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性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a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主体,回归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关键词】学生阶段 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现行的学校德育,教材形式单调,呈现方式简单、德育课程讲的都是好人好事,宣传的都是真、善、美,回避了生活世界中的矛盾与丑恶现象,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无条件接受某种固定的价值、标准或具体的道德规则和纪律条文,而始终没有从人的存在、人与道德的本性关联的角度来认识德育,学生的德育现实多半是“例行公事”。德育目标大而化一,缺乏针对性;教育交流主体单一,缺乏协作力;情感体验荒芜,道德实践匮乏。
  学校道德教育只有借助各科教学,才能培育学生形成敏锐的知性与丰富的道德情操。形成深厚的文化能力。没有这些作为基础和保证,就不可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态度、道德行为。智体美等不仅具有同道德教育紧密联系的可能性,而且应当尽量使这些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这并不意味着一切教学都是说教式的教学,各门学科实现本学科固有的教学目标才是重要的。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
  德育的内容、方法与评价应该遵循新课程改革中德育课程的理念。纠正德育课程上过于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体现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统一。在德育主体上,要改变以往催眠式的重复宣讲,教师与学生同为德育课堂的主体,要重视学生的参与,体现师生就目前共同关心问题的交流、对话,增加德育课堂的实效性。学校不可能也不应该封闭自己,而应放下高高在上的说理者的架子,坦承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学校德育的困境。德育的重心应放在当前的社会问题上,学校应以一种开放、诚实的态度客观面对各种问题,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问题虽然存在,但却是暂时性的,是发展中的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要充分挖掘优秀的教育资源,关键在于选择载体。思品课,是常见的德育载体,但长期以来学生对它有抵触情绪,它也不是唯一的活动载体,其实各类课堂中让学生接受德育的载体无所不在。
  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同学校环境的改造联系起来,努力创造理想的学校文化。学校的“校风”“班风”等就是一种学校文化,是指“在各自的学校里。洋溢着巩固学校统一、鼓舞学校精神的某种风气、氛围”。校内良好的德育氛围也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学校的小桥流水,假山喷泉,相映成趣;杨柳依依,绿草如茵,鲜花四季开放,特别是金秋季节,丹桂飘香,沁人心脾。清洁而平整的路面,高雅而现代的微机房和阅览室,无不在陶情养性、振奋精神的同时,使学生从心灵深处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和校园环境的完美融合。学校开辟了“才艺展示长廊”,发动学生亲自动手写字、画画、刻纸等,参与学校文化氛围建设,让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享受、体味中接受环境的各种教育功能的影响。学校还指导学生参与校园“小荷电视台”节目录制播放的全过程,及时报道学校、社会和国家的新人、新事、新面貌,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政策导向和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宣传先进模范人物,正确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培育良好的校园风范和校园精神,达到了育人的效果。形成校风的要素就是学校的办学精神和历史传统,也包括庆典和活动。例如上海师大有“学思节”,华东师大有“丽娃河节”。在中学可以开办广播站。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也可以每周创办“彩虹周末”,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自己的知识才华,并从中体会德育意识。
  青少年品德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德育的问题,对于八小时之外的学生,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鞭长莫及,有心无力。学校德育工作做得再好,一旦接触到校外各种道德问题与道德困境,学校的努力便有付诸东流的可能。其实,无需多言,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社区和家庭多个方面共同营造,多位合一,形成合力为青少年德育的培养提供积极的环境。
  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学校作为我国培养和输送大量优秀人力资源的主要育人基地,更应责无旁贷,这事关我国本世纪的民族梦想,更需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为学校德育提供和谐环境。
其他文献
【摘 要】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关注的话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形式,希望能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
1月10日,南通市服务外包企业协会成立。该协会将为南通市1000余家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产业趋势、技术创新、政策变动等信息,同时承担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职能。
商务部部长钟山曾指出,北京市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与自贸试验区建设、内地与港澳服务贸易基本自由化一起,共同构成了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格局。服
城市化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可持续发展遭遇高成本的约束。如何以低成本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并保持城市化的聚集经济效应,成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从制度视角建立了一个城市化高成本的分析框架,对城市化成本对城市产业竞争力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造成高成本的土地制度、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土地行为进行了分析,并且从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城市化持续发展的对策
1月5日,南京市服务贸易专题培训班在南京市海外工商管理学院举办,来自南京市服务贸易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市级部门、江北新区和各区(开发区)商务部门以及麒麟科创园的一百多名同
新课程背景下明确要求学生九年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可见课外阅读是新时期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习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如何激发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呢?我尝试了以下的一些方法:  一、给孩子一个课外阅读的支点,让他们扩充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外阅读多的孩子,上起课来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各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情感体验;现状;方法  前言  
聚焦于生态文明背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陕南地区县城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这些县城既肩负着保护水资源、高标准进行生态建设的社会责任,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义务。以国家转型、城市转型发展为导向,在规划视角、规模预测、用地布局等领域转变规划理念和方法,探讨适合陕南生态敏感地区县城总体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
文章对辽宁省实验林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森林植被的有效蓄水量为1109.2 ̄1543.0t·hm^-2,其中红松林、柞树林土壤的蓄水能力同于针阔混交林,落叶松
【摘 要】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作文教学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在低效的困境中徘徊不前,教师怕教作文,面对学生东拼西凑的作文,教师束手无策,作文成了“历史性”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 作文 指导  如何使学生活跃的思维系统化,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变成一句句通顺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使他们善于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所见、所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