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评价

来源 :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bos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课标中评价的论述
  
  1 评价的定义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目前,任务型的教学主要涉及课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评价层面。评价已经成为任务型教学的研究的一个方面。从任务型教学的程序上看评价是任务的完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何谓评价,即通过科学的测量手段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判断。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诊断和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对任务的完成。从而将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评价主要针对任务进行的过程和任务的结束两个阶段进行。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既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因此,我们的评价应着重针对学生学习过程。通过这种评价更好地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教学。
  
  2 评价的意义和目的
  评价从评价的主体上看(评价的主体即指实施评价的人,评价的客体是指接受评价的人或者评价的对象)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学生之间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样一种方式就属于他人评价范畴。自我评价显而易见就是指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两者的行为主体虽然不同,但客体则是相同的,都是指向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主体性地位的学生而言的。因此,不论是他人评价,还是自我评价的方向都是最终指向学生的,虽然两者的主体不一样,手段方法不一定相同,但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对于学生而言,最终要形成以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为辅的学习评价体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应该要重视由他人评价到自我评价的过渡。刚开始,他人评价占这个评价体系中的主体,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人评价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小,直到退而居其次。这个过渡过程或许是长期的、曲折的,但经过一定反复之后一定会完成这个过渡的。这是必定也是必须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二、教学中评价的分类
  
  从评价发生的时间上看。评价又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任务型的教学中,任务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任务的系统性是指任务可能出现多个层次。教材中可能会出现的任务有:《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要任务(总任务),这个任务又可能分为多个子任务(mini-task or sub—task),每个子任务又分为多个小任务(task),这每个小任务又可分为主要的任务(main-task)和扩展性任务(extend-task),这些主要的任务和扩展性任务又通过一个个课题(project)来完成。任务的连续性是指在任务链中(task-chain)前一个任务的成功完成后续任务的前提。基于此,过程性评价是针对一个个的子任务而言的,通过对一个个子任务的评价来促进整个任务系统的完成。而终结性评价则是在多个子任务完成后,针对总任务而言对整个任务系统进行评价的。这个评价应针对语言的形成和非语言的语态。从这点上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则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让这两者相互形成补充。这样的评价最终要求用语言的“潜势”达到独立的交际目的。因为任务中一个个的问题不仅仅是语言问题,而且也更是需要用语言来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过程性评价应占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评价从手段和方式上看,我们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目前普遍采用的口语能力测试、听力能力测试和笔试,这些都是评价的形式,而且也能够测试出学生部分语言能力。我们可以依据所采取的方式中的具体内容把它们分为临场运用型评价和知识储备型评价。如果说口语能力测试和听力能力测试勉强属于临场运用型评价,那么其它几种都属于知识储备型评价。其实,如今的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测试还不能算得上真正的临场运用型的评价。因为它们的场景设置并不是针对真正的真实性语言“任务”而去的。或者说,没有一个真正的真实的场景。而真正的临场型评价还有待进一步讨论。还需要进一步摸索,不断完善。
  
  三、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原则
  
  以上谈了许多有关任务型教学中评价的种类,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把握任务型教学中的评价。要想所评价的作用发挥到恰到好处,我们必须掌握恰当的评价原则。
  首先,这个评价要注意真实性。在任务型教学中,承认“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的真实性”的存在,就意味着所设计的任务型活动应能为学习者提供沟通思维、拓展思路的机会。“对语言学习有益的练习活动的真实性”这就意味着在日常交流中必定会出现一些“空白区”。比如信息空白(information gap)和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因此,我们也应看到任务型活动有可能造成的不可预知性(unpre—dictability)。在现实条件下,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们要掌握真实性的原则,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境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而避免“一刀切”的作法。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教育传授的(instructional),而是经历性的(experien-tial)。学习活动和语言内容一样重要。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过程是第一性的,而学习内容是第二性。任务型学习就是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由此看来,把评价放入真实环境中则相当重要了。因此,我们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真实的场景。在评价中,如果用真实的场景则会更能测试出学生对语言掌握的程度。
  其次,在评论过程中要注意客观性。在事实的评论过程中,作为评价者应根据客观事实做出客观的评价。评价的效果如何、评价质量的高低有赖于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在评价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先人为主,防止成见效应,要切实控制、排除评价者个人情绪渗入评价过程,影响评价结果。只有把握住客观性原则,才能把握住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
  再次,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评价活动的可操作性。科学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依靠感官的证明多于其它一切。因为事物大多自己直接印在感官上面,而印在悟性上面则是间接的,是通过感观的。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有针对性直击目标。全面调动眼、口、耳、鼻等各个感觉器官一同参与评价。因此,要在评价过程中掌握可操作性原则,创造机会让各个感觉器官参与。把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的评价活动,能够促使评价结果升华。相反如果评价活动让学生无所事事,则评价是形同虚设。
  最后,我们再评价过程中应采取激励性原则。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赏识教育。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找到学习过程中的差距。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说评价不能只是简单的YES或NO就能解决的。应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找出学生完成任务中的闪亮之处加以褒扬。对于欠缺和不足之处加以指导,而不是以批评而代之。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采取相应的 办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成功的感觉,甚至我们可以适当地降低评价难度。学生在获得一个成功的喜悦之后,也会产生一个期盼着下一次成功的期望值,而这个期望值正是推动整个任务完成的最强大的动力。
  
  四、任务型教学中评价方式的有效运用
  
  任务是有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的。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意识在学习教学内容之前完成这个任务,他们需要通过一个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的过程。而评价则伴随这个过程的始终。在这期间,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促进这个过程顺利完成,以完成语言教与学的最终目标。
  首先,针对知识性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传统型的评价方式,即采用定期检测的方式。由于语言学习在母语严重干扰的情况下,经常测试有利于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得更牢。这个测试,不一定非得笔试的方式。可采用的办法还有随堂提问、随机问答等等。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分析,当新的知识进行巩固。两三天后再检测一次,一两个星期后再检测一次,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其次,对语言的学习,如果只从知识的角度进行“评价”,那么,学习语言中只是掌握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语言当作一种获取知识的工具。最终要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成为我们获取知识的工具。因此,针对这方面的评价,难度就很大。其实我们可以尝试如下方式:
  1 让学生自己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组织活动。这就为其提供了一个可以发挥的真实场景。而活动评价者重视活动的效果。可以从活动的氛围、活动成效、活动中每个成员的精神状态及投入程度入手,用等级作为评价标准、在活动过程中去评价学生,记录得失,在活动结束后评价者把这些得失全部反馈给学生,这样借以扬长避短。通过活动的组织,学生也可以自我评价,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可以很清楚明白地知道。因为有问题的地方肯定会不顺畅,有阻力。
  2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设置情境考场。把学生放入一个类似现实生活中的虚拟环境,告诉学生最终的目的,学生必须利用语言技能闯过为此而设置的一道道关卡。在这过程中评价者既是活动的评价者也是学生的指导和帮助者。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时我们允许他们向我们寻求帮助,在这之后,再去独立完成任务。也可以给学生一个目标任务,要完成这个目标任务,学生只有通过对目标语言的掌握后才能完成,我们只需要监控这个目标任务就能掌握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好的评价手段,好的评价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实践不断发展会不断地涌现出来。
其他文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值得每个小学生去传承与发展.目前的小学德育教育教材正在尝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确保小学义务教育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弘扬
2001年高考中有一道单项选择题:  ____ is known to everybody, the moon travels round the earth once every month.  A. It B. As C. That D. What  此题的答案为B, as 在这引导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后面的内容。但有学生在做题时很困惑,不明白为什么不选A或D。这就说明他们对一些句型结构
近年来,诸暨教育声名日隆,“学在诸暨”逐渐成为诸暨教育的品牌口号.这一骄人成绩的取得,是诸暨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强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
随着幼教理念的更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愈发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我园请家长走近幼儿园,多角度、多领域地参加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全面组织、大力发动,逐步形成了一支比较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要求区域教育必须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要统筹规划,真正
阅读理解是阅读者通过自身已有知识体系与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发生作用而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阅读既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现行高考和其他相关英语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几乎所有的题型都围绕其展开。而中学生已有的汉语知识体系与英语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之间难免会产生多种矛盾。因此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是日常教学中的重点,是学生使用英语的重要方面。  东方人偏重综合思维,写作方式迂回曲折,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过程中,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教育界始终没有真正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些年来,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不断改革, 各省市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做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小学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践
将本地民间技艺引入美术课堂的特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而且对弘扬民族民间技艺也有重大意义.因此,构建小学特色课堂,将民间技艺引入进来是非
回龙寺镇是湖南“最美小镇”,如果说回龙寺镇是湖南乡镇的一颗明珠,那二中便是潇湘大地的一块碧玉. 碧玉虽不比明珠璀璨夺目,却能透出明珠所不及的灵性温润.rn沐风栉雨一个多
期刊