个过程,是在“煮”出自己对学案的理解,“煮”出自己所确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煮”出自己的教与学的方法,“煮”出自己的设计学案所依据的理念。如果说纸上“煮”较多的带有个人的纸上谈兵的经验和情感,那么,嘴上“煮”则多了一份现实操作的理智和冷静,多了一份深入选择和细致的二度调整。
  不把学案从纸到嘴反复地“煮”几次,具体教学时就会有诸多不适应。所以,教学之前多“煮”一下自己的学案,多滤去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找到更优的教学突破,无疑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和自己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案”本无过,关键在于“煮”。既然学案不能等同于往昔的教案,那么教师的备课就不能是单纯的“备学案”或“做学案”,课堂教学也不能是简单的“讲学案”或“对学案”。我始终觉得老师应该多“煮学案”,语文课堂上,“煮”出学案本身应该有的津津有味的内容,而且也有必要“煮”出学案外延处许多耐人寻味的元素。
其他文献
在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使得语文教育的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使得学生能通过课堂教学学到更多的东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仔细认真地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从而选取最合理的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联想、想象的区别及作用;  2.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想象和创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写出新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增强作文的新颖性。  【教学设想】  鉴于平常写作课上许多学生无从下笔,思路狭窄,文笔枯涩,作文缺少新意,千篇一律的不良现象,本节课将采用事实、理论和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
一、语感和古典诗词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语感。而语感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选择精粹、经典的语言内容和形式来实现,因为在语言积累中,精粹语言的积累是最高层次的积累,精粹语言的积累将培育典雅、纯正、优美的语感。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精粹语言,它有着丰富的中国古
提出了一种基于放电图谱物理仿真的局部放电检测仪性能评估方法,并开发了一套评估系统。系统从现场检测、模拟试验和数字仿真三种途径收集典型放电图谱并形成数据库。参考局部
应用文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是人们处理事务、传递信息、感情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应用也就越来越多了,如发电子邮件、写求职信等。  职业中学的新版语文教材应用文的比例也明显增大,由原来的11种变为24种。职业中学语文新教学大纲也明确将应用文写作提高到重要地位,江苏省对口单招高考中也是每年必考题型,分值达10分。苏霍
介绍了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结构和动作原理,指出机构连杆水平位置卡滞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通过不断改进、试验,彻底解决了机构卡滞现象,并得出结论:提高运动件的动能,减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刚进入高中学校门槛的高一新生来说,对于知识的探索充满了好奇。高中语文的学习的方法与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其中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难度和广度不断加深。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块领地,其重要性在整个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纲对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因此很多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上也花费了大力气,在新课改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