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登上国际舞台。电影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其字幕的翻译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影《一代宗师》中的实例,对电影字幕英译进行分析。
【关键词】字幕翻译 跨文化交际
上译厂的老厂长陈叙一先生曾说过,“剧本翻译要‘有味儿’”。这句名言是对译制片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揭示了影视翻译的精髓。本文将围绕“有味儿”,以电影《一代宗师》的字幕为例,对电影字幕英译进行探究。
一、《一代宗师》介绍
《一代宗师》是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该片不仅在中国叫好叫座,在国际影坛上也是风光无限,不仅作为开幕电影亮相柏林国际电影节,还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除却故事情节、演员实力等因素,其字幕翻译同样功不可没。该电影的字幕翻译由澳大利亚翻译家贾佩琳(Linda Jaivin)完成。贾佩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翻译中国电影以来,迄今为止已翻译了如《英雄》、《霸王别姬》等多部享誉国际的电影,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电影字幕翻译研究现状
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是“将原文本的口语翻译为目的语的书面语并添加到屏幕上”。影视翻译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在中国当前的翻译界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和认同。钱绍昌指出:“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读者)的数量,但与之相反,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却远不如文学翻译”。
我国早期的影视翻译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及应对策略。近年来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多数从关联理论、归化异化等视角进行分析,且以研究汉译居多,英译相对较少,系统著作包括麻争旗(2013)的《英语影视剧汉译教程》等。
三、《一代宗师》的字幕翻译
《一代宗师》中有很多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由于电影语言的瞬时性和无注性,其译文必需简洁明了才能为外国观众所接受。如叶问形容佛山金楼说它“号称太子进太监出”(Enter a prince,exit a pauper)。在翻译“太子”与“太监”这两个中国特色文化意象的时候,译者借用了《王子与贫儿》(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的典故,更容易获得西方观众的文化认同。
此外,原文“太子”“太监”押头韵的语言特色在“Prince”“Pauper”中也得到了体现,令人拍案叫绝。但更多时候,中文意象很难在英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表达,此时意译就成为较为常见的解决方法。例如:“在佛山最吃香的,是鹰嘴沙的共和楼”(Foshan’s finest was Republic House)。“吃香”是中国特有的表达,形容受人欢迎。这里采用释义的方法,简洁明了,准确地再现了原文的意思。
朗朗上口的俗语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特色。如“我爹常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My father said mastery had three stages:being,knowing,doing)。“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三句语言的气势逐步增强,一气呵成,极具诗意和音乐性。译文不但简单直白地表达了原意,还再现了语言的韵律美,使观众获得相似的艺术感受。
再比如“暗事好做,明事难成”(The South may secede.It’s no time for diplomacy)。贾最初将其译成“It is easier to work in the shadows than in the lights”。但王家卫认为西方观众可能对此无法理解,遂改为对背景信息的补充。由此可见,在分析字幕翻译时,除时间空间等较为普遍的制约外,赞助人对翻译的影响与操控也应被考虑在内。
然而,贾佩琳的翻译在人物性格化的塑造方面仍稍有欠缺。广东武林高手面对挑战发出激愤之语:“我们他妈的怕过谁呀。今天人家上门来叫板,我们不能装孙子”(We’re not afraid of these Northerners! This is a challenge.We will rise to it)。但贾的译文过于文质彬彬,无法体现这群练武之人的草莽英雄气概。电影反映的是众生百态,其语言不能千篇一律。翻译过程中,要时刻牢记“人各有貌”。
四、结语
贾佩琳的电影字幕英译以简洁明了为主要特色,擅用替换、意译等翻译策略,在传达基本信息的同时,较为成功地保留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内涵和韵味,为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在电影字幕英译中,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环境灵活的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实现“有味儿”的剧本翻译。
参考文献:
[1]金海娜.从《霸王别姬》到《一代宗师》——电影译者Linda Jaivin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3.
[2]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
[3]麻争旗.英语影视剧汉译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字幕翻译 跨文化交际
上译厂的老厂长陈叙一先生曾说过,“剧本翻译要‘有味儿’”。这句名言是对译制片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揭示了影视翻译的精髓。本文将围绕“有味儿”,以电影《一代宗师》的字幕为例,对电影字幕英译进行探究。
一、《一代宗师》介绍
《一代宗师》是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该片不仅在中国叫好叫座,在国际影坛上也是风光无限,不仅作为开幕电影亮相柏林国际电影节,还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除却故事情节、演员实力等因素,其字幕翻译同样功不可没。该电影的字幕翻译由澳大利亚翻译家贾佩琳(Linda Jaivin)完成。贾佩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翻译中国电影以来,迄今为止已翻译了如《英雄》、《霸王别姬》等多部享誉国际的电影,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电影字幕翻译研究现状
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是“将原文本的口语翻译为目的语的书面语并添加到屏幕上”。影视翻译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在中国当前的翻译界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和认同。钱绍昌指出:“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读者)的数量,但与之相反,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却远不如文学翻译”。
我国早期的影视翻译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及应对策略。近年来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多数从关联理论、归化异化等视角进行分析,且以研究汉译居多,英译相对较少,系统著作包括麻争旗(2013)的《英语影视剧汉译教程》等。
三、《一代宗师》的字幕翻译
《一代宗师》中有很多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由于电影语言的瞬时性和无注性,其译文必需简洁明了才能为外国观众所接受。如叶问形容佛山金楼说它“号称太子进太监出”(Enter a prince,exit a pauper)。在翻译“太子”与“太监”这两个中国特色文化意象的时候,译者借用了《王子与贫儿》(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的典故,更容易获得西方观众的文化认同。
此外,原文“太子”“太监”押头韵的语言特色在“Prince”“Pauper”中也得到了体现,令人拍案叫绝。但更多时候,中文意象很难在英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表达,此时意译就成为较为常见的解决方法。例如:“在佛山最吃香的,是鹰嘴沙的共和楼”(Foshan’s finest was Republic House)。“吃香”是中国特有的表达,形容受人欢迎。这里采用释义的方法,简洁明了,准确地再现了原文的意思。
朗朗上口的俗语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特色。如“我爹常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My father said mastery had three stages:being,knowing,doing)。“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三句语言的气势逐步增强,一气呵成,极具诗意和音乐性。译文不但简单直白地表达了原意,还再现了语言的韵律美,使观众获得相似的艺术感受。
再比如“暗事好做,明事难成”(The South may secede.It’s no time for diplomacy)。贾最初将其译成“It is easier to work in the shadows than in the lights”。但王家卫认为西方观众可能对此无法理解,遂改为对背景信息的补充。由此可见,在分析字幕翻译时,除时间空间等较为普遍的制约外,赞助人对翻译的影响与操控也应被考虑在内。
然而,贾佩琳的翻译在人物性格化的塑造方面仍稍有欠缺。广东武林高手面对挑战发出激愤之语:“我们他妈的怕过谁呀。今天人家上门来叫板,我们不能装孙子”(We’re not afraid of these Northerners! This is a challenge.We will rise to it)。但贾的译文过于文质彬彬,无法体现这群练武之人的草莽英雄气概。电影反映的是众生百态,其语言不能千篇一律。翻译过程中,要时刻牢记“人各有貌”。
四、结语
贾佩琳的电影字幕英译以简洁明了为主要特色,擅用替换、意译等翻译策略,在传达基本信息的同时,较为成功地保留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内涵和韵味,为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在电影字幕英译中,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环境灵活的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实现“有味儿”的剧本翻译。
参考文献:
[1]金海娜.从《霸王别姬》到《一代宗师》——电影译者Linda Jaivin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3.
[2]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
[3]麻争旗.英语影视剧汉译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