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AS患者合并早发冠心病(AS-PCAD)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北京协和医院1983年1月至2021年7月诊断为AS合并冠心病(CAD)的7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冠心病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PCAD组和NPCAD(非早发冠心病)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AS-PCAD的危险因素。

结果

① 74例患者,PCAD组37例,NPCAD组37例。PCAD组,男性28例,女性9例;NPCAD组,均为男性。2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P=0.001)。②与NPCAD组相比,PCAD组患者AS发病年龄更小[(23±10)岁和(29±12)岁,t=-2.28,P=0.026],从AS发病到CAD的病程更短[(25±10)年和(34±13)年,t=-3.00,P=0.004],血红蛋白水平更低[(122±23)g/L和(132±18)g/L,t=2.10,P=0.039],贫血发生率更高[38.5%(14/37)和16.2%(6/37),χ2=4.39,P=0.037],CRP升高的发生率更高[65.5%(19/29)和35.5%(11/31),χ2=5.41,P=0.019]。③多元Logisctic回归分析,青少年型AS[OR值(95%CI)=3.45(1.31,9.10),P=0.012]及高水平的CRP[OR值(95%CI)=3.68(1.44,9.40),P=0.006]可能是AS-PCAD的危险因素。

结论

AS患者发生PCAD概率较高,尤其对于青少年型AS、持续炎症状态,合并贫血的AS患者,更需要警惕发生PCAD的风险,早期筛查。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心力衰竭患病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公共健康。准确评估右心室功能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但右心室几何结构复杂,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室功能存在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右心室纵向应变被认为是右室功能评估的敏感参数。笔者就右心室纵向应变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分析总结SLE伴Libman-Sacks心内膜炎(LSE)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SLE伴LSE的患者(20例),按照1∶3的比例匹配年龄、性别后抽取同期住院的资料完整的SLE无LSE患者作为对照(60例),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Q1,Q3)表示,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目的检测IL-2/Janus激酶3(JAK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5信号通路在A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30例AS活动期患者(ASA)、30例AS稳定期患者(ASS)和50名健康体检者(HC)的临床资料、外周血标本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JAK3、STAT5a及STAT5b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JAK3、STAT5a和STAT5b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IL-2浓度。计量
目的分析巨细胞动脉炎(GCA)患者临床特征及不良事件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诊断为GCA患者的基线及随访数据,将疾病复发、缺血性并发症、死亡定义为不良事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生存分析评价危险因素对不良事件发生的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69例GCA患者,男女比1∶1.03,发热(48例,69.6%)和头痛(43例,62.3%)是最常见症状。截止2021年5月共随访61例患者,平
目的通过分析ANCA阳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IE且同时伴有血清学ANCA阳性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18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平均发病年龄(50±16)岁。除2例为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外,余均为蛋白酶3(PR3)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年龄SSc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征。方法纳入中国风湿病数据中心中2008年8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注册、发病年龄≥18岁的SSc的患者。根据WHO对年龄的分段,按发病年龄(首发非雷诺现象的年龄)进行分组,分类变量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连续变量正态分布数据以Mean±SD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Mann-Whitney检验或χ2检验。结果682例SSc患者被纳入研究。按发病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所致免疫相关性肌炎(IRM)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以提高该病的诊治率。方法结合2例IRM临床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复习近10年来有关IRM的文献资料,共收集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使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IRM多见于男性,共47例(79.7%),IRM通常发生在用药45d或2次给药后出现,临床表现以肌痛、肌无力为主,多见于四肢,部分患者以眼部为首发症状,常见的为上睑下垂、复视。50例患者(84.7%)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超过正常上限2倍以上。免疫学检查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